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負反手拍 新舊時代的縮影
勝負反手拍 新舊時代的縮影
吳佩芸 文 2017/12/03
改編自真人真事,《勝負反手拍》(Battle of the Sexes)帶領觀眾重回1970年代到處充斥著「男人才是強者」、「女人適合待在臥室與廚房」等言論的不平等社會,以男女網球選手同工不同酬為背景,描述當時年僅29歲的「世界球后」比莉.珍.金恩(Billie Jean King)為改變現狀而展開抗爭,與55歲的「退役網球明星」鮑比.里格斯(Bobby Riggs)進行一場男女對打網球賽的過程。

金恩與鮑比之間的網球世紀對決。(圖片來源/Fox Searchlight)
貼近人物的敘事 消弭時空隔閡
不同於一般真人真事電影以枯燥乏味的歷史開場,《勝負反手拍》在片頭運用兩線並行的手法,交錯呈現金恩與鮑比的日常生活,這種貼近人物日常而非事件的表現方式,消弭了時空背景不同所造成的隔閡,讓觀眾能輕鬆的融入劇情,身歷其境地體會男女主角面臨的人生境遇。而在影片最後,雙線合成一軌,鮮明的表現出雙方反差的背景與立場。
由於取材自歷史事件,劇情並沒有意料之外的發展,只有樸實的敘事以及厚重的70年代感。在這樣平穩的節奏中,角色心理狀態的詮釋顯得尤為重要,而飾演金恩的艾瑪.史東(Emma Stone)與飾演鮑比的史提夫.卡爾(Steve Carell)都成功做到了這一點,通過他們的演技,角色被刻畫得淋漓盡致。艾瑪.史東褪去過往甜美少女的形象,將金恩的性格演繹得非常到位,在堅毅、強悍之外表下隱隱透出一絲任性與軟弱。而史提夫.卡爾則將鮑比愛吹噓、作秀的詼諧性格演得活靈活現,也令這部片擺脫了沉重的歷史枷鎖,成為一部喜劇電影。
在鏡頭的調度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劇中敘述到金恩與同性戀人巴奈特(Marilyn Barnett)的禁忌戀情時,多以浮動的焦點與背光的畫面呈現,營造出夢幻唯美的效果。這樣的呈現方式不但不會與劇情產生違和感,反而傳遞出她們兩人之間朦朧、曖昧的關係。

金恩與同性戀人巴奈特之間曖昧的關係。(圖片來源/Fox Searchlight)
「場內」與「場外」 角色的心理掙扎
除卻技術層面,性別議題是整部片的重中之重。《勝負反手拍》中的對話,經常可以看見沙文主義的縮影,如「商場、體壇,所有領域,能站上巔峰的都是男人」、「我不是說女人不能上球場,不然誰來撿球?」、「看男子比賽更刺激,生物構造本就如此」營造出當時女性普遍不受尊重的風氣。
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金恩與鮑比的網球對決,不再只是球技上的較量,而是一場性別之戰。喜歡在媒體面前大放闕詞的鮑比成為了傳統男性沙文主義者的代表,而爭取男女同工同酬的金恩則成為走在時代前線的女性解放者。

金恩與鮑比各自代表著女性解放者與傳統男性沙文主義者。(圖片來源/Fox Searchlight)
然而,金恩與鮑比真如展現在世人眼前的那樣光鮮亮麗嗎?其實不然,他們在「場內」爭取與對抗男女平權的同時,「場外」的人生也有著各自的迷惘。鮑比退役後在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加上賭博成性,導致婚姻亮起紅燈;而金恩則在性取向的自我認同上掙扎,擔憂與巴奈特之間的禁忌戀情曝光,會毀掉她辛苦建立的網壇名聲與家庭。各有苦衷的兩人,努力的尋找著自身的出路,也扮演著時代給予他們的角色。「我是一名網球選手,只是恰好也是一個女人。」金恩在劇中娓娓道出她的無奈,「我要成為最強的,這樣我才真的能改變世界。」
簡化細節 女權主義的過度塑造
《勝負反手拍》雖使用兩線並行的方式,交代了金恩與鮑比各自的背景,期望透過較客觀的方式呈現當時情況,但在整體上仍比較聚焦在金恩一人的身上,忽略了經營身邊事件的細節。以她被美草網球協會掃地出門,自發性建立女子網球協會一事為例,劇中僅以寥寥幾筆帶過,並未將過程中的困難體現出來,讓一切看似直接水到渠成。這種理所當然並將細節簡化的表現方式,缺少了值得觀眾期待的懸念,也讓金恩的形象變得不那麼真實、接地氣,只剩下女英雄形象的外殼,成為了女權主義過度塑造之下的產物。
此外,劇中主線講述的是金恩與鮑比之間網球對決的過程,卻大篇幅的提到在金恩對網球的熱愛,以及她和巴奈特之間的戀情的支線上,有種喧賓奪主的感覺。而整部電影涵蓋了太多議題,包括:兩性平權、多元族群、外遇、婚姻危機等,也使得劇情過於繁雜。

金恩與女性球員一同組成女子網球協會,對抗時代下的男性霸權。(圖片來源/Fox Searchlight)
回顧70年代 我們是否進步了?
作為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結局會是如何,觀眾早已心裡有數。雖然劇中過度塑造的女性主義形象,簡化了許多必要的細節,但《勝負反手拍》所觸及的議題仍值得我們深思。「這世界,並非處處都有善意包容體諒的空間。」服裝設計師泰德(Ted Tinling)給金恩的忠告,道出具有特殊性取向的少數群體難以被主流大眾所認同與接納的處境。
從現在的角度回顧70年代,性別歧視的言論仍然存在,現任美國總統川普即為一例。而今年6月的新聞,職業網壇前球星馬克安諾(John McEnroe)說:「雖然小威廉絲(Serena Williams)是女子網球的霸主,但她如果打男網的話,只能排在世界第700名。」就像歷史重演般,重現了劇中情節,也顯示出當代在兩性平權與多元族群的觀念建立上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勝利是屬於努力到最後的人的。」1973年,金恩參加世紀網球對決前說了這段話。對於未來,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繼續為兩性平權與多元族群而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