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第273期
- 左營別處 最後的中華民國
左營別處 最後的中華民國
走入眷村,猶如走入凍結的歷史時間裡。這裡的人們仍抱著同樣的信仰,在這座城市的角落中,義無反顧的支持著,但卻也同時也正與現實拉扯著。
位在明德新村路中圓環的榕樹,開展茂盛的枝葉,不僅串連村中的道路,更串連了社區的記憶。(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十月國慶後,仍飄揚在明德新村道路上的旗幟。(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明德新村從日治時期至戰後多由海軍高階將領及其眷屬居住,有著「將軍村」的別名。(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紅門依舊,人去樓空。隨著國軍的土地徵收,部分房舍早已無人居住,開始進行拆遷改建的工程。(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年久斑駁的遊樂器材,寂靜的午後少了兒童的嬉鬧聲。(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村中人口逐漸下降,現居村民也多以長者為主。(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明德新村的外圍,興建起了一棟又一棟新穎的國民住宅。(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待拆」。紅門內蔓草重生,門邊遺留著居民和軍方抗爭的訊息。(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大半的崇實新村早已夷為平地,遺留一面門牆提醒著後人它的存在。(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昔日村落,僅剩荒煙蔓草和斷垣殘壁,廢墟的一隅也成了塗鴉者的畫布。(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旗幟飛揚,崇實新村中碩果僅存的住戶。(照片來源/謝瀚陞攝)
Previous
Next
左營別處 最後的中華民國
謝瀚陞 報導 2017/11/05
高雄市的左營區有著全國唯一的軍港,為國家海軍重鎮,因此在舊城區座落了許多眷村。但隨著新左營的經濟發展,舊城區的時間彷彿凝結了般,始終維持著一份古樸的景色。
然而,順應眷村拆遷的浪潮,許多村落正逐漸消失,居民紛紛移居到他處或新建的國宅中,僅留下數座「具歷史意義」的眷村作為代表。而明德新村因在過去多為海軍將領眷屬,因而環境清幽,規劃整齊,因此村子並未遭受大規模拆遷。但崇實新村卻沒躲過拆遷命運,大半村莊早已夷為平地,政府與民間的抗爭在當時更是層出不窮。對於他們而言,眷村不僅只是一個安居住所,更是他們在這座城市的角落中,維繫彼此信仰的空間。
 |
記者 謝瀚陞
咖啡要喝美式的,薯條要吃三年三班的
嗨喀報,心好累鵝
|
編輯 戴淨妍
愛書成癡。最近試圖在緊湊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彈鋼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