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期

賴崇光 永不結束的棒球夢

人物專訪

賴崇光 永不結束的棒球夢

記者 陳怡秀 報導  2008/12/07

冬日午後,溫暖而明亮的陽光斜照進崇光棒壘專賣店,坐在茶几前悠閒的男子以熟練的手勢沏著茶,當掛在門上的風鈴伴隨著顧客上門的腳步叮叮作響時,他便立刻站起身來,認真地傾聽每位顧客的需求,然後熱心地解說、以滿足其需求;一旦上門的是熟客,男子總是遞上一杯剛泡好的熱茶,輕鬆地倚著牆與之話家常,或聊著每個男性永恆的夢想──棒球。在多年以前,他也曾經是站在職業紅土上的英雄,他是前中華職棒統一獅隊的捕手賴崇光。

櫃台後方的空間,是賴崇光悠閒泡茶的所在,牆上掛著以他的綽號「sogo」作為主題的招牌,以及職棒十年總冠軍賽的統一獅全隊紀念海報。(陳怡秀/攝影)

在信念與現實之間

 

櫃台後方展示著賴崇光為球員時的各樣紀念物。 賴崇光退休後所褪下的球衣仍優雅而細心地被保存著,在店中展視。
(陳怡秀/攝影

崇光棒壘專賣店座落於新竹市大學路上,沒有太大的店面,沒有華麗的擺設,卻依然吸引著新竹在地棒壘球愛好者的光顧,甚至有人遠從其他縣市慕名而來。櫥窗邊的模特兒身著職棒球隊統一獅的球衣,背後繡著偌大的名字──賴崇光;櫃台後錶了框的球員卡、簽名球,以及掛在牆上的獎牌,都是賴崇光往日功績的最有力證明。在他的人生中,棒球始終是他的重心、驕傲、與永恆的夢想。

賴崇光從國小就開始接觸棒球,之後進入了屏東的棒球名校美和中學,接著陸續待過陸光、台電、統一等業餘球隊,在一九九0年時,他加入了統一獅職業棒球隊,成為中華職棒聯盟的開朝元老之一。反觀今日的光彩,當年職棒聯盟初起步之時,並不受到外界看好,因此當賴崇光決定加入統一獅隊時,曾受到家人不小的反對。雖然在職業球隊的薪水較業餘球隊多,但原本待在台電隊的賴崇光已屬於台電員工,家庭生計並不成問題,因此家人並不希望他作太大的改變或冒險。「我那時候只是想,腳步一定要前人踏進,後人才能跟進」,賴崇光認為,環顧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當時都已對職業棒球有一定投入,棒球既然稱之為台灣的國球,職業制度必定要有所發展,因此他毅然決然投入其中,就是希望作為推手,替台灣棒球界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沒有刻意的廣告宣傳,而是靠著口耳相傳的崇光棒壘專賣店,常聚集一些棒壘球的同好,和賴崇光有不少熱情的互動。(陳怡秀/攝影)
然而,家人對賴崇光而言,始終都有著無可磨滅的地位。在職棒七年時,賴崇光就因為女兒生病的緣故,而放下過最愛的棒球。賴崇光回憶當時在屏東漁市辛苦販魚的妻子,不但必須出外賺錢,又得照顧孩子,不忍心之餘,他便做出了淡出職棒圈的決定。統一球團的領隊郭俊男甚至前往賴崇光家中,溫言問候有何需要幫助之處,讓他大受感動。於是當賴崇光決定再度復出時,雖有其他球隊與之接洽,並開出更好的價碼,他仍堅持在第一時間詢問老東家的意願,當得到的答案是「不管什麼時候,統一都需要你」時,賴崇光便再度披上綠色戰袍,持續又在統一獅隊多拼戰了五年,且擔任教練至二00三年才宣布退休。離開職棒圈後,他前往兄姐所居住的新竹,開設棒壘球專賣店。賴崇光表示:「到新竹定居,就是希望能和家人多多相處。」

在信念與信念之間 

新竹眾所皆知的地方特色便是充滿著生活忙碌、工作量繁重的科技人才,然而,在這樣一個科技重鎮,賴崇光卻在因緣際會之下,以另一種型式延續了他的夢想。由於在新竹開設棒壘球專賣店的數量並不多,能以真正的職業水準給與意見的賴崇光,便開始接到不少學校與公司行號壘球隊的邀約,希望能給予用具、技術上的指導。二00五年的某天,一群每個幾乎都重達一百公斤,卻對壘球有著無比熱情的「壯漢」直接找上門來,希望賴崇光能夠擔任球隊教練一職。在賴崇光希望能傳承運動家精神、基礎動作,並考慮到「或許可以帶動生意」的情況下,便答應了。

