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交換正夯 出國前先想明白
出國交換正夯 出國前先想明白
李哲君 文 2017/11/12
根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本國學生出國進修交流資料統計,台灣出國交換的學生每年都在成長。103學年度(2014年10月開始計算)有大約一萬七千名學生出國交換,104學年度便有將近兩萬名台灣學生到國外交流學習,而美國南加州大學更有逾八成的學生出國交換。出國交換在近幾年來被大力推廣,也有許多不吝分享自身經驗的人,在網路上發表自己去國外交流回來的心得,鼓勵大家去做這件事。但是,出國交換真的那麼重要嗎?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出國交換夯什麼
現在許多大學甚至高中,都會與世界各地的學校簽約成為姐妹校,也就是可以進行學術交流的合作學校,並互相開放交換學生名額。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不論前往哪個國家,進行交換的該學期,學生僅需給付所屬姊妹校該學期的學費。例如:台大生去德國交換一學期,只要付台大該學期的學費就好,當德國學生來台灣交換,也只要付德國學校的即可。這對亞洲去歐美交換的學生,在經濟上是極大的誘因,也是台灣學生積極爭取機會的原因之一。曾就讀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的黃暄說:「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得知很多人也要交換,而且門檻沒有想像的嚴格,就想要去試試看。」
台灣填鴨式的教育制度一直為大眾詬病,即使在這幾年來試圖改革,成效卻不顯著,學生還是一股腦兒地埋頭苦讀,為了上大學而上大學。但上了大學後,學生終於不用再受學校和父母的升學壓力而苦,很多人卻頓時失去了目標,驀然回首,10年寒窗為的是什麼?我們總在報章雜誌上聽聞國外的「快樂學習」,學者總是讚揚國外大學生如何有競爭力,關於歐美和中國的學生都勇於發表自己的想法,時常提出問題參與討論,這些言論讓身在台灣的學生產生不少困惑和憧憬。目前正在德國當交換學生,就讀政治大學法律系周佳艷就說:「大概高中就想去交換,離開一下臺灣這個小島,體驗不一樣的上課風氣和認識不同地方的人。」身處在台灣這座小島,世界觀特別重要,在初懂事又還在學習的大學時期,價值觀還有可塑性,出國看看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

交換學生已盛行於全世界。(圖片來源/Linked in)
不只是旅行 踏出舒適圈
我們常常可以在社群網站上,看到身邊的交換學生吃香喝辣的動態,但也有台灣交換生都認為,除了學業和旅行之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是交換生收穫最多的部分。曾到德國交換的吳文馨表示:「離開舒適圈才能獨立。面對文化衝擊,才能真正得深刻體會『尊重包容』這四個字的意義。」也有人破除台灣人對於外國學生積極上進的迷思,「沒想到國外的學生一個星期大概都喝3到4次酒吧,其實會舉手發問的也不是整班,不確定不問的人是因為害羞還是沒在聽。」到英國交換的陳昀澔說到。
有交換生認為,到國外交換之後最困難的莫過於語言不通,即使高分通過英語檢定,到其他國家也只能聽得懂日常對話。要真正跟當地人深入聊天,平時就要多練習,最重要的是要拿出不怕出糗的勇氣,表現出外向的一面。周佳艷就表示「我在這裡的中國同學,幾乎不怎麼跟其他國家的人說話,我覺得他們就錯過了很多好玩的地方。」喜歡交朋友且不怕與人相處的個性,是出國交換的一大利器,雖然可能是文化上的差異,使台灣的學生普遍比較內向,但是只要願意學習,每個人都適合出國交換。
突破障礙 安全第一
除了勇於踏出舒適圈,因為怕出國交換的申請程序太困難,而望之卻步的人也不在少數。其實申請的程序並沒有想像中複雜。陳昀澔就讀交通大學電資學士班,他在高中填志願時就看到交大有些科系可以保障出國,申請時將資料填寫妥當即可,周佳艷也表示政大法律系只要英文檢定達到一定成績,其他都沒有什麼限制。不過一部分的人卻覺得程序很繁瑣,包括英文檢定、簽證、住宿考慮在內,黃暄形容「像修了一門課的loading」。由此可見不同科系和學校,申請的程序也會有所差異,但是看清楚學校資訊,按部就班跟著學校的時程表走,就能過關斬將達到目的地。
也有人害怕交換回來之後,還要負擔比其他同學重的課業壓力,或是因延畢出國而比別人開始晚工作。大四出國交換的交大光電系陳幽秀就曾經很掙扎,想過這樣就要放棄在台灣的生活,因為馬上就要讀研究所,而發生在海外找教授的情形,「其實滿累的」。不過吳文馨認為延畢出國交換,除了因為晚進職場沒有拿到分紅之外,並沒有其他影響。最大的困境其實是自己的心魔,若真的想做一件事情就去完成,不要為自己找藉口,拋下成見擁抱這個世界,堅持下去終將品嚐到甜美的果實,這是交換生的經驗給我們最好的忠告。
許多交換生趁機到處搭便車旅行、當沙發客(Couch Surfing),節省金錢完成旅行的夢想。但去年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曾經發生一名中國女交換學生中午在校內等公車時,學校的一名男博士生主動詢問該名女子要不要搭便車,但女學生上車之後就再也沒有回來了,至今嫌犯雖已被逮捕,卻始終不願意透露女子的下落。這些案件雖屬少數,卻是出國交流的風險之一。隻身在他鄉,必定會遇到許多困難,謹慎注意每一條小細節,保護自己的安全和權益,才能好好享受交換生活。
不管是小至發現國外的火車也會一直誤點,大至被來自各地的同學和文化震撼,如果沒有勇敢跨出舒適圈,這些新的體會都不會發生,有時過慣了平時的生活,也令我們會忽略故鄉的美好。出國交換看似就是廉價的長期旅遊套票,但若單純將交換生活看作是環遊世界的一個機會,或許等出社會賺夠錢之後再體驗也可以。要如何在國外居住的這幾個月當中,獲得他人沒有的體驗,使自己成長也使他人認識台灣,才是交換生應該思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