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期

看!我把演唱會「存檔」了

演唱會也是表演 根據法律規定 還有道德來說 應該是不得攝影的 但是現下幾乎所有開放式的演唱會 都會有人帶著相機進入攝影 大家也都司空見慣 到底這樣的行為好或不好呢?

看!我把演唱會「存檔」了

記者 徐苾芬 文  2008/12/21

 

年終將近,演唱會一場接著一場,不僅替跨年晚會先暖了身,更是趕走了不景氣的憂鬱氣氛。12月13號中山足球場,是五月天巡迴演唱會的第一場表演,場內歌迷一同尖叫吶喊讓現場氣氛嗨到最高點,歡騰舞動似乎驅走了冬天的寒冷。然而,歌迷手中搖擺的卻不再是螢光棒,而是手機相機的快門。當歌迷的支持只剩下鏡頭的注視,現場感動也變成了存檔紀錄時,行動科技的進步似乎正悄悄地影響了表演生態。

五月天演唱會的歌迷用相機攝影。                                                                                                   攝影/徐苾芬


當科技模糊了規定

國內外一般售票演唱會,大多會禁止入場歌迷攜帶相機、照相功能手機,或是攝影器材,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肖像權以及演唱會內容版權。但是行動科技的方便,卻讓許多歌迷往往是知規定而不從之,經常有側錄短片上傳至部落格分享等情況發生,好幾則相關新聞都對此加以撻伐。而專門提供影音短片分享空間的youtube網站更是引起不少爭議,許多演唱會現場影像都可以在該網站上欣賞。

現在的科技講求「一物多工」,除了數位相機可以也有攝影功能之外,人手一支的手機更是「三合一」,將錄影、錄音、拍照等功能「全都錄」。時下的手機若是沒有拍照或攝影功能,往往就被認定為淘汰機種。正因如此,欣賞表演時的民眾只要有了手機便可拍攝影像,這讓演唱會不得錄影拍照的規定變的模糊。「因為我們無法規定他們不帶手機,」經常舉辦校園演唱會的公關李馥君接著說:「所以很難取締歌迷的攝影行為,當然我們不會放縱他們,太誇張的話還是會制止。」

五月天演唱會網站上所發布之入場規定。      圖/五月天官網

越接近明星的特別看台區,越多人攝影。李馥君無奈地說:「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演唱會常態。」因為即使沒收了相機等可以攝影的器材,也是無法確實地阻止歌迷將演唱會內容紀錄下來的行為。然而,這本來是觸法的行為,如今這樣的現象卻像是約定俗成般地被大家忽視,Echo版的版友Yijuan無所謂地說:「不是每個演唱會都禁止攝影的吧!我覺得沒有妨礙到人就還好。」這是否表示演唱會所發布的入場須知變成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警告?


干擾與否 歌迷態度大不同

對於這樣的演唱會常態,「當然會干擾我啊!」交通大學土木與工程學系的賴庭羽表示,參加演唱會時如果在搖滾區,就很容易碰到有歌迷高舉著相機狂拍,這時候往往會被遮住視線,讓她覺得很困擾。但另一位網友Shipy則表示,「人擠到不行的時候,其實會蠻感謝正前方拿相機拍攝的人,因為看他的相機比自己看還清楚!前面的人牆實在太高了。」

演唱會內工作人員是否真的有制止歌迷拿相機?「之前參加演唱會的時候,確實有工作人員大聲地制止在後方拿手機攝影的歌迷,」交通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的邱文顥坦言,「但是老實說,我覺得干擾我的是工作人員。」由此可見,在這樣模糊的規定下,若是歌迷與工作人員之間沒有達成對於行動科技的默許協議,那麼行動科技對於表演來說也許真的成為了一種干擾。

演唱會講究的是現場收聽的感動,還有與偶像的近距離接觸,但是當觀眾使用器材開始錄製畫面時,往往為了畫面的品質,就必須忍住許多情緒且無法享受現場的氣氛,以致於分散了看表演的專注力。「看到感動想紀錄是人之常情,」網友Myotis接著說:「只是對於從頭到尾拍不斷的人真的很反感。一來,手舉高會擋到別人;二來,到了現場還從頭到尾盯著小螢幕看!會錯失很多真正感動的瞬間。」 

