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蛋糕的故事
胡蘿蔔蛋糕的故事
李哲君 文 2017/12/17
每個人家中都有一道無可取代的私房料理,可能是媽媽的魯肉飯或是阿嬤的排骨湯,而我心中的那道料理卻是胡蘿蔔蛋糕。
還記得國中時,媽媽剛開始愛上烘培,每次上學回家都在期待今天烤箱又會變出什麼甜點,有一天我興沖沖地跑到在廚房中忙錄的媽媽身邊,看到了一大盆胡蘿蔔絲、一小碗打散的蛋、奶油還有······一大碗麵粉?!胡蘿蔔炒蛋應該不用麵粉吧?「媽,你在做什麼啊?」我一臉狐疑地問媽媽,媽媽藏不住笑意地回答「胡蘿蔔蛋糕!」說完還露出詭譎的笑容看著我,不禁讓我不寒而慄。
「什麼?!胡蘿蔔蛋糕?!太噁心了吧!」我尖叫著確定我沒有聽錯,為什麼要做這種東西啊?我平常是愛吃胡蘿蔔的孩子,但是把它加到蛋糕裡未免太誇張了,好好的做巧克力蛋糕不是很好嗎······「很好吃啦!保證沒有胡蘿蔔味。」媽媽微笑著繼續埋頭苦幹,不理睬我的質疑,雖然不肯相信世界上存在著這種東西,我還是無奈地離開廚房。哥哥聽到我的尖叫後,冷靜地拍拍我的肩說:「加油啦,我晚上就不出房間了。」爸爸臣服於媽媽在廚房中的權威之下,早已認清幫忙試吃這項工作,面無表情地告訴我:「吃吃看就知道了。」在等待蛋糕完成的那一小時半,全家人除了媽媽以外,都帶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祈求媽媽不要做出什麼可怕的東西。
「噹!」蛋糕準備出爐了,整間屋子都是烤箱香濃的氣味,每個人都無法抑制唾液不停在口中分泌,管它是胡蘿蔔蛋糕還是苦瓜蛋糕,全家人不由自主地往廚房的移動。看著媽媽把神秘的胡蘿蔔蛋糕從烤箱拿出來,我被焦糖色的外皮深深吸引,胡蘿蔔絲若隱若現像是圍繞在蛋糕上的紅色緞帶,替它增添了一絲溫暖的氣息,我偷偷地拔了外皮的碎屑,竟然是酥脆的!重點是一點胡蘿蔔味都沒有!反而有一種從來沒吃過的香甜,不膩口甚至會回甘的甜味在味蕾上跳動,我忍不住又扒了一些表皮,並尋找掉在盤中的碎屑,媽媽看了笑說我很浮誇,並指示我先等蛋糕涼一些再吃。我就這樣一直守候在廚房,好像蛋糕隨時會自行分裂成一塊塊,我便可以趕快享用。

剛烤出來的蛋糕有著教糖色的外皮和自然的裂縫。現在的表皮是脆的,但過了幾小時後就不脆了。(圖片來源/李哲君攝)
見證奇蹟的時刻很快就來臨了,媽媽、爸爸、哥哥和我又再次齊聚於廚房,一人一塊將蛋糕放進嘴裡,「好吃!」大家不約而同的讚賞,扎實綿密的口感濕潤又不黏口,淡淡的肉桂味配上最自然的甜味,平凡中卻不平凡。「真的沒有胡蘿蔔味呢!」兩個大男生瞪大雙眼驚喜的表情我至今難忘,我則是默默的吃了無數塊,媽媽難掩驕傲的微笑著看大家享用,那一夜被烤箱烤得暖呼呼的,幸福洋溢在空氣中和口中。這,就是胡蘿蔔蛋糕的魔力。
媽媽後來一頭栽進烘培的世界,開始製作比較具挑戰性的甜點,但當媽媽每次問我想吃什麼時,「胡蘿蔔蛋糕!」總是我的第一個回答,雖然現今全家已經不常相聚一起坐在廚房試吃媽媽的成品,但只要保鮮盒裡出現胡蘿蔔蛋糕,總是沒多久就被一掃而空,而如果時間恰巧,我還是會去扒一兩口剛出爐才會有的酥脆外皮。胡蘿蔔蛋糕也許不如甜點店令人驚艷的商品,但對我來說它卻擁有最溫暖的味道,每一口都扎實的填滿我的心。

烤好就可以享用了,放至隔夜香味甚至會更加濃郁呢!(圖片來源/李哲君攝)
胡蘿蔔蛋糕的製作其實非常簡單,屬於溫室蛋糕,存放於常溫下可已長達一星期。源自英國的中世紀,因為當時糖價高漲無法輕易購得,而胡蘿蔔是除了甜菜之外含糖量最高的蔬菜,所以當時人民便以胡蘿蔔代替糖來製作糕點。而胡蘿蔔蛋糕之所以風行,是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實施食物配給制度,胡蘿蔔的含糖量再度被重視,使胡蘿蔔蛋糕流傳至今,在歐美可是家喻戶曉的傳統點心呢!
至今媽媽和我都還在尋找最完美的胡蘿蔔蛋糕食譜,這是媽媽和我目前很喜歡的食譜之一,再加上媽媽多年以來的製作經驗,在此分享給大家。
黃砂糖 130g
植物油 120ml
全蛋 4顆
天然香草精 1茶匙
中筋麵粉 240g
泡打粉 2茶匙
鹽 3撮
肉桂粉 2茶匙(可依喜好調整)
胡蘿蔔絲 240g(盡量刨細一點喔!)
葡萄乾 2大匙(可依喜好調整,建議多加一些!)
核桃 2大匙(可依喜好調整)

製作材料。黃砂糖、植物油、全蛋、天然香草精、中筋麵粉、泡打粉、鹽、肉桂粉、胡蘿蔔、葡萄乾。(圖片來源/李哲君攝)
1. 混合所有濕材料。糖分批加入蛋液中並打至顏色偏白。
2. 混合所有乾材料。
3. 將乾材料加入濕材料中,切勿過度攪拌!只要將材料混合均勻即可。
4. 加入紅蘿蔔以及葡萄乾和核桃。葡萄乾先浸泡萊姆酒三十分鐘以上,會變得非常好吃喔!
5. 烤180度C約40分鐘,直到插入蛋糕的針或牙籤拔出來時為乾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