重機上國道 到底「行」不行?
重機上國道 到底「行」不行?
林明慧 報導 2017/11/05
今年七月,上千名大型重機騎士自行騎上國道,並且集結於凱達格達大道陳情,要求交通部立即開放國道試辦,將路權「還」給他們。而隨後交通部邀請各界相關人士,召開研擬會議,最後決定將今年七月至明年六月訂為試駕觀察期,在這一年之中觀察國三甲與台64線上大型重機的駕駛行為,只要通過「安全、秩序及行為」三項檢核指標,政府就必須逐步開放大型重機上國道,未通過則持續評估。而近期立委鄭運鵬認為目前試辦的路段早已開放十年,且並非主要通勤路段,無法看出真實狀況,要求交通部應該擴大試辦路段,再度引發正反方激烈爭辯。

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國三甲與台64線的觀察檢核指標。(圖片來源/林明慧製) 資料來源: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
路權爭取十年 抗議政府失職
「重機是否能上國道」從重機引進台灣以來一直是備受討論的議題。台灣重機騎士爭取路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於2002年時台灣加入WTO,為了秉持公平貿易原則,開放進口排氣量150C.C以上的重型機車,同時政府承諾未來150C.C以上重型機車的騎乘限制,一般僅限於兩條南北向的主要高速公路。2007年立法院修正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92條,規定550C.C以上的大型重機比照小型車行駛及處罰規定,並開放行駛快速公路,且附帶決議公告施行後評估開放 550C.C 以上之大型紅牌重機行駛國道高速公路的可行性。
這幾年來重機團體頻頻抗議,要求合法的國道路權,終於在2011年時,立法院三讀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條文,允許在規定的時段和路段開放550C.C以上的大型紅牌重機上國道,此次修法通過被視為重機爭取路權平等的一道曙光。但是六年過去,政府不斷以民調與地方政府不支持為由,遲遲未公告可開放的路段與時段,造成明明「法律允許,事實上卻禁止」的怪象,而引發重機團體忍無可忍,上凱道抗議交通部的失職。

今年七月重機團體自行騎上國道,並於下午聚集凱達格蘭大道陳情。(圖片來源/94要上國道臉書粉專)
稅金同路權不同 合理嗎?
要求道路平權為多數重機騎士強烈爭取上國道的主因,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主張人民有權利選擇要用何種交通工具、哪條路到達目的地,而且國道和其他平面道路相比,安全係數較高,政府無權剝奪人們選擇安全道路的自由。石姓重機騎士指出,目前台灣的道路系統除了國道以外,幾乎沒有足夠順暢的道路可以替代,禁止重機上國道,卻無法提供完善的替代方案很不合理。
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牌照稅額表,500C.C以上的大型重機繳的稅金和小型客車其實是一樣的,卻無法和汽車一樣上國道,令重機騎士們感到不公平。黃姓重機騎士表示:「重機上國道本來就是應該要有的權利,繳一樣的錢卻無法享有相等的權利,感覺權利受損了。」

自用小客車和大型重機的牌照稅額對照表,繳相同的稅金擁有的路權卻不同,引發重機騎士的不滿。(圖片來源/林明慧製) 資料來源:交通部公路總局
然而,有人針對這點提出質疑,難道繳了稅就可以擁有上國道的路權嗎?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的副教授李克聰認為,路權並不是絕對的,政府有權利規劃及決定各種車種行駛道路或車道的權利,例如:都會區的高架道路為了避免損壞,通常會禁止大貨車行駛,為了交通安全或住宅區安寧,也會限制大貨車或沙石車的行駛路線。國道屬於公共財,政府在開放大型重機行駛國道前,應以大多數人的安全利益為考量。但是近年來大型重機的駕駛人口日益增加,截至2017年9月,擁有大型重機駕照的人超過33萬人,這些人行駛國道的權益的確值得重視。
先進國家大多已開放 台灣也應該跟進?
而支持重機上國道的人也以許多先進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德國等皆已開放重機上高速公路為由,要求台灣也應該逐步跟進。對此,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的副教授吳宗修說:「你看美國電影裡機車在高速公路行駛的道路狀況,能和台灣放在一起想像嗎?」他表示,台灣地小,人車密度高,而現階段已開放重機行駛高速公路的國家幾乎都位於高緯度,其降雪的氣候導致機車並非主要代步工具,因此機車數量遠低於台灣,重機就算騎上高速公路,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再加上台灣的高速公路本來就是為了汽車而設計,其他國家的情況不能和台灣相提並論。
社會反對聲浪大 重機危險在哪裡?
明明允許大型重機上國道的法條早在2011年時已通過,為何至今交通部只願意開放國三甲僅五公里的路段?民調不支持為主要原因之一,許多人對重機的印象就是飆車、違規、愛亂鑽、很危險,擔心大型重機騎上國道後會死傷慘重。根據高速公路局近四年的民調顯示,超過6成的民眾反對大型重機上國道,更有接近九成的民眾對於開放後國道上汽、機車混流的狀況產生安全疑慮。

關於是否贊成開放重機上國道的民意調查,超過六成不贊成開放,不到三成支持有條件開放,完全贊成開放的不到一成。(圖片來源/交通部)
但是重機真的有大家認為的這麼危險、可怕嗎?其實不然,重機的設計本身就適合長途旅行,穩定性跟煞車能力都很高,在正常行駛的狀態下十分安全。況且,違規才是造成車禍的兇手,起源於駕駛人的行為,和車種沒有關係。黃姓重機騎士就說:「汽車和機車都會有違規的問題,這是駕駛人本身守法觀念的問題,不應該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重機。」
然而,撇開駕駛人素質不談,最令人擔憂的一點是重機沒有外在的庇護,也就是所謂的「肉包鐵」,發生意外時整個人會暴露於危險之中,而且遇到障礙物的應變能力也不如汽車,像是被道路上的小石子噴到,或是在某些特定角度經過貓眼(反光路面標記),都會阻礙騎士正常行駛。今年七月就有一名年僅29歲的重機騎士疑似因輪胎壓到貓眼,導致車輛失速打滑,撞上水泥護欄,送醫急救不治。吳宗修認為,就算絕大多數重機騎士都很守規矩沒有違規,但是在國道上高速行駛的狀態下,一旦發生事故,必定造成悲劇。
此外,開放大型重機上國道之前,也必須考量是否會對目前國道上的其他車種造成影響。一直以來,大客車、大貨車都堅決反對重機上國道,因為大型車種有視線死角,萬一不小心撞到體積較小的機車,恐怕會吃上官司。盧姓貨車司機說:「我們開大車的最害怕機車,平常在快速道路上常被突然竄出的重機嚇到,萬一開放重機上國道,可能會為了閃避重機,而引發嚴重車禍,後果難以想像。」
若大型重機在這一年通過檢核標準,政府就必須陸續開放國道路段讓大型重機行駛。而大型重機騎上國道之後,駕駛行為必須比照汽車,審慎遵守交通規則。同時,政府必須做好相關配套措施,盡力減少社會大眾的安全疑慮,並且加強宣導汽車及機車駕駛人的行車禮讓及守法觀念,才能創造安全、和諧的行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