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第277期
- 客庄生活 歡喜慶收冬
客庄生活 歡喜慶收冬
臺北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客家收冬慶」,結合物產、工藝、美食、文化、農事生活等面向,展現傳統客庄的活力。
在主舞台區,不同的表演輪番上陣。身聲劇場的《希望之翼》演出,透過創意道具、現場音樂,帶來融合戲劇、歌舞的奇幻饗宴。(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由吉祥如意客家歌謠班帶來的客家小調《問卜》,為傳統客家三腳採茶戲「十大齣」的其中一曲。(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百人創意豬籠粄」在大棚子下的長桌舉行,民眾邊做邊吃、充滿談笑。(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傳統客家米食豬籠粄因形狀似捕捉小豬的豬籠而得名。送禮用的豬籠粄為避免沾黏,會以竹葉包裹。(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以桃竹苗農特產入食材,黃色豬籠粄外皮使用桃園3號地瓜,內餡則是龍潭的花生。(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在農事生活展示區,陳列許多傳統農具。現場可以體驗磨石磨、踩打穀機。(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展示區的角落堆放稻草,大小朋友學習如何利用稻草編織草刀、作娛樂用途。(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藍染地景區有如旗幟般飛揚的大型藍染作品,彩虹般的色澤全用天然原料染出。胭脂蟲跟紫膠蟲可染出紅色,福木和木藍則可分別染出黃色和藍色,再利用三原色彼此渲染,就可譜出彩虹。(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藍染教室的成品在地景區旁等待風乾,不時有人檢查自己的心血結晶。(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來自桃園的貴鳳歌劇團準備演出收冬戲,民眾聽聞樂音聚集在大戲舞台前,觀賞開場表演「扮八仙」。(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扮仙戲為收冬戲酬神的開幕戲,表演完後,才會接著演「正戲」。圖為八仙中的何仙姑,姿態嫵媚動人。(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在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原有的竹夢市集區,掛上了歡迎桃竹苗鄉親的看板,散落各地的客家人透過此次活動齊聚一堂。(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來自桃竹苗的物產業者,在草地上的帳棚擺攤,五花八門的商品和「店寵」引人駐足。(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民眾於產業聯展攤位消費滿額,即可參加「水官解厄求金牌」的小活動,一般獎可獲得各式農特產,最大獎則為紀念金牌一副。(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特意前來踏青的一家人,幸運釣得刻有客家收冬慶字樣的金牌賞,祖孫一同將喜氣帶回家。(照片來源/謝宛蓁攝)
Previous
Next
客庄生活 歡喜慶收冬
謝宛蓁 報導 2017/12/03
一年當中的歲時祭儀,以農曆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元宵節)、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以及十月十五的下元節為三大重要節日。「春祈、夏耘、秋收、冬藏」,客家人在年末即將放下農事之時,會以戲來酬謝神明一整年的眷顧與恩惠,以「收冬戲」來「謝平安」。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於12月2日(農曆10月15日)和12月3日,舉辦「客家收冬慶」,現場不但邀請客家傳統歌謠班表演戲曲,更有客庄物產聯展,特邀桃竹苗鄉親北上同慶,一齊展售豐饒物產與文創商品。而在文化體驗區,則有創意豬籠粄的DIY活動與藍染教學,讓大小朋友有得吃也有得玩。園區內的水田區,更有農事生活及農場展演,供民眾實際體驗客庄生活樣態。
 |
記者 謝宛蓁
如果可以,我也想到達那個我永遠到不了的海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