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忍的甜蜜大地
殘忍的甜蜜大地
記者 林潔 文 2008/12/07
象徵土地流著奶與蜜的以色列,事實上卻是石礫、烈日以及動盪不安的環境。以色列於二O年代建立公社運動,導演卓爾修以自己童年經驗描述十二歲的男孩為保護媽媽而背負巨大壓力,對抗團結一致的公社環境。《甜蜜大地》以批判且諷刺的手法認識以色列的人民公社。
以平實的手法,深刻的描寫母子間相處情形。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公社運作的應許之地
迪維是一個十二歲的男孩,與母親、哥哥、祖父、祖母住在人民公社裡,每個人皆有自己的分工角色。迪維的母親米麗自從父親自殺後,精神變得恍惚無常,處處受到限制,在瑞士認識的男朋友史蒂芬要到以色列見米麗,也需要獲得公社成員的同意。自小就沒有父親的迪維與史蒂芬相處融洽,但好景不常,在某次爭吵之中,史蒂芬扭傷一個長官的手而被迫遣回瑞士。米麗的病每況愈下,迪維最後聽從母親的話,完成她的心願。
「基布茲」為希伯來文,意思是屯墾自治區,說穿了就是以色列的人民公社。公社是社會主義的平權組織,早期成員不負責養兒育女,便於對社區做出更大貢獻,公社的孩子都在孩童房長大、生活、求學。基布茲內有學校、醫院、洗衣房等公共設施以及農田、畜牧場,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1990年代的基布茲一景。圖片來源:wikipedia
電影一開始,嬰兒的嚎啕哭聲經由廣播傳送到管理處,再由保母到嬰兒房餵奶,最需要受到關懷的嬰兒不能得到父母親的呵護,迪維便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然而他卻沒有因此和母親疏離,仍然三不五時跑到母親居住的寓所陪她說話。
親情是本部電影的主線,迪維他獨自承受其他居民的壓力,無時不刻在保護母親。和迪維相反的哥哥極力遠離母親,哥哥當兵休假時,迪維央求他回去見母親一面竟遭到拒絕,憤怒的迪維一氣之下離開,哥哥只語重心長的對他說:「別往自己身上扛。」在這樣一來一往的對話,可以看出哥哥的無奈,並道出一個十二歲男孩的苦衷。雖然得按照規定過集體的生活,迪維最開心的時刻仍是和母親在一起,在樹下與母親聊天,在雨天和母親到田裡挖馬鈴薯,都是迪維最快樂的時候。為了保護母親不要被其他男人覬覦,在下大雨的夜晚,迪維坐在門口待了一整夜;迪維不讓母親酗酒、抽菸,他偽裝成史蒂芬寫信,希望讓母親打起精神;最後母親不斷的說:「我想睡了,我想睡了……」迪維作下殘忍的決定,到醫院偷安眠藥讓母親服藥自殺。種種的行為都可以看出一個正值青春叛逆的小孩需要的只是簡單的母愛,卻礙於公社中的規範,剝奪人類最基本的感情。
機構內的畸型人性
看似公平的公社生活,卻也處處可見人的私心:迪維的祖母因為調皮的小孩踢足球砸到果樹,憤而將一戶一罐的果醬分配刪除;長官因為母狗再度懷孕,背地將迪維的公狗害死。公社的本意是希望人們盡其所能、各取所需,卻忽略人最隱晦的私心,人性的醜陋是難以避免的。另外,過分的強調團體間合作,以團體利益為最大考量,卻忽略個人的情感,人人都只能壓抑內心世界,不能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造成恐怖的表面和平。
《甜蜜大地》和性有關的議題,被導演塑造成隱晦且黑暗的感覺,和現實生活造成強烈對比:飯廳中彈奏出美妙音樂的鋼琴家,早上在牧場要乳牛替他口交;舍監和司機用望遠鏡觀察到孩子在抽菸,不去禁止反而跑到樹下發生性關係;老師在上性教育時不斷強調先有愛才有性,滿十八歲後才能有性行為,自己卻未婚懷孕;儘管母親深愛著在瑞士的男朋友,仍然得要靠性愛才能感覺自己的存在;美其名的化裝舞會,最後只會淪為性交舞會。人民公社美好的教育和居民所做的一切看起來格外的諷刺。
《甜蜜大地》導演卓爾修長年為精神疾病所苦的媽媽死於肝病,那年他才十二歲。六年後,他發現媽媽的日記,裡面記載深沈的痛苦,文字間充滿對公社生活的困惑、沮喪。卓爾修從中得到很多靈感,開始創作關於家族生命史的故事。
迪維和小女友逃出公社的枷鎖。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這部電影沒有矯情的敘述,也沒有誇張的特效,樸實的拍片手法卻呈現出最深刻的母子親情,當米麗勇敢的說出事情真相眾人架著她出場時,她依然對著迪維嘶喊著,希望他能夠趕快離開這片噩夢般的土地。作為一個母親最簡單的心願只是希望他能夠善良的長大,拼命的哭喊著她愛他。公社象徵一座無形的牢籠,限制人身自由,思想或言論都被箝制住,一有不同他人的意見便會遭到排擠,這樣的無奈被迫隱瞞,成員們只能在極限之內忍耐,最終可能像米麗受不了而生病。男孩選擇勇敢地對抗宿命,不畏輿論抨擊,電影的最後迪維聽從了母親的話,和小女友兩人帶著機票和行李,騎乘腳踏車行駛在綿延不絕的鄉間小路,鏡頭越拉越遠,逃離了這片甜蜜大地。
有別於好萊塢所拍攝的電影,《甜蜜大地》除了令人動容的母子親情外,更帶領觀眾認識不一樣的文化,深刻的表現以色列人民公社的生活情形,在美麗的景致之下,勾勒出現實的不公。
![]() |
記者 林潔
大家好,我是JJ,林潔,傳科系大三生 喜歡綠色,喜歡旅遊,喜歡動物,喜歡觀察生活中的大小事 喜歡八卦,喜歡電影,最希望可以每天都待在二輪電影院 人如其名,我有潔癖(?) 對於喜歡或討厭的東西,是表現出愛恨分明的 但是對於電子報,則是令我又愛又恨 在每週絞盡腦汁的文字練習下,是很充實的 我會努力讓自己文章進步 我們在電子報這堂課去採訪、寫報導、拍新聞,對於不同媒體有不同的嘗試, 不僅提升我文字報導能力,更學會利用AdobePremiere 影像剪接、Adobe Indesign 版面編輯、和Flash 基本網頁編輯能力, 並且訓練採訪與人應對等能力,一學年總共二十五篇新聞, 其中包括清交梅竹賽的即時報導,以及對外籍勞工、外籍配偶等議題相關訪問, 除了文字報導外,也有廣播、動畫、影音新聞的嘗試。 因為在這一學期的訓練之下有實作的經驗,並加深我對新聞相關工作的興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