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潭 以活躍邏輯代步人生
劉大潭 以活躍邏輯代步人生
記者 楊睿愷 報導 2008/11/30
他讀、他想、他學習,他讓腦海中的思維盡情馳騁奔騰。劉大潭開朗的人生觀,讓他不為八十公分的身高所囿,進而擁抱了更為無垠、高遠的藍天。
劉大潭輕鬆地擺出隨意的姿勢,毫無芥蒂地拍照。(攝影/楊睿愷) |
劉大潭自行研發的多通閥過濾污水設施的模型。(攝影/楊睿愷) |
談起他將要帶去美國行銷,自行研發的微電腦、全自動、多通閥過濾污水的設施,劉大潭就難掩驕傲之情,「這個設計可以讓水一直循環再利用,使用此項設施可以讓游泳池不用換水也能永保乾淨水源」。曾於民國七十六年以逃生緩降機設計得到全國發明比賽第一名的劉大潭,認為至目前為止,他還沒有設計出自己最為自豪滿意的作品,似乎腳部的殘缺並不足以影響他頭腦中各式天馬行空的想法與付諸實踐的毅力。
失誤 失足 不失去勇氣和希望
劉大潭的身體並不是打出生就是如此。當時政府的小兒麻痺疫苗接種措施剛實行,可能是施打了過期的疫苗、或許也是因為劑量過重,所以接下來一連串的發燒、腿部肌肉萎縮等讓父母措手不及的病徵,就在劉大潭三歲那年意外降臨在他身上。
劉大潭(左)與合作友人討論濾水馬達改善設計。(攝影/楊睿愷) |
所以,自小他就不顧身體殘疾,堅持要上學。三歲到七歲前他都是以胸部貼地匍匐走路,七歲時父親教他用手撐著腳練習走路,走路對他而言都是一項挑戰,更遑論是步行上學。所以母親並不想讓他讀書,甚至父親也曾想過要聽從友人的建議,讓他日後學習擦皮鞋、刻印章等簡單的手藝。不過,最終父親拗不過他想讀書的決心,帶他去找國小校長張振傳,張振傳當下就覺得這孩子要讀書絕對沒問題,而應允劉大潭入學。他非常感激這位國小校長的肯定,至此,劉大潭從國小一路讀到大學,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年代已久的手搖三輪車,劉大潭至今仍細心保存著。(攝影/楊睿愷) |
劉大潭設計的新版手搖式三輪車,能讓他輕鬆行經上下坡路段。(攝影/楊睿愷) |
逆流而上的學習 活出自信色彩
劉大潭的大姐劉彩香可說是另一個在他求學路上的重要推手。國小時都需要同學幫忙推三輪車才得以去上學的他,下雨天時因為沒人能幫忙,就只能在家垂淚埋怨自己。不過,大姐從十三歲就開始工作,為了劉大潭一點一滴攢了一千多元,幫他買了輛量身訂做的手搖三輪車。這個扭轉一生的工具,劉大潭至今都放在他的工作室裡完好地保存紀念著。在散落陽光的照耀下,年代久遠、發鏽了的黑色三輪車更顯得熠熠生輝,默默記載著劉大潭上學的辛酸與他對親人的感念。
憑著對於學習的熱情與衝勁,劉大潭考上台中高工儀表修復科,當初選擇這一科,其實是因為父親想讓他學習修手錶的技能。但事實上儀表修復科是修理飛機與鐵工廠的儀表,因身體限制而不能爬高的劉大潭,只好轉科至機械製圖。如此陰錯陽差的求學之路,卻成為他日後發明的基石,從此劉大潭頭腦中的設計不僅完美地展現在電腦中,也真實精確地化為一項項令人驚豔的科學儀器。
濾水設施的電腦設計圖。(攝影/楊睿愷) 劉大潭工作時的樣貌。(攝影/楊睿愷)
高中畢業學得技術後,劉大潭想找份工作。從最基礎的製圖員做起,因做事有效率且要求完美,獲得主管賞識,漸漸升遷至研發處的小幹部。但劉大潭不因此而放棄學習的機會,選擇進入了逢甲大學夜間部鑽研機械工程領域,繼續朝向他的理想邁進。
科技界的新寵兒
然而,劉大潭的器械發明並不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探索,而是源自於他對不甚安全的社會空間或不盡完善的設計所作的反思。像緩降機就是他眼見新聞描述火災發生時,大學生逃難不及而被活活燒死的情景,因此設計出了狀似蜘蛛結網、能快速移動的逃生器材,公司名稱「速跑得」(Spider),就是為了紀念蜘蛛帶給他的靈感,以之命名。劉大潭現正推廣的濾水設施業務,也是他看到澳洲缺水的新聞,思索著如何讓陷於無水之苦的人們能夠獲得乾淨水源,所設計研發出來的。
現在劉大潭將工作時間劃分出三分之一到各處去演講,除了去學校或上節目訴說自己艱苦奮鬥的歷程,也到工廠、保險與直銷公司、以及經銷商等等,談論他設計東西的創意與啟發來源。其實機械繪圖設計工作與演講都僅是他目前自我實現的一小部份,劉大潭未來的遠景是蓋一座工廠,讓殘障人士擁有工作的權利與能力。「只要有一技之長,不怕沒工作。」這句話不僅是勉勵殘障人士,也是劉大潭為自己的故事所下的最佳註解。
當年靠著寫的一手好毛筆字,劉大潭苦苦追求到太太張秀惠,也添了三個健康的寶貝女兒讓生命更為完滿。他表示自己的興趣除了寫書法、也常運用時間看書、閱讀國內外的期刊與論文,隨時充實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寫出更臻完備的電腦程式。他語帶詼諧地輕鬆說道:「殘障不方便出門,所以時間省下來後,能做的事很多。」劉大潭咧著嘴、談笑般毫無顧忌地談論著自己的身體殘缺,似乎就是這份開懷,使他能撇開身體侷限,堅定執著於研究,也讓他在民國八十三年獲得了「國科會十大傑出科技人才」的殊榮。
劉大潭對生命秉持的理念是充滿活力、熱度的,但並非如絢爛豔麗的煙火般稍縱即逝,而是一盞能握在手中永恆不滅的燭光,予他勇氣、暖熱他身,更引領他繼續昂首闊步在看似崎嶇顛簸、實則豐沛充盈的人生路。
![]() |
記者 楊睿愷
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就讓白潔的鍵盤任性妄為地保留訴說權利,其餘一概緘默。 因我深信,當躍然電子紙、沒所謂無禁忌的冰冷文字,輕叩耳窩時,會拂燃起溫潤氤氳。 若霧濛了,請告訴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