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研究生了沒
大學畢業,研究生了沒
記者 黃惠琳 報導 2008/12/07
隨著大學廣設、少子化影響學齡人口下降等現象,大學錄取率逐年攀高。拿著大學畢業的學歷也不再是求職的保證,考研究所逐漸成為許多大學生面臨畢業後出路的首要選擇。然而,近年來各大學院校為了爭取經費,搶設研究所、招生人數大增的結果,碩士學歷也日益普遍。
|
每年有許多學生從大學開心畢業。 圖片提供/張力仁 |
大學畢業不稀奇
在大學錄取率已經達到百分之百,零分都可以上大學,大學學歷一點都不稀奇的教育環境下,加上現今經濟不景氣、工作難找,選擇畢業後繼續升學念研究所的大學生越來越多。日前推甄上交通大學電子所的交大電工系四年級學生林瑞國說:「考研究所的動機當然是拿碩士文憑,以後好找工作啊!」他認為先念研究所對自己未來的方向有股安心的作用,至少知道接下來兩年的路怎麼走。然而現在研究所畢業生越來越多,擁有碩士學歷也不見得找得到工作,林瑞國則表示:「如果碩士畢業都找不到工作了,更何況大學畢業生?」
畢業即失業,許多大學生即使完成一半以上的大學學業後,對自己的未來仍感到茫然,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又擔心畢業後找不到好工作,因此定下考研究所的目標。現就讀交通大學電控系三年級的陳彥宏說:「還不知道自己以後要幹麼,只好先補習、考研究所再說。」陳彥宏表示,身邊有許多同學都為了考研究所而補習。林瑞國也說自己當初是跟著同學一窩蜂地去補習,只是補習有沒有用還是要看個人,就跟高中補習一樣。當考研究所開始「流行」,原本以升大學補習班為主的補習街,也逐漸轉型為升研究所補習班。動輒上萬的補習費,意外造福了補教界的生意。
當越來越多大學生選擇考研究所當作畢業出路,出現的另一現象為大學延畢人數增加。以往延畢的學生可能是因為成績不達標準而無法畢業,故意延畢以求繼續過學生生活的人為少數。如今,許多人為了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考研究所,成績要順利畢業有困難的人會順勢延畢,甚至有些人會故意讓學分數不夠或是讓某些學分被當掉。尤其是畢業會面臨兵役問題的男大學生,因為擔心當兵期間沒有接觸學業,再回來考研究所更加困難,乾脆就選擇延畢。原本應在今年六月畢業的交大電控系學生葉超明表示,他在去年暑假確定要考研究所,也同時確定自己要延畢,而且有許多同學跟他一樣選擇延畢就是為了考研究所。葉超明認為:「自己在大學學到的東西其實不足夠,念研究所除了為了將來好找工作,也希望在研究所期間能學到更多東西。」而學生延畢人數增加也帶來其他問題,例如家庭經濟的負擔。現就讀於交大電控所一年級的謝一弘是在延畢一年後推甄上研究所,他說:「多花家裡一年的錢,會覺得對不起父母,幸好有順利上研究所。」校園內延畢人數增加,也影響校內資源的分配。謝一弘就說到如果當初不選擇延畢,就不能享受學校資源。另外,考研究所、故意延畢的風氣也造成人才滯留在校園,無法到社會上刺激競爭力。
歷年大專院校學生數 圖表來源:教育部統計處 考取研究所 選校還是選系 Cheers雜誌2008年針對台灣1000大企業做的調查顯示,各企業根據初次求職者的學歷作篩選時,碩士不見得比學士吃香,原因是各企業還是看重畢業的學校聲望,知名大學研究所畢業的碩
士學歷才能得到企業主管的青睞。畢業於交大應化系、現就讀台大化學所一年級的張宏毅,當初決定不留在交大念研究所而選擇前往台大就是因為台大的名聲,他說:「希望藉由台大的光環,之後可以出國念更好的學校或是找到比較好的工作。去台大當然也是為了換個環境。」然而,個人俱備的能力也很重要,Cheers雜誌的調查指出,多數企業主管認為現今碩士畢業生立即工作的表現力普遍不足。現為交大電控所二年級的學生許育綸表示:「念研究所讓自己有更多將理論應用在實作上的機會,也是訓練自己的機會。」求職時,主管就可以根據研究所時的訓練成果來判斷是否勝任這份工作。
