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年夜飯這件事
關於年夜飯這件事
劉翊安 文 2017/12/03
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西方的感恩節,在感恩節假期,人們會團圓相聚,一起吃飯以聯繫感情,而在東方亦有類似的習俗——過年。在台灣,大多是除夕夜吃年夜飯、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休息、初四迎神、初五開工……
其中,最受台灣人重視的就是小年夜的除夕團圓,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家庭逐漸分化成小家庭,年夜飯的形式也有所變遷,有些家庭將除夕夜視為一個召集令,將所有分散的小家庭集合,有些則是小家庭全家一起吃好料的。
大家族與小家族的差異

在問卷調查中,有86%的人是屬於小家庭,14%的人是屬於大家庭。(圖片來源/劉翊安製)
有部分大家族,家裡人數加總得辦流水席才可以負荷,然而現在小家庭的數量較多,年夜飯就是兩三個家庭一起吃,身在大家族裡的受訪者蔡孝謙表示:「對於親戚是認識,但常常忘記名字。」而在小家庭的受訪者劉芷伶則說:「對於親戚都認識,知道怎麼稱呼也知道名字。」若以社會網絡的觀點看來,大家庭的除夕聚餐是屬於維持各個分散家庭的弱連結,而小家庭則是增強強連結,無論是強連結或弱連結,這樣的相聚反映的是血緣對東方社會的重要性,無論親疏,只要是家人,在年夜飯這一天都要相聚。
在家和在餐廳
台灣大部分的家庭,準備年夜飯的工作多半是由女性負責,婆婆帶媳婦、媳婦幫婆婆,在這樣的情況下,通常媳婦反而比自家女兒更能學到拿手菜,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自家的兒女也會加入幫忙準備的行列,年夜飯逐漸轉變為全家大小可以一起準備的活動,家中必備的菜餚也更容易傳承下去。
然而,現在也有越來越多人覺得在家裡吃實在麻煩,因此偏好到餐廳聚一聚,每逢過年各大飯店或餐廳皆是人潮滿滿,但這同時也代表在場的服務生、廚師等等工作人員無法回家團圓。
各種親戚的問題轟炸
每逢除夕夜,許多人最煩惱的就是親戚之間的問題轟炸,相較於小家庭,大家庭中親戚之間的噓寒問暖實在令人尷尬:「你今年考得怎麼樣啊?」「交女朋友/男朋友了嗎?」「找到工作了沒?」「什麼時候要結婚?」「怎麼還不快生一個小孩?」……在筆者的問卷調查中,有45.3%的人在過年會煩惱親戚的喋喋不休,不過,在小家庭的飯局中亦有相同情況發生,受訪者何浚捷表示:「會煩惱這些問題,也常常被問到學校裡的事情、男女朋友八卦、 未來找工作這些問題。」
這類題材也經常被拿來開玩笑,例如知名Youtuber黃大謙的影片曾提到這些問題擾人的狀況。

由台中的自由插畫工作者良根所描繪的過年團圓【圍爐】的樣子。(圖片來源/heyshow.com)
吃年夜飯的意義 聯繫感情拿紅包
聯繫感情是團圓的重要意義之一,無論是過年或感恩節,有許多旅居國外的人們會專程從海外飛回家,以維繫家族或家庭之間的情感。在東方,人們會準備特定的食物,如年夜飯一定要有魚,但魚不能吃光光,因為這樣才會「年年有餘」;西方的感恩節則是一定要吃烤火雞、南瓜派。
許多人,尤其是小孩子,認為過年之所以有意義,主要是因為可以「領紅包」,另外有許多還未出社會工作、或是還沒大學畢業,被長輩視為小孩子的人,也都會將拿紅包當作吃年夜飯的重要意義之一;在西方,並沒有送「被認定為孩子的人」什麼禮物或錢財這樣的習慣,或許西方送「特定禮物」多發生在聖誕節,但在孩子知道聖誕老公公其實是一個童話故事之後,大部分西方的家長也就不會再給予孩子禮物;相反的,在東方,即便已滿18歲的成人,只要還沒有出社會,大人依然會將他們當作小孩、給予紅包,等到孩子不再拿紅包,就要包給更小的孩子或是其家長以表示孝順。

過年包紅包,可是一門學問呢!(圖片來源/大時代)
紅包之間的比較
「在我們家,長輩會決定要包多少給小孩子,以防有不公平或誰多誰少的尷尬問題發生。」受訪者趙子翔表示,而受訪者劉宇軒則說:「我每次收到紅包的時候爸媽都會問我收到多少,然後再包一樣或是更多的錢給對方的小孩。」這樣要避免不公平或是暗中比較的狀況,完全是東方人好面子的表現——只能包得比別人多,不能包得比別人少。
當別人包給你一個數目,你需要包得更多,或者事先講好包一樣的金額,則可無須傷感情、失體面。
年夜飯之後
傳統的家庭會由女性收拾碗盤、洗碗、切水果等等,男人則在一旁看電視休息,而大部分的家庭則會齊聚一堂看電視節目、打麻將、玩桌遊,也有家庭是在外面餐廳吃完年夜飯就一哄而散……年復一年都在做同樣事情,受訪者李軒任就表示:「有時候還是會覺得過年某種程度上已流於形式。」
根據問卷調查,179位填寫問卷的人中有64位認為過年能夠增加家庭之間的感情,有47名覺得還好或是沒有什麼意義,其中40歲以上的填寫者均認為過年是一種文化傳承,而15至25歲的填寫者多半是跟著家中長輩做這些習俗,認為吃完飯後這些打發時間的時光可以凝聚感情,趁機和許久未互動的人講講話、敘敘舊,更新彼此的近況。
關於年夜飯這件事
吃年夜飯這件事,反映了東方的許多觀念:家族與血緣的重要性、孝順、仍將已成人的兒女視為孩子,以及男主外女主內等種種傳統的習慣。隨著時代的推移,許多人也開始認為年夜飯就是放年假時隨長輩遵從的一個形式,要相聚吃飯其實任何時候都可以,何必非選在除夕夜?縱然大部分的人很喜歡這個傳統,也不乏有人是討厭的,或因為不喜歡除夕夜要回父親那一方的家庭,或因為大家庭人數眾多,聊起天來十分尷尬,一個節日,有百種心情,也反映出東方社會中的許多傳統與現代的矛盾和改變。
關於年夜飯這件事情,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