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 不僅僅是物質而已
「可以給我買支新的手機嗎?」擁有一支很酷的手機可以向同儕們炫耀,這幾乎是全青少年的夢想。但是如果沒有多餘的能力購買,你會願意用身體交換嗎?為了一支手機,喪失純真的悲劇,不再是連續劇中的情節了,在台灣這是一個個發生在我們周遭的故事。然而,這樁買賣的生意裡,犯錯的人絕對不只有單方面的年輕的少女,更多的扭曲的價值是買方的男人、是整個社會。《拜金少女》(英譯:Mall Girls)由四個「mall girls」呈現了青少女的對於物質享受、情愛慾望和內心歸屬的不同看法。
拜金 不僅僅是物質而已
記者 林書羽 文 2010/10/17

《拜金少女》波蘭版電影海報
(圖片來源/google)
(圖片來源/google)
「可以給我買支新的手機嗎?」擁有一支很酷的手機可以向同儕們炫耀,這幾乎是全青少年的夢想。但是如果沒有多餘的能力購買,你會願意用身體交換嗎?為了一支手機,喪失純真的悲劇,不再是連續劇中的情節了,在台灣這是一個個發生在我們周遭的故事。然而,這樁買賣的生意裡,犯錯的人絕對不只有單方面的年輕少女,更多扭曲的價值是買方的男人、是整個社會。《拜金少女》(英譯:Mall Girls)由四個「mall girls」呈現了青少女對於物質享受、情愛慾望和內心歸屬的不同看法。
真實事件改編 問題放大檢視
波蘭導演凱西亞‧羅斯蘭尼克(Katarzyna Roslaniec)身兼編劇,將一個真實的社會新聞改編成電影,並花一年多的時間去調查、認識,並且親自訪問多個真正的「mall girls」,將她們的靈魂和經歷,分別放入《拜》中四個少女身上。「mall girls」影片附加的導演介紹中提到,這些「mall girls」並不認為自己是「妓女」,她們對於這樣的名稱,表現出憤怒,甚至不屑的態度。她們認為她們是和這些稱為「金主」的男生「交往」,相較於完事後拿錢的妓女們,是有著很大的區別。這個議題在波蘭十分氾濫,急需要大眾重視,這也是為什麼《拜》一在波蘭上映就獲得廣大的迴響。

導演凱西亞‧羅斯蘭尼克(Katarzyna Roslaniec)
(圖片來源/google)
不被認同的價值觀扭曲
「看男人就要看他的手機」,手機是有錢世界的表象,「mall girls」無一不追求這樣的手機。劇情由於主角艾拉(Alicja)擁有一隻連發簡訊都有困難的舊手機為開端,這樣一個十四歲的轉學生,在害羞內向的個性和不突出的外表下,因為不想被邊緣化、不想成為獨特、不想成為跟不上時代的…….等等,這些青少年所不想要的問題,都由一隻舊手機所引發。
媽媽的強勢和偏心,使艾拉在家中也得不到認同感。有一天意外結識班上的「mall girls」─米蘭娜(Milena)、凱拉(Kaja)和茱莉亞(Julia),發現她們在花花綠綠的購物中心遊蕩,並以獨特的方法得到她們想要的物質享受,艾拉的價值觀便開始跟著動搖。隨者家庭的破碎和對愛情的不確定,艾拉漸漸地在這個金錢物慾的世界裡找到了渴望已久的歸屬感,更發覺這些「mall girls」的內心深處裡有著相同的空虛,或許來自破碎的家庭、或許來自個性的缺失、或許來自共同的性交經驗,使她們更加貼近彼此。可是在男友米修(Michal)突如其來的自殺和一次次性愛交易中,領悟到有些事並非能由金錢能補足。