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碩士班學生人數從87學年度的4萬人,到96學年度的17萬人,10年間成長了4倍。畢業於中央大學經濟系、現就讀政治大學經濟所一年級的楊育倫表示,他所屬的商管類研究所,招生名額較少,還要跟許多排名前幾名的頂尖大學學生競爭,錄取機率並不高。但反觀理工類的研究所,招生人數較多,加上許多成績優秀的同學會同時錄取上不同研究所,因此備取生最後錄取機率很大,有的甚至備取一百名也可以上,他有許多中央的同學都上了台大、清大等知名大學研究所。錄取率逐年提高,從分數排名不如台清交成的大學考上這些頂尖大學研究所的大有人在。當考研究所不再像以前那麼困難,使大學生不只求研究所的學歷,也重視研究所的名氣。而為了考上知名大學的研究所,更助長了補習及延畢的風氣。楊育倫認為:「一般都不會去考比自己大學名氣還差的學校研究所。」
志向不明 先工作再說 大學畢業了,卻不見得每個畢業生都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 圖片來源:清華大學
考研究所。」她也表示:「有許多朋友沒念研究所,還是可以找到滿意的工作,而且有些工作要做了以後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歡、適不適合。」
當然,並非所有的學生都會選擇考研究所作為畢業的出路。交大電資學士班四年級學生楊宗憲在班上同學幾乎全部都要繼續升學念研究所的情況下,選擇畢業後要先當兵。他表示:「從大二的時候,開始發現自己將來並不想走現在科系所學的相關領域。大三、大四時去修了其他系的課,像是管科系、人社系,想做一些自己比較有興趣的東西。既然還不確定自己想要什麼,就先當兵吧。」相對於許多不知道自己明確目標只好先考研究所的大學生,楊宗憲寧可慢慢找出適合自己的路,也不願隨波逐流。而對於非理工科系出身的多數學生而言,工作上的實務經驗比研究所念理論還重要。現就讀於交大人社系四年級的吳依恬認為:「既然現在沒有自己想唸的東西,那乾脆先去工作。等到工作後,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再
當研究所出現大學化的現象,碩士的素質是否隨著降低?教育資源如果沒有隨著研究所人數擴增,在有限的資源下,每個研究生所能分配到的資源也縮水;許多碩士生只是求畢業的文憑,而非對研究的熱忱,以致出現論文水準降低的現象;而當研究所畢業生的素質不夠,也不見得憑著碩士學歷就能領高薪。當使用較多教育資源的碩士生只能做原本大學畢業生即可做的工作時,除了造成資源浪費,也造成了只擁有大學學歷以下的人口就業問題。
![]() |
記者 黃惠琳
我是黃小雨,交大人社系大三的學生,對傳科系的實務課充滿好奇 是個很容易心動,卻難得行動的懶惰鬼 想要一直很青春的玩,過很豐富精采的生活 喜歡文字,驚嘆它可以細膩描繪出不知該如何說出口的東西 喜歡照片,可以提醒我曾經擁有過很棒的回憶 喜歡音樂,卻是個唱歌老是唱不對key的音癡 喜歡電影,讓我有藉口可以大哭大笑 喜歡跟朋友在一起作任何事 喜歡我的朋友也喜歡我 喜歡交朋友 喜歡觀察路人 喜歡擁有喜歡的 喜歡傾聽多於說話 我也說不清楚我是什麼樣子的人 但認識我以後,應該是跟你認識我以前不一樣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