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糖女孩當道嗎?
棉花糖女孩當道嗎?
楊佩臻 文 2017/11/19
「瘦」就是美嗎?多少人曾經羨慕過模特兒窈窕纖細的身材?恨不得將身上多餘的贅肉大卸八塊,甚至有人因此罹患厭食症,不但無法達到眾人所認為的美觀,還賠上了健康。然而這樣的觀念似乎正逐漸被改變,隨著《歌喉讚》的瑞貝爾・威爾森(Rebel Wilson)(飾演「胖艾美」)與渡邊直美等名人的大紅大紫,大眾開始意識到「自信」才是造就一個人美麗的來源。然而「棉花糖女孩」的興起真的使「瘦即是美」的觀念就此被大眾拋諸腦後了嗎?

電影《歌喉讚》飾演「胖艾美」的瑞貝爾・威爾森(Rebel Wilson)儘管身材豐腴,但仍充滿自信。(圖片來源/Twitter@TheRealFatAmyy)
瘦才是美? 「比較」惹的禍
人是群居的動物,多多少少會在意他人的眼光,根據陸洛《社會心理學》顯示,我們會不斷利用社會比較、歸因來評估自己,來達到自我的提升。但是過度的在意,則會導致自信心的缺乏,生活也將不再快樂,最終反而會失去自我。
儘管學校從未教育過「瘦即是美」的觀念,但這種想法似乎已成潛規則,因為身材及外貌被同儕霸凌的案例層出不窮。為了增進人際關係,不惜犧牲健康與快樂來成為他人眼中的「正常人」,每天照著鏡子思考的並不是「『我』覺得這樣很漂亮」,而是「『他們』覺得這樣很漂亮」,弔詭的是,這樣的想法似乎永遠都沒有停止的時候。
根據《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一書中表示,我們討厭被比較,卻又不由自主的拿自己與他人比較,是因為內心的匱乏,所以希望透過比較來證明自己的內在價值。於是,當比較結果顯示「他人的身材優於自己」的時候,就會產生嫉妒心以及自卑感,而更加努力的尋找瘦身的辦法。但越是比較,就越感到不足,因為永遠都有更好的身材,永遠都不會是最完美的,於是深陷在其中無法自拔,喪失了原先真實的自己。

照片中的女孩已經骨瘦如柴,但看著鏡子的她依然認為自己身材肥胖、不夠完美。(圖片來源/imgfave)
胖不是罪 自信最重要
難道有法律明文規定「胖是一種罪」嗎?因為胖而交不到朋友;因為胖而遭受歧視的眼光;因為胖所以必須忍受不公平對待,似乎已是不成文的規定。發表於雜誌《Pediatric Obesity》的研究也指出,大部分的受訪者表示,在學校最常見的霸凌原因並非種族、宗教與性取向,而是體重。「胖」不知道從何開始已經被定義為一個「不好」的象徵了,但在不危害健康的情況下,為甚麼不能「胖」?若是當前主流跟中國唐代一樣以胖為美,情況是否就會完全翻盤?
台灣的傳統家庭在挑媳婦時不喜纖瘦之人,因為老一輩的人認為身材豐腴的女性比較會生小孩。《WHY DO WOMEN NEED FAT》一書當中也提到,臀部豐滿的女性生出的小孩比較聰明,因為女性大腿和臀部囤積的脂肪有助於嬰兒腦部發育。發表於《PLOS》上的研究《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n Men's Judgements of Female Body Size》更表示與微胖的女性交往的男性會有較少的心理壓力。
近年來「棉花糖女孩」的形象越來越受社會喜愛,指的是體態豐滿圓潤的微肉女性。許多名人的支持以及媒體的渲染似乎也造成此形象的擴張,例如范冰冰曾表示:「胖沒關係,美就行了。」;電影《歌喉讚》飾演「胖艾美」的瑞貝爾・威爾森(Rebel Wilson)雖然體態豐腴,但她卻利用她的歌聲以及演技讓大眾感受她的美;美國19歲的肉感模特兒芭比費瑞拉(Barbie Ferreira)也因為她的自信成功獲得一大票粉絲。經過媒體大量的報導,這些名人稱頌的「微肉」形象似乎逐漸打敗固有「骨感美」,人們也發現「瘦」不再是一個美麗的標準,對自己的樣貌以及身材感到自信才能散發出真正美麗的光彩。

芭比費瑞拉(Barbie Ferreira)靠著她的自信得到許多粉絲,她曾經表示,希望以後能被大家稱作「模特兒」而非「大尺碼模特兒」,因為模特兒本該不只有一種身材。(圖片來源/listal)
然而,人們內心僵固已久「瘦即是美」的觀念,真的能夠如此輕易被改變嗎?
媒體塑造的美 難以改變的觀念
雖然「棉花糖女孩」已成為媒體渲染的一股潮流,成功引起大眾關注,但是只要Google搜尋「棉花糖女孩」、「微肉女孩」等字樣,主要的話題依然圍繞在「棉花糖女孩穿搭該如何顯瘦」、「棉花糖女孩健康減肥的方法」等內容,表面上眾人稱頌著「棉花糖女孩」的好處,內心卻依然希望能夠以「瘦」的樣貌示人。

Google搜尋「棉花糖女孩」依然以減肥、顯瘦居多。(圖片來源/楊佩臻重製)資料來源:Google搜尋結果
因此「棉花糖女孩」這個稱號,意外的變成一種商人的行銷手法,因為大部分的微肉女孩心中,依然認為「瘦」才會有市場、「瘦」才有美麗的價值。對大部分人來說,「瘦才是美」已成大腦思考的習慣,而習慣難以改變,所以真正有自信的接受自己身材的人並不多。
「美」並沒有一個標準,但是媒體經常將「美」塑造得太過狹隘。人們愛美,但在追求主流美的過程當中,真的快樂嗎?將自己改變成大眾所認為「美」的樣子,成功之後或許因為成就感而達到快樂,並且滿意自己的身材,但若是剛開始即對自己的身材保持自信,是否就不必經過「變美」這段辛苦的歷程,直接活得快樂了呢?
在媒體興盛的現今,不要一味的接受媒體傳達的訊息,導致自己的身心皆受影響,或許在這背後,更加深了固有的觀念。棉花糖女孩真的當道了嗎?似乎不盡然,儘管有再多的支持、再多的媒體渲染,在人們內心深處桎梏已久的「瘦即是美」依然不易被改變。不過無論對自己的身材自信與否,健康依然最重要,為了達到主流美而失去了健康絕對得不償失。隨時保持自信的心,儘管身材遭受嘲笑、霸凌,只要活得有自信,沒有人可以影響內心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