艾拉、茱莉亞、米蘭娜和凱拉(由左到右)在購物中心裡談論手機
(圖片來源/google)
當沒有得到太多愛和關懷的女孩們碰在一起,發生的事情遠比愛情還要更加深刻,是僅僅同性戀一詞難以涵括的。青少女對於女性友誼的忌妒、占有等心態細膩情感,可以在《拜》裡四個少女的互動中看出。團體中具有領導地位的米蘭娜,因為茱莉亞的懷孕離開,而艾拉的主動幫忙,也漸漸地將艾拉融入團體中,與艾拉的感情越來越好。凱拉因米蘭娜而妒忌艾拉,甚至出手毆打艾拉;同時米蘭娜與艾拉分享彼此的心事,一樣的經歷過沒有愛的性,所以更渴望有愛。她們一同規畫未來、擁抱接吻和探索對方的身體,使心的距離更加貼近。或許是男是女的感情在青少女心中並沒有那麼重要,只要愛我就可以了。由此可以看出導演凱西亞‧羅斯蘭尼克將女性心中的感觸用心刻劃,將女孩與女孩之間的親密真實呈現。

米蘭娜(左)與艾拉(右)之間有不可言喻情感存在
(圖片來源/google)
女性主導意識強烈
女性在《拜》裡展現主體意識,儘管表面好像女性又被男性擁有的權力金錢牽著走──必須向男性販賣自己的身體;然而,決定權卻一直在四個女生手上。米蘭娜擁有一身火辣身材,男生們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無一能逃脫。對於那些「金主」,是由她主動挑選,才販賣自己的身體以換得一個包包。另外,看似軟弱的艾拉,其實一直主導著她自己的命運,即便最後同流合汙,也一直有它自身的抗拒和自我的意識在裡面。最能展現這點的是最後一場艾拉與米蘭娜的對手戲,艾拉將米蘭娜壓入馬桶中的暴力舉動,反應著艾拉對於現況的反抗;並且用長鏡頭做結尾,獨獨拍攝艾拉的臉長達五分鐘,讓艾拉深刻的表情完全掌控在場每一個觀眾的呼吸;而看著艾拉慢慢將臉上荒唐的濃妝卸下,象徵她終於找回自我,也是對於這場拜金之旅的清醒和告別。
在《拜》中,所有男性都被塑造成懦弱的代表,相較於那些因被物質控制而販賣身體的「mall girls」,男性所擁有的性自主更是少得可憐。那些「mall girls」口中的「金主」,都是毫無自身意識的男性,他們是物品,極具有裝飾效用,更是「mall girls」得到商品享受的手段;一場肉慾性愛才是他們存在的唯一功能。艾拉的父親更是表現男性毫無地位的最佳代表,對於母親和小男友暗通款曲一事,不但毫無能力追問,更無力保護自己心愛的女兒。米修雖然能主動的表達自己對艾拉的情感,但是當面臨艾拉的求愛時,即使不願意答應,最後卻還是以「如果你想要,那我也想」做為回應,屈服於艾拉的要求。更別說在片尾因為受不了和艾拉之間失敗的親密行為被公開,而選擇自殺的行為了。

米修(左)對艾拉(右)的愛慕使他最後走上絕路
(圖片來源/2010女性影展部落格)
平凡的巨大意義
整部片劇情並無創新,各個角色都有具教育意義的發展方向。無知的茱莉亞因為缺乏避孕知識,最後成為年輕媽媽。艾拉因為心愛的男友米修離開人世,與米蘭娜鬧翻,並停下腳步看看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離開了拜金的世界。本片身為2010年第十七屆女性影展的邀約片,再度以少女為了物質上的享受,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最後得到教訓後改邪歸正為題材,看似老調重彈的主題,卻依舊發人深省。「看似平凡的小事,仔細思考就會發現有巨大的意義在裡面」,導演凱西亞‧羅斯蘭尼克為這部電影下的最佳的註解。
2010女性影展《拜金少女》預告片
(影片來源/youtube)
(影片來源/youtube)
![]() |
記者 林書羽
頭髮是紫色偏藍 臉頰是墨綠色 胸前是橙中帶黃 那我呢 我的內心是什麼顏色 是 洗筆水的髒水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