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

交大生辦活動 拉贊助有一套

大致上描述同學籌措經費的經驗。

交大生辦活動 拉贊助有一套

記者 蔡尚翰 報導  2008/12/14

交通大學每年總有許多活動在校園裡舉辦,系上迎新、社團迎新、耶誕舞會、畢業展、社團成發…等,種類繁雜、多不勝數。學生們為了這些活動,往往必須花費龐大的時間以及精力準備,從唱歌、跳舞、演戲,到宣傳、借場地、安排流程,每一項都不容疏忽。其中,經費更是支撐一場活動的基礎,而學生們為了湊足經費,往往無所不用其極,尋求可能的管道,長久以來也形成某些行之有年、頗有成效的方法。

不管是什麼類型的活動,都需要足夠的經費才能有舉辦的可能,而同學們往往為此煞費苦心,無不想盡辦法補足數字。儘管社團或系學會都各自擁有社費或系學會費,但是這些錢必須維持其組織的運作以及負擔每年所有開銷,故不可能將之全數用於單一活動,僅只部分補助;服務於交通大學課外活動組的助理員林文玲表示,其實學校每年都有為社團編列一定的補助預算,只要同學所辦理的活動屬非單純玩樂、代表學校性質(成果發表會、營隊等),皆可申請。然而,儘管有這些補助,對大多數的活動來說都還是不夠的,營利性的活動自可依靠收費補足,而非營利性的活動就只能另覓它法,尋求可能的經費來源。

圖為2007年傳科材料迎新宿營之營手冊,同學們通常會在手冊內頁附上贊助廠商的資料。
                                                                                                                                             
攝影/蔡尚翰

 

為求活動圓滿 拉贊助無所不用其極
眾多方法中,掃街屬於最常見、最多人採用的手段:一群人分散到市區各處,以地毯搜索的方式,挨家挨戶的向各店家尋求贊助。通常同學們會向店家表明來由,並告知店家若提供贊助就能為之宣傳。同學們會許諾店家把店家的logo或是店名放在活動的宣傳品上,例如海報、傳單、營手冊、BBS網宣等等,藉此達到宣傳此店家的效果,並且在事後會將宣傳品呈現給店家看。若店家接受條件後,則會給予現金(百元至千元不等)或是實物(食物、文具之類)等贊助。

「我覺得老闆娘都要認識我了!」目前就讀傳科系大三的學生徐苾芬打趣道。她表示,在她擔任迎新宿營以及熱舞社寒舞營公關長時,就曾經有多次的掃街經驗,而且業績相當亮眼。但是她也表示,掃街其實越來越不容易了,因為同學們往往沒有達成答應店家要做到的事,或是根本沒有達到宣傳效果,也使得店家有種被欺騙的感覺,如此情況一次次發生,同學的誠信也漸漸薄弱,「他們都說我們在騙錢」,徐苾芬無奈地說。此外,她認為若同學們能與店家建立起良好關係,並且由衷地感謝他們,如此一來,一旦之後店家看到認識的社團或是科系,都會樂意給予贊助。

除了掃街之外,以社團的名義集體打工也是個不錯的方式。以熱舞社為例,他們常常會接一些表演case,比方說,附近的公司只要有尾牙或是慶祝會等需要炒熱氣氛的場合,他們就會去表演,每次的酬勞大約一兩千塊。或許是長久下來已經做出好口碑,每當公司有需要時便會主動寄信給熱舞社,希望他們來表演。「他們幾乎每一年都會請我們」,徐苾芬也表示,這部分的酬勞是熱舞社辦成果發表會最重要的經費來源。

當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辦法接case做表演賺錢,而方法當然也不只這些,直接與企業接觸,並且尋求合作也是同學們常用的一種拉贊助的手段。目前就讀於應化系大三的學生高偉舜就曾經有類似經驗。在高偉舜擔任耶誕舞會總召時,為了省下為數不小的酒品費用,便著手與數家製酒企業聯絡,並帶著企劃書親自拜訪有意願的企業。高偉舜說:「若希望與企業互相合作,一定要清楚並具體的向對方說明贊助後可能得到的益處」,因此他當時對企業表示,舞會當天至少會有兩百人次,而大學生更是喝酒的新客群,若能藉此活動讓大學生心中對此品牌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此新客群,長久以來必定能有不錯的效益,「總之積極的向對方說明當天能達到的宣傳效果。」高偉舜接著表示,結果整個舞會省下了近萬元的酒錢,還得到了不少該企業的相關產品,收穫頗豐。

相對於上述類型,服務性社團在尋求經費補助上則展現更不同的面貌。比如,山地文化服務團每年所辦理的寒假出隊,由於活動龐大、人數眾多,且屬服務性質,整個營隊辦下來花費動輒二十餘萬,根本不是學校補助或掃街就可籌足,此時往往就得仰賴社會各界善心人士的幫助了。現任山服社社長王成宇表示,通常有些基金會或是團體會透過學校徵求辦理服務性質活動的企劃,這時就會由總召撰寫企劃書申請,若被選上,就可以獲得為數不小的贊助。「申請南港扶輪社的贊助算是比較特別的經驗了」,他接著表示,入圍此贊助的社團必須派出兩名同學至台北晶華酒店參加評選晚會,因此他與活動執行秘書葉曉昀上台向扶輪社社員們報告社團簡介以及活動精神,最後總共獲得兩萬元的補助。

 

從活動中學習 豐富大學生活
有許多人質疑大學生成天只知道玩社團辦活動,不務正業令人憂心,但是不可否認,參與社團以及企劃活動能讓大學生體驗許多事情,學習拉贊助就是其中要點。王成宇表示,拉贊助是提早接觸社會的開始,也是一個訓練表達能力、學習如何與他人有效溝通的好機會,另外高偉舜也說:「對我來說,學習拉贊助辦活動,是可以從中學習並且成長的。」

大學生考取大學,為的自然是好好學習,使自己能擁有專業技能,並訓練自己能夠具備出社會後面對各種挑戰的能力。然而,從以上眾多拉贊助的經驗卻也顯示,學生已經藉由辦活動裡見識到這世上最現實的事物之一──「錢」,更重要的是,他們更能以自己的方法面對問題,解決問題。這,應是專注在課業上無法體會到的事,而此拉贊助現象似乎也說明,這些大學生已經開始著手張羅他們挑戰社會現實的武器了。


記者 蔡尚翰
請直接稱呼我小香。 我的人生從來不以口袋裡面應該隨時要有五個題目的記者為目標 起碼到現在也不是 必須走這一步著實令我有點無奈 雖說為某件事某個人留下些紀錄的感覺是很不錯 但我希望是以更個人的方式 而不是在這麼多的限制之下   平常的嗜好是看小S耍白痴 發呆   幻想   聽音樂   嘗美食  大聲唱歌等等 有時候耍一下感性 夢想是開一間鹽酥雞店﹝或是早餐店  或是小七  反正就是之類的﹞   歡迎同好互相交流 本學期目標:撐過電子報  還有一切的一切 人生目標:享完所有快樂後安然的死去 以上  
記者 蔡尚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