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戡亂記》叛變的十七歲
《戡亂記》叛變的十七歲
記者 潘珮瑄 文 2010/10/17
17歲的學生,在做什麼?準備學測,準備指考,準備踏上人生另一個更重要的階段─大學,這是每個台灣學生必經的17歲。17歲的你我,無論透過什麼方式,都嘗試著向這個世界怒吼過逃避過,而李戡的17歲,也沒有例外,但不同的是,他憑藉著17歲的無懼,以筆為刃,扎扎實實地抗議著台灣的教育體制,李戡,用一本書發起了一場戡亂。
追隨父親腳步 敢做敢言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學生,李戡從小就跟你我一樣受著循序漸進的正規教育,也許是在父親李敖的影響下,培養了他對於中國與台灣之間差異的敏銳度,同時也養成其對於學術與文化的批判性,還有直言敢批的麻辣言論。李敖曾對台灣的教改提出嚴厲的批評,認為其荼毒禍害學子,也曾在無數的著作或公共場合中,公開指責台灣追求主權的行為不過是在自欺欺人,政治人物的炒作讓台灣非但在世界上無法立足,更不停地將自己邊緣化。而在《戡亂記》中李戡用著簡單卻沉穩的文字,一一探討在一個17歲就讀明星高中的學生眼中,台灣的教科書與教育體制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

李敖之子李戡的思想與談吐早已超越17歲。(圖片來源 / 人民網)
「我從不因上學而妨礙我受教育」,《戡亂紀》開宗明義地用這麼一句馬克.吐溫的話,道盡了從高一從高三,一千多個憤怒痛苦的成長日子,同時也充分展現其扼腕決心,誠如陳文茜在序中所述,李戡手上拿了一把刀,回頭砍斷台灣教科書加諸給他的包袱,也一刀砍斷這個限制住他的島嶼。
政治訴說他們想要的歷史
身處教改朝流之中,李戡在書中,針對歷史、國文、公民與社會三門高中重點學科,提出教科書的不公不正之處。在歷史學科,李戡以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透徹研究各家教科書的內容,在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檔案室中,了解「台灣史」在歷屆教科書的比重,以及歷史議題在各版本教科書中詮釋的演變,發現近年來台灣史的比重竄升,從半冊變為一冊,教科書中針對「二二八事件」的解釋也有違史實,李戡認為政府為了貫徹「去中國化」的理念,而在教科書的用字遣詞上多是隱晦不清或是避重就輕。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公民學科,在談及兩岸關係時,不難看出台灣為了主權獨立所做的努力,除了再次強調台灣與中國一邊一國的關係,也鼓勵學生支持台灣進入聯合國,而為此,李戡自然又是大肆批評了一番,認為教科書立場過於偏頗,而政府與其從事金援外交,不如提升教科書品質。最後,李戡不忘國文一科,認為中國文學與國學常識,無論敏感的政治立場,都是我們應該引以為傲的深遠文化,若因政客過度操弄,一昧強調本土或白話文學,這不僅是文化傳承上的損失,更讓我們自豪的五千年東方色彩隨著時間一點一點消逝。
除了對於教科書的諸多批評,李戡更拿出期中期末考題以及歷屆大考考題一一評論,認為在教改底下,考題比重除了嚴重失衡─過度重視台灣歷史,在用字遣詞上也給予考生不正確的歷史認知,無論是在考題目的或是出題邏輯上,李戡毫不留情地道出自己的質疑。《戡亂記》充斥著李戡對於現今教育體制的控訴,他認為過多的政治色彩反而掩蓋了教育真正應該傳遞的事實,李戡真正在意的不是教科書寫得對不對、考題出得好不好,而是我們的學生究竟在學什麼。
《戡亂記》沒有華麗的圖片或文字,
忠實呈述一個學生眼中的台灣教育。(圖片來源 / 博客來)
不安於現況 批判有理
對於《戡亂記》,一位明星高中的歷史老師表示,台灣的教科書在撰寫上其實不如李戡所說的如此有失公正,只是教科書是死的,老師如何詮釋才是活的,也許台灣所欠缺的不只是好的教科書,而是好的教育者。而對於李戡的戡亂,多數的台灣學生認為這是一種脫軌的演出,台灣學生不解的是按部就班好好唸書都來不及了,李戡還有時間拿出教科書或考題錙銖必較一番,網路上的撻伐聲浪更是不斷,認為其「嘴砲功夫了得」,面對這樣的評論,慶幸台灣學生在評斷是非對錯上似乎仍保有高度的主見,但是否也代表了台灣學生不願改變的安逸心態。
《戡亂記》的呈述是否正確確實有待商榷,李戡此舉也確實參雜些初生之犢的狂妄,但台灣近年的教育問題確實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每每討論教育問題時,映入眼中的往往是大人們的爭吵不休,學生的聲音又到哪兒去了?李戡或許媚中或許武斷,但以17歲之姿,卻能以犀利的文字,以務實態度考證文獻,用比對、用證據說話,比起沉默的台灣學生,李戡的這把刀簡潔有力。
李戡此舉,多半台灣學生無法苟同。(圖片來源 / 年代新聞)
在《戡亂記》之後,李戡還要砍斷的是台灣給他的束縛,咬著牙撐過升學主義之下的考試後,李戡選擇告別台灣,到北京大學完成學業,一句「台灣太小,台灣學生太混」道盡了所有原因,李戡要到大陸去闖,相信北大的一流師資、一流學生能幫助他邁向不凡之路。
李戡以一句「戡亂大業,路還長得呢」充分展現其雄心壯志,而這樣的學生現在到了北大,也許有一天,他又會拿起一把刀,再度在對岸發動戡亂。那麼,台灣的學生呢?若曾為「體制」感到悲憤、感到沮喪,是否有朝一日,我們能看見更多學生化憤怒為力量,不需戡亂,只需一場為台灣教育帶來希望的革命。
![]() |
記者 潘珮瑄
標準獅子座 很理性也很感性,愛工作也愛玩樂 青春的路很長,就保持這個節奏剛剛好 因為我是無敵潘珮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