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尊重專業 如何進步?
不尊重專業 如何進步?
蔡翔宇 文 2017/12/10
一個完整且運作良好的社會,無非是靠各個不同專業領域者,有效發揮自身才能,才得以讓持續運行並進步。不論職業貴賤,每個值得信任的專業人士背後,都有著數不清的練習以及挫折,這些是金錢難以衡量的價值。然而在台灣卻瀰漫著一股不尊重專業的風氣,成了阻礙台灣進步的絆腳石。

每位專業人士都是讓一個社會得以持續進步的關鍵因素。(圖片來源/Pixabay)
今年2月一名牙醫師在「Dcard」社交平台發文,內容提到一名高中老師來做假牙,對方聽完報價後說,「我前陣子有看過篇報導說,其實你們的假牙成本不高,阿你們牙醫還收這樣會不會太黑心了啊」,該名牙醫師感嘆學很久的專業知識跟技術被踐踏地一文不值,這起事件正是台灣不尊重專業的鐵證。諸如此類的事件不斷地上演,令人心寒又無奈。
省到即賺到?
貨比三家是大眾消費時的一大原則,在這個低薪高物價的時代,消費者皆想盡辦法找到最划算的服務,「俗擱大碗」才是王道,用少量的金錢換取到優質的服務,深怕自己花的錢比別人多成了冤大頭,企圖在買賣拔河中成為贏家。適當的比價確實能夠保護自己的權益,也能打擊不肖商人、維持市場機制的平衡。不過台灣現今的消費觀念已經不只是在於保護自身權益,更是想要從中得利,導致提供服務者權益受損。史丹佛大學化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徐丞志在評論中提到,給得起香蕉,就只請得到猴子,這是市場的鐵律。
以「設計」這項專業為例,「設計」這項服務通常沒有固定的價格,隨著設計師名聲或是顧客要求的不同,價格會不規律的增減。作品的結果也非常主觀,若案主不接受,設計師只能摸摸鼻子重做,直到案主滿意。這些情況導致設計師經常必須面對許多「奧客亂象」,尤其是尚未闖出名號的年輕設計師為了累積作品數及名聲,多數只能忍氣吞聲。

設計師經常得面臨顧客不合理的要求或質疑,這篇網路圖文即是在諷刺這些不尊重設計專業的奧客。(圖片來源/謝東霖 Hsieh Tung Lin)
一般人不了解,也不會主動去理解專業背後所需付出的努力及金錢。一位成熟的設計師,從求學過程的學費、每一次練習的材料費到犧牲的時間往往不會被大眾看到,更遑論出社會之後,為提高作品的品質而持續進修所付出的時間與精力。「設計」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大家在急著搶便宜、省錢的同時,卻錯失了機會能讓一項專業往更高的境界邁進。短視近利的後果就是造成台灣的專業實力只能原地踏步。
好的回報建立在好的投資上
若想要扭轉台灣普遍不尊重專業的思維,不妨將單純的買賣想作是一種投資行為,投資對象就是提供服務給我們的各個專業人士。一項完整的服務,需要硬體加上人力,許多消費者只看到材料成本費、硬體設備費,卻忽略了人力這項因素,然而決定一項服務的好壞,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人。沒有一定的知識技術,光是有最先進的硬體是無用的。預期達到好的成果,勢必得做出一些投資,而台灣的專業人士需要的就是信任他們並願意投資在他們身上的消費者。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葉丙成所撰寫的評論指出近年來台灣發展遇到瓶頸,其中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的政府跟社會,都嚴重低估了「人」的價值。以至於好的人才留不住,而留下來的人才,都被嚴重剝削,台灣整體發展也受影響。
現在正吵得沸沸揚揚的《勞動基準法》修法議題,顯示出政府對勞工族群權益的漠視,以及不尊重。勞工族群是台灣經濟的基石,理應保障其權益的《勞基法》,現在卻反倒將成為傷害他們的武器。若《勞基法》修法通過後,勞工辛勤工作得到的卻是更長的工時及更少的假日,的確是讓人氣憤難平。
建立信任 爭取尊重
當然,尊重不是要求別人給予,而是需要自己爭取而來。不尊重專業不單指市場中需求方的思維,供給方也要負擔一部分的責任。現今有許多不肖的提供服務者,提供品質低落的服務、收取較低的價格來搶生意。外行人也接受「勉強可以」的成果,只要有省到錢即可。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真正用心的人不被看見,漸漸地也沒有了持續精進的動力。最終結果就是光會做表面功夫的半吊子充斥在市場中,他們沒有犧牲掉無數的金錢和時間來養成專業,也願意接受比較低的報酬,使得不尊重專業的市場上最後就只剩下這種人。
有良心的專業人士唯一能做的就是從自身做起,建立起與需求方之間的互信,並相信市場機制自然會淘汰這些無職業道德的騙子。與此同時,消費者更需相信專業人士的能力,給予專業人士繼續往前的信心,才能造就更好品質。而政府該做的就是保障專業人士能無後顧之憂地一展長才,而非反過來捅他們一刀。
尊重專業 躋身國際
看向同樣身處在亞洲,現已成為國際認同的強國──日本,在日本「職人精神」即為一個專業人士追求的極致表現,是什麼原因讓他們有動力能持續追求完美?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日本是個極度尊重專業的國家,只要能夠精通自己的專業領域、提供高品質的服務或商品,便能在日本社會得到崇高的地位。除了普遍大眾尊重專業,日本還發展出所謂的「制服文化」,各行各業都會有其專屬的制服,制服區隔了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而穿上制服即代表著必須為自己的工作成果與客人的期望負責,從「制服文化」即能看出日本從業人員對於自己工作的高度尊重。自重和人重所相加的結果就是日本的專業能力在國際中佔有一席之地。

日本壽司師傅小野二郎是日本職人精神的代表之一,他花了大半輩子鑽研製作壽司的工夫,世人對於他的壽司給出的評價為「值得花一生去等待」(圖片來源/iMDb)
反觀曾經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台灣,仍在原地停滯不前,當時與台灣相提並論的韓國在各方面早已能與世界接軌。新聞媒體時常報導台灣人才流失、品質輸人等問題,再怎麼分析、爭辯,最終原因都可以回溯到不尊重專業。台灣人民不斷地抱怨台灣上不了國際檯面,卻忽略了自身的影響力。追根究柢,只要願意尊重,並給予專業人士付出的努力相應的報酬和支持,台灣整體的經濟環境和人才要躋身為國際強國絕非不可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