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北者回籠現象 為什麼?
脫北者回籠現象 為什麼?
賴昀君 文 2017/11/26
脫北者成功脫北之後,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除了適應問題外,也得面對旁人的異樣眼光,有時更需要接受當地政府的一連串訊問,或是每天擔心著被遣返的危險度日。因此,雖然部分人可以真正融入,並開始他們的新生活,然而有些人卻是痛苦度日,時時刻刻都想「返回故國」。
什麼是脫北者? 為何要脫北?
脫北者,就是指脫離北韓的人。在現今來看,已經不能只以飢荒或是其他單純的因素來解釋了。華盛頓郵報在《LIFE UNDER KIM JONG UN》報導裡訪問許多脫北者,從中發現,他們其實已經對金氏政權感到非常失望,從金正恩上台時,人民所寄予的厚望,到現今的期待幻滅,這都在在顯示北韓當局還是未優先處理社會與政經改革,當今在北韓環境更加嚴峻的情況下,更多人民寧願脫北,也不願繼續待在北韓,過著無法向上發展的生活,在不安中度日。

由脫北者在南韓的人數統計表,可知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且以女性偏多。(圖片來源/截圖自統一部)
雖然北韓當局曾有強制遣返與嚴格控管人口的措施,但仍擋不住這波脫北潮,甚至還有北韓高層菁英與士兵脫北的事件發生。前北韓駐英國外交官太永浩(태영호)脫北與今年的北韓士兵脫逃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太永浩於去年脫北,並指脫北的原因是因為北韓人總是過著如奴隸般的生活,對國家制度很失望;而今年又傳出士兵因橫跨兩韓邊境脫逃而遭槍射擊,類似的北韓士兵脫北事件已不是第一起。
由此可知,北韓的體制與統治強度已讓許多北韓人民,甚至是高官與士兵都鋌而走險選擇脫北一路,而不願繼續待在北韓為國效力。然而,眾人皆知,脫北過程中所面臨的是更危險的狀況,而到達當地定居後,也不一定代表更好的開始。
危機重重 不歸路的開始?
脫離北韓,代表一定要跨越邊界,這是他們的第一關。而在金正恩上任後,對中韓邊界管理更為嚴格,對試圖跨越邊界者皆開槍射擊,有許多北韓人便因此命喪槍下。而成功跨越邊界後,還需要注意當地警察的逮捕,因為北韓曾經向中國要求遣返脫北者,所以中國曾經多次嚴格檢舉脫北者並加以逮捕。
而大多脫北者在成功過了第一關,並且逃過當地警察的追捕之後,都會尋找南韓在當地的領事館尋求庇護,或是透過第三國偷渡到南韓,所以南韓是收容最多脫北者的國家。

常見的脫北路線。(圖片來源/賴昀君重製)資料來源:Wikimedia Commons
然而有些透過第三方協助的女性脫北者,可能會遭遇威脅,不但可能被便宜賣給中國男性做新娘,甚至有時還會被虐待或遭到性侵,由此可以看出脫北過程是多麼危險與不人道。
離開北韓,到當地開始新的生活的確是好事,但我們似乎忽視了幾個問題——他們可以融入當地嗎?他們在新的環境能受到當地的保障嗎?有沒有人能幫他們?這些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地方。
不適應與受歧視 兩難的開始
而韓國官方為了協助脫北者融入新生活,在統一部下設立北韓離脫住民定居支援事務所(북한이탈주민정착지원사무소),提供職業訓練、健康醫療支援與生活等多方面協助,並且提供脫北者約12周的社會適應課程,然而這只有救急的效果,後續的問題,並不是短短十幾周的訓練就能解決的事。
他們時常面臨諸多問題,最主要的問題之一則是,他們往往無法找到好的工作。因為南北韓教育內容與方式落差極大,許多脫北者的學歷只有國高中程度,再加上資訊落差,在南韓無法找到像醫生或經理等較高階或技術型的工作,因此他們多以從事低階工作,如農工或是資源回收為主。此外南韓人有時對脫北者予以不平等對待,就算是同個工作,脫北者所獲得的工資也比南韓勞工少許多,因此謀生對他們而言是一大問題。

從統計資料可得知,脫北者的學歷大多集中在國高中階段。(圖片來源/截圖自統一部)
另外,習慣與認知上的差異也是其中一個問題。北韓除了洗腦式的思想教育外,也很少給予人民瞭解其他知識的機會,因此認知上的落差經常令脫北者感到挫折。除此之外,就算是同一個語言,不同地區的用法與習慣也不同,脫北者來到南韓之後,因為語言使用上與口音的不同而受到歧視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第三個問題是,南韓人民的不認同與歧視。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嚴重的問題。根據2011年首爾大學的調查指出,超過一半的南韓人對脫北者是無好感的,且「不喜歡工作」是他們對脫北者的刻板印象。因此脫北者總是難以獲得南韓人的認同,且容易與他們產生爭執。
綜合以上三點,脫北者在南韓受到的待遇其實沒我們想像的那麼平等和美好,而且在一些脫北者心裡,甚至受到比在北韓還要差與不平等的對待,因此除了脫北潮,也開始有「回北潮」。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林智賢與金蓮姬。
林智賢(임지현)在2014年成功脫北,曾在南韓許多節目裡亮相過,因此小有名氣,然而在今年北韓的我們民族之間網站裡,有一名女性全彗星(전혜성)跟她長相相同,哭訴南韓的不公,是因為受了誘惑才逃到南韓。雖然無法證實所言真假,但大多人都相信她就是林智賢,只不過回歸北韓的原因仍待確認,南韓官方也正在調查此事;而金蓮姬(김련희)則是在2011年為治療病情而脫北,卻在2015年的記者會上,發表強烈想回北韓的決心。
有時候他們必須保護自己與家人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但是更加重要的一點在於,這只是公開表明想回北韓的人而已,想回北韓的脫北者,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多,從這冰山一角開始注意脫北者在異地的適應問題,或許可以有更多人願意協助他們在新的環境放心過新生活。

曾經出演電視節目的脫北者林智賢與「歸順」北韓的全彗星被證實是同一人,但回歸北韓的原因未知,南韓當局正在調查中。(圖片來源/擷取自我們民族之間)
雖然官方與非官方組織都在脫北者適應上給予多方面協助,但是脫北者更常需要面對南韓一般人民的眼光與評價,而且南韓人又大多對他們持有戒心,在無法獲得真心接納與公平的待遇之下,他們的自殺率是一般南韓人的三倍,心理上因為對南韓期待的落空而產生的失落感與思鄉之情,這種壓迫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請對他們多點信心與包容
脫北者選擇脫北這條路,心中肯定滿是掙扎與不安。我們不能以歧視的眼光面對他們,應該多幫助他們適應當地生活,融入當地人文環境,讓他們心中所夢想的自由得以成真。
最後,脫北者跟我們一樣,渴望擁有幸福生活,因此我們應該重視他們的人權與適應問題,而不是一味批評北韓政權,或僅是同情脫北者。如果能真正包容他們,對他們有信心,視如己出,也許現在脫北者就會真心帶著微笑,對自己全新的未來更加充滿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