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煞車器 騎士新保障
智能煞車器 騎士新保障
鄭仰珉 文 2017/11/05
路上各種來往交通工具中,事故嚴重的大多發生在機車,從2003年到2016年來警政署關於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依肇事車種分,機車總是排名第一,代表機車族安全是急需解決的問題。科技因應交通事故頻繁的發生,也出現如:行車紀錄器、煞車預警系統等發明,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專門用於機車騎士安全帽上的智能煞車燈,希望能為機車族安全增添一分保障。
機車的第三煞車燈
安全帽上加裝煞車燈其實很早就出現,將機車煞車燈和安全帽煞車燈做連結,只要煞車燈亮起來,安全帽上加裝的煞車燈也會跟著亮,但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直到Cosmo Connected在美國最大消費電子展(CES),因為可拆卸的頭盔煞車器而獲選為熱門的新創公司;或是BrakeFree的智能煞車器的募資計畫,總共募到將近16萬美元,超出預期的2.5倍,以上現象,說明智能煞車器後勢看漲。

Cosmo Connected推出可拆卸的頭盔煞車燈。(圖片來源 /MOTO7)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煞車器,主要包括外部的煞車燈,和內部的煞車感應器,外部煞車燈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作為機車的第三煞車燈。第三煞車燈是除了機車本身後方兩個煞車燈外,安全帽上加裝的第三個煞車燈,兩者相較起來,機車後方的煞車燈在車身的位置上較低,因此可見度較低,尤其在夜晚和下雨視線不佳時,容易在看不見機車煞車燈的狀況下造成意外。安全帽上的第三煞車燈則置於較顯眼的位置,接近駕駛視線高度,根據《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有關Smart automotive lighting for vehicle safety的文章指出,「當前車警示燈的照射角度越大,後方駕駛就越能夠注意到前車,且更容易定位與前車的位置」,當煞車警示燈置於頭上時,照射角度變大,駕駛不太會因為角度不同而無法看到前車,而且智能煞車燈不管在夜晚或燈源少的地方亮度都是足夠的。

各個位置剎車警示燈照射角度示意圖。(圖片來源/T客邦)
層層的新安全功能
智能煞車器能夠用內部感應器來偵測速度的改變,不需要額外改裝機車或連結訊號,當感應器感應到減速時,智能煞車燈就會自動亮起,它能感應三種不同煞車模式。第一種為按下前輪或後輪的煞車,警示燈就會亮起,第二種為引擎煞車,如果騎士透過降低排檔來降低速度(沒有按下剎車),警示燈也會亮起,第三種則是遇到突發狀況時,若騎士緊急煞車的話,警示燈則會用特殊的方式閃爍。
工作人員說明智能煞車器有哪些功能。(影片來源/Youtube)
然而事前保護措施再完善,仍有發生車禍的可能,因此,智能煞車器也新增了主動求救功能。智能煞車器可以感應到騎士跌倒或發生擦撞,自動連結到官方道路援助服務中心,藉由App詢問騎士的狀況,如果騎士沒有答覆,就會將所在的座標和求救訊息,發送給事先預設好的重要聯絡人,使車禍發生時尋求救援的時間減少,也使騎士車禍昏迷時,還是能向外界求救。
智能安全帽和智能煞車器比較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還要將智能煞車器放在安全帽上很麻煩,為什麼不乾脆使用智能安全帽?智能安全帽在功能上的確比智能煞車燈多出許多,它能夠導航、及時通話、聽音樂和錄影照相等,甚至也能像智能煞車器在煞車時顯示自身安全帽的煞車燈,但如果智能安全帽擁有更多功能,就必須用更大顆的電池來維持電力,然而電池的體積不能太大,否則會影響到安全帽的安全性。要如何維持安全帽的安全性,又要使智慧型裝置正常運作,正是目前研發智能安全帽所面臨到的難題。

大部分的智能安全帽,目前仍在研發階段。(圖片來源/iTechWearer)
即使產品成功研發出來,還是得面臨後續的市場考驗,智能安全帽和大眾一般認知的安全帽在價格上貴了很多,因為增加許多功能,包括智能安全帽的成本和研發費用和售後服務。再者,安全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安全」,智能安全帽卻有許多功能卻讓騎士分心,騎車聽音樂時會讓騎士聽不見外面環境的聲音,當有人按喇叭,騎士也渾然不知,或是邊騎車邊打電話,也會讓騎士無法專心注意路上的狀況。
相較於智能安全帽,智能煞車燈的功能就少了許多,而它不僅專注於增加安全帽的安全性,價格上也親民不少,使消費者不用再新買一頂安全帽,就能獲得更完善的安全措施。
技術和法規上 仍有待克服
不過智能煞車器並不是沒有缺點的,它仍然無法解決沒有網路的問題,騎士在沒有網路的地方遇到車禍,求救訊息就沒有辦法回報給道路援助服務中心。況且智能煞車器也是需要電池的,目前的智能煞車器電池在一般狀態下,多能維持八至十個小時,在特殊閃燈狀態,只能維持三個小時,所以遇到長途車程時,要注意智能煞車器的電量。此外,雖然智能煞車器的亮度能讓駕駛注意到騎士,但當只有一個人的煞車器在路上特別亮,而且還會在減速或煞車時閃爍出亮度更強的燈,並且出現在與駕駛視線同高度的位置,難免會使部分駕駛的視覺受影響。
在法規上智能煞車燈這項技術,仍然處在灰色地帶。現有法規《車輛安全檢測基準》對煞車燈的規定包括燈色應為紅色,亮度需較尾燈明亮,且裝設位置必須在空車狀態時距離地面高度2.1公尺以下,表示現有的法規仍是對裝在機車上的煞車燈做規範,並沒有和安全帽上煞車燈相關的條文,未來在智能煞車燈進口時,政府會用何種態度面對,目前仍無法確定。
面對未來種種的不確定,我們只能期待智能煞車器在技術上,會持續改進,並等待政府建立起相關法規後,能順利將智能煞車器引進,使騎乘機車更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