壘球隊以「信念」為名,賴崇光表示:「信念是一種堅持,技術、體能都可以再練,最重要的是一顆受教的心。」他以半專業的方式訓練球員,並持續灌輸著養成運動家精神的概念,辛苦自不在話下,因此練習期間有人離開,也有人放棄。不過球隊仍持續補進新人,因為信念壘球隊標榜著旨在吸收「真正想打球」的同好,一起「揮灑汗水,找回健康」。

賴崇光提到,前來參加壘球隊的人大多都是具有高知識背景的碩、博士生,他們想要找回學生時代的夢想,那份在當年因念書而荒廢的永恆初心,因此總是努力學習,不會因為無關乎職業而隨便敷衍了事。而這也是賴崇光最強調的態度,他認為:「展現一步一腳印的熱誠,事情才能做好!」目前信念壘球隊已成立三年,從起初球員以為自己已練習足夠,卻在乙組壘球聯賽慘遭九連敗,到達現在晉升至甲組聯賽水準,信念壘球隊真正做到球員如隊名,他們仍持續擁抱夢想,積極向前。

國球生態差 球魂不死卻凋零

即使賴崇光已離開職棒圈數年,但對於台灣棒球生態的關心與了解,他仍不亞於線上球員。明年已是中華職棒成立的第二十年頭,然而原本應有的雙十年喜悅,卻因一連串球員簽賭、球團解散等負面事件,使得職棒蒙上一層陰影。賴崇光站在球員生涯逾三十年的角度來看,他指出一個受到完整訓練的棒球選手,經過十多年的苦練才有幸踏上職業的殿堂,然而身為運動選手的職業生命卻很短暫,又由於過去所受的訓練都是球技層面,一般社會上的工作教育並不完整,一旦退休卻無法獲得教練職位時,多半都只能在家待業、無所適從;球團無法做到讓球員無後顧之憂,簽賭、放水情事自然而然就會迸出。賴崇光認為:「球員不是用完就丟,退休球員沒有工作保障的普遍現象,便表示球團忽視永續經營的概念。」

 

友人所贈與的書法隨筆,儼然成為賴崇光時時勉勵自己的座右銘。(陳怡秀/攝影)

另外,賴崇光也表示政府應該要介入管理。他回想起高中時某次參加國際賽事不幸落敗,回國時一抵達機場,每個球員只被給與五百元作為車馬費後便就地解散。「輸了就每個人發五百塊,贏了就是總統召見」,賴崇光感嘆道:「其實棒球不是台灣的國球,要贏球才算。」政府能做的不僅只是錦上添花,硬體設備的更新與保養、扶持小企業球團的經營、減稅、推動風氣等都是亟欲推動與考量的加強方式,才能讓「棒球是國球」不再只是虛泛的口號,而是真正能凝聚向心力、觸動心弦的美好。

對於球員本身,賴崇光依舊是給與「堅持」此二字忠言。即使現在已離開職棒圈,賴崇光認為他仍不斷的在學習與複習身為一個球員的態度:「想然後做,接著持續訓練便成為習慣動作,最後養成正確力學。」他將相同的概念套用到每個角色──無論是作為信念壘球隊的總教練,抑或是崇光棒壘球專賣店的老闆,並且抱持著「永不輕言放棄」的精神。店裡的牆上貼著友人贈與的書法隨筆,他輕聲而堅定念道:「堅持──是引人向善、向上以及利人利己之偉大力量。古今中外傑出人士皆具備此特質。成功之運動家更是。」此刻,賴崇光彷彿一名退隱的劍客,即使退出江湖,卻仍保有著俠客精神,頂天立地於天地之間,堅持,且屹立不搖。

記者 陳怡秀
陳怡秀,咻咻,又或者是issue。 總希望可以一輩子停留在18歲的狀態,但事實不允許的情況下只好乖乖當個傳科系大三。 眷戀文字,卻也討厭絞盡腦汁,不定期表演何謂江郎才盡,但這學年仍努力想成為個稱職的電子報寫手。 迷戀電影成癡,除了恐怖片以外接受一切類型,尤其偏愛寶萊塢的用色大膽與瘋狂歌舞。 觀看棒球成狂,但始終搞不清楚投手投出的球路叫什麼,一到球場便進入歇斯底里狀態。 不奢望世界和平,亦不期待改變世界,最大的夢想是成為真正的文藝青年。
記者 陳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