感動紀錄與存檔嗜好

 五月天歌迷正享受著現場的感動。                        攝影/徐苾芬

根據今年12月份的CNN雜誌報導,許多受訪的表演者紛紛表示若是在演唱會時,看到台下是高舉著惹人厭的發光小方塊而非觀眾的臉時,會感到相當的挫折,甚至還表示「現在每個人都有這種奇怪的存檔癖好,就像是要把蝴蝶釘在軟木板上做成標本似的。」現下行動科技所帶來的影響,似乎不只在歌迷之間,也間接影響了表演者的表演時的感覺。

但是,也有許多歌迷認為,他們錄製影片並分享其實是為了免費替自己支持的偶像做宣傳,上傳到許多web2.0的分享網站後經常可以收到全球歌迷的熱烈回應,大多數對於影片都是保持正面的態度。網友Bias用將近一整頁的篇幅表達了他的看法,「雖然要遵守相關法律規定,但是我覺得可以保留自己支持的樂團紀錄,免的留下遺憾。」Bias惋惜當年還沒有這樣的科技的時候,許多他認為很棒的樂團,還來不及錄製完整的專輯就已經面臨解散拆團的命運,如果沒有這些樂迷自發的紀錄與分享,也許過幾年這樣的樂團只剩團名被記憶著而已了。

雖然演唱會應該比照電影院、舞台劇等藝術展示的規定,不得有攝影拍照等行為,但是卻因為演唱會的特殊表演形式,讓觀眾的攝影限制變的較有可動性。如果因為這樣的可動性,干擾了演唱會的品質,那麼行動科技便應該要嚴格管制,那是為了保護歌迷不觸法以及專心聆聽音樂的權利。但是反過來說,演唱會有時必須靠這些科技的輔助,才能增加非營利的寶貴宣傳機會,於是這樣的干擾似乎又能變成可利用的「感動」。

其實若是真正支持偶像的歌迷們,都會有自己一套屬於這個偶像的「粉絲素養」。他們只能期盼其他與他們一樣的支持者,能夠懂得如何不干擾表演還有保持良好的歌迷品質。像是許多人會帶喇叭或是哨子等,在演唱中發出過大的雜音影響了附近的觀眾;或是跟著大聲唱歌蓋過了原唱者的聲音,這些容易破壞演唱會效果的聲響,才是比科技更惱人的東西。其實只要歌迷們能夠遵守一定的規矩,彼此擁有對於「拍攝限度」一樣的默契,那麼違法與不違法之間,就能存在一塊和平,且無爭議的模糊地帶。

 

記者 徐苾芬
  我叫買尬。ˇ。 很少人叫我本名了。所以以後也請大家這樣叫我~我喜歡雪碧!那是由於我的本名"徐苾芬"前面兩個字連著念,唸很快就變這個綽號了ˇ反正我也很愛喝!話說,那都是過去的事了.....         最近沉迷於宮部美幸的世界,當個小小小小的小書痴。有句話我很喜歡,換成我的話來說,那就是『等我長大後,我想當個小女孩。』         這句話在說什麼呢?   每個人都是從不懂事,被父母親說教到『懂事』。那些小小的純真會漸漸流失,因為你發現,只要簡單的想法,好像不被認可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層層加深的責任包袱,因為父母也是這樣過來的,他們說。   所以,我還是希望能當個小女孩。因為我們都有著矛盾的情緒:可不可以快點長大,還有,可不可以永遠當個小孩?所以寫下的東西,可能會有太多的「自以為是」,還有裝成熟的嚴肅觀點。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多一點小小的自我觀察,還有小小的自我認同--當然跟自以為是不一樣囉!   好啦!所以其實我在說什麼我也不懂--   只是,   現在希望可以在我進退不得的人生路上,    在幼稚和世故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那就是,我。
記者 徐苾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