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

追求環保,你「筷」樂嗎?

追求環保,你「筷」樂嗎?

記者 黃惠琳 報導  2008/12/14

使用環保筷取代免洗筷,經過環保團體及各級政府機關近年來的大力提倡,許多民眾都已將環保筷視為為生活上理所當然的一部分。在推行環保筷運動之前,免洗筷的用量非常驚人,尤其是依賴外食的現代社會。而製造免洗筷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使用完畢即可丟棄也產生不少垃圾,因此免洗筷被視為不環保的用具。免洗筷又稱衛生筷,但自從傳出衛生筷的製造過程其實一點都不衛生,甚至對人體有害後,越來越多人投入使用環保筷的行列。

 餐廳不主動提供免洗餐具的公告旁邊,擺著免洗餐具讓客人自行拿取。     攝影/葉曉昀

 

環保政策不確實 仍須改善

自2006年環保署推動學校餐廳內禁止使用各類免洗餐具後,免洗筷平均一年62億雙的使用量,至2007年減少到50億雙。儘管禁止使用免洗餐具,還是有許多不會在餐廳內用餐而選擇外帶的顧客需要用到免洗餐具,所以餐廳業者並沒有停止提供免洗筷。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交通大學內的餐廳貼出了這樣的公告:

餐廳、超商不主動提供免洗筷、免洗湯匙宣導活動
一、 請廠商先行以「不主動提供免洗筷、湯匙」方式辦理;若消費者有需要,再向服務人員索取。
二、協請廠商配合於各賣場張貼標語,加強宣導環保餐具,以達免洗餐具之減量。

交大校內各個餐廳皆可看見此公告,許多業者在公告的旁邊卻擺放著免洗筷、免洗湯匙供需要的消費者自行拿取。因此仍有些認為餐廳提供的非免洗餐具太多人使用過、業者不一定有將餐具洗乾淨的內用消費者寧願使用免洗餐具。業者表示:「當然贊成學校推行這樣的政策,不提供免洗筷也可以減少我們的成本。但太多客人需要拿免洗筷,尤其是外帶的客人那麼多。」每當用餐的尖峰時間,餐廳內的顧客總是大排長龍,業者為了節省時間只好直接將免洗筷擺在櫃檯上,讓需要的客人不必花時間向服務人員索取,超商服務人員更是一律自動附上免洗筷、免洗湯匙。「其實還是有很多外帶的客人不會拿免洗筷啦,他們會回宿舍或辦公室用他們自己的筷子。」業者表示。但許多顧客會因為服務人員已經附上免洗餐具,便乾脆使用方便的免洗餐具。為了省去清洗環保餐具的麻煩,卻造成資源浪費。

外帶的顧客幾乎都會使用免洗筷。攝影/黃惠琳

 清大夜市,是離交清兩校最近的小吃聚集地,但這裡多數的店家並不提供可回收清洗、重複使用的餐具,而是提供免洗筷給消費者使用。以學生為主要消費族群的清大夜市裡,會主動攜帶環保筷的學生消費者並不多。交大電物系大二學生王傑表示:「平常在學校餐廳買東西回寢室吃,會用自己的環保筷。但出門就懶得帶了。」許多學生在學校用餐,用慣了餐廳方便回收的環保筷,即使是外帶回寢室,使用完的環保筷要清洗也十分方便,但出門要記得多帶一雙筷子或是想到使用完的油膩膩筷子不一定能馬上清潔乾淨,就感到麻煩,寧可使用店家提供的免洗筷。

然而,在政治大學附近的餐飲店,卻可見到多數的學生使用自行攜帶的環保筷。政大財政系大三學生鄭又瑄說:「身邊大多數朋友都會自己帶環保筷,會覺得本來就該自己帶。這些商家雖然都會提供非免洗的餐具,但要客人主動要免洗筷才會給。」鄭又瑄認為應該是倡導成功的結果,週遭的朋友都養成攜帶環保筷的習慣。

精緻環保筷  本末倒置

當願意自備環保筷的民眾日漸增多,開始有民眾質疑使用環保筷是否真的環保?有的人在外用餐完畢,可能會使用許多衛生紙先擦拭過環保筷,再帶回家以清水及清潔劑清洗,這過程是否比用過即丟的免洗筷使用更多資源?其實以環保筷可使用多年才須汰換來比較,確實比免洗筷可省去更多資源,也可以避免黑心免洗筷對人體的傷害,但現今環保筷的流行趨勢卻開始偏離環保。環保筷成為許多機關或公司的熱門贈品,一個人可能擁有好幾雙環保筷,環保筷相對地開始精緻化以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使用環保筷的原意不只是為了「人」的健康,更是為節省「地球」上的資源盡一分心力,如今使用更多資源製造精緻的環保筷,甚至是環保筷供過於求的數量也使環保筷汰換率變高,為了環保的美意似乎有些變質。

 

清大夜市內,會自行攜帶環保筷的學生並不多。 攝影/黃惠琳

平常有自行攜帶環保筷習慣的民眾,多是同時顧慮免洗筷的衛生程度及響應環保運動。清大光電所學生陳一宏表示,自從得知許多免洗筷的製作過程多麼不乾淨以後,就不太敢使用免洗筷,「我也會大力向身邊朋友宣導使用環保筷比較健康。」許多有使用環保筷習慣的人都願意向身邊的家人、朋友提倡使用環保筷,也支持店家不提供免洗餐具。但是,台灣的環保筷運動多是藉由政府、環保團體的倡導,希望民眾自動自發使用環保餐具。而在韓國,店家禁止使用免洗餐具的環保政策實行得非常徹底,去過韓國旅遊的民眾會發現所有的店家皆使用不鏽鋼筷、不鏽鋼碗盤等清洗後可重複使用的餐具,很難見到免洗餐具出現,甚至是紙類免洗餐具都非常少見。環保筷運動不該只是侷限在個人、家庭,如果能確實落實到各商家更能達到環保的訴求。

記者 黃惠琳
我是黃小雨,交大人社系大三的學生,對傳科系的實務課充滿好奇 是個很容易心動,卻難得行動的懶惰鬼 想要一直很青春的玩,過很豐富精采的生活 喜歡文字,驚嘆它可以細膩描繪出不知該如何說出口的東西 喜歡照片,可以提醒我曾經擁有過很棒的回憶 喜歡音樂,卻是個唱歌老是唱不對key的音癡 喜歡電影,讓我有藉口可以大哭大笑 喜歡跟朋友在一起作任何事 喜歡我的朋友也喜歡我 喜歡交朋友 喜歡觀察路人 喜歡擁有喜歡的 喜歡傾聽多於說話 我也說不清楚我是什麼樣子的人 但認識我以後,應該是跟你認識我以前不一樣的人!  
記者 黃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