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這麼穿 有什麼不妥?
我要這麼穿 有什麼不妥?
記者 余建良 文 2008/12/21
![]() |
短短兩年內累積的驚人的系服、社服、營服量。 余建良/攝影 |
衣著打扮是一個人的外在展現,年輕人藉由衣著展現自我風格,大學生脫離高中時代一成不變的制服打扮,擺脫昔日的束縛得到了展現自我的空間,衣著有別於高中規律、整齊的制式服裝要求,大學生們的穿著有如時尚展場,流行隨處可見。但是交大比起其他大學,學生的穿著卻是意外的樸素。
交大衣著樸實 生活圈是主因
交通大學傳科系的邵奕儒表示:「在交通大學這樣穿著覺得並沒有不妥當的地方,可是搭車回台北之後,走在台北火車站就會覺得自己的穿著不合宜。」擺脫了高中時代的被制式服裝束縛的大學生,因求學地點的風氣而有不同的改變,而交通大學一向被外界認為是穿著樸實的學校。對多數的大學生而言,生活圈不外乎三項要素:宿舍、餐廳以及上課地點,這三項要素也同時是大學生的生活核心;為了要滿足生活圈的三項要素,大學生的生活圈可能明顯地分割成兩個場域:校內用以解決課業需求,而住宿及用餐需求則在校外進行,但是交大學生的生活場域,卻不會因生活圈要素的緣故而明顯切割成校內、校外兩個場域,原因在於交大校園提供便捷的生活空間,能在校園內同時解決住宿、用餐兩個需求,所以交大學生的生活場域就會以校內為主。尤其交大又有學生宿舍高住宿率的特點,多數學生除了住在學校之外,更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宿舍居住,例如希望縮短通勤時間的學生會選擇距離上課地點近的宿舍,以傳科系而言,上課地點位於交大北區的傳科系學生會選擇北區宿舍以縮短通勤時間,而將「縮短通勤時間」的意圖擺在第一優先的學生即占了大多數,所以學生依照上課地點選擇宿舍,在宿舍到教室不過五分鐘腳程的狀況下,穿著居家服、拖鞋就出門上課的場景在交大就不難見到了。
交大外文系的李佳霖認為交大學生疏於衣著的原因在於「缺乏刺激」,在生活圈範圍不大同時也局限於校園內的狀況下,交大的學生對於現今年輕人流行的敏感度並不高。穿著是不是需要跟上潮流,對於許多交大學生,比起不得不應付「同儕壓力」而穿著新潮的其他大學生而言,是一個開放性的選擇題,從交大學生穿著的差異性便可窺知,從把系服、營服當作外出服裝的學生一直到穿著流行的學生,雖然他們的生活條件相近,同樣居住在交大裡面,但卻有如此大的差異,繼續細究下去,會發現這些穿著不同的人又各自劃分為更為精細的次生活圈。
在交大環境下的次生活圈內,以科系做區分,對於穿著的安排可見一斑。相對於理工科系而言,傳科系是交大校內以開放聞名的科系,藉由衣著展現個人風格的學生不佔少數,此外,諸如人社系、外文系等人文領域科系,或者其他管理學院科系皆具備展現自我的特點,理工科系的穿著則普遍保守許多;相較之下,交大穿著風格開放的學生比例相對較小,以理工科系人數居多的環境之下,交大的穿衣風格是保守的,這股保守風氣對於學生卻有不同的意義;多數學生認為,他們不需要因環境逼迫而在衣著上面花費心思;交大畢業的校友林建彥曾指出:「雖然穿著梅竹紀念衫的交大同學看起來不亮眼,但是交大學長姐都知道這些人是樸實而有能力的。」穿著樸實這點甚至成為交大校友對於交大的印象以及認同,這股保守的風氣看似具有保護交大學生的能力,但是這樣的想法對於另外一部分少數重視衣著的同學,卻形成了一股壓力。交大傳科系的呂伯芬表示,當她走在校園的時候,她察覺到投注到她身上的眼神不在於她的衣著,而是一種觀異、不能接受的眼神。
經濟未獨立 生活費是一種學習
其實具備選擇權力的大學生是可以自由追求個人的穿衣風格,就讀交大資財系的邱詩雯表示:「大學是少數能打扮自己的時光,往後投入職場之後,穿著會受到職場的要求限制,自己的空間會越來越小。」但是大學生並不是有產階級,大學生的生活費用主要來自家庭的提供,為了追求流行時尚而改變生活費的花費比例、或者犧牲生活花費,這不會是父母親給子女生活費的目的;家庭給予學生生活費的用意是希望學生能夠專注在課業上,而不需要為自己的生計分神。把高昂的治裝費用算進去生活費之中,若不是壓迫到生活費的分配比例,就是學生家庭必須負擔更多的生活費。每個人對於治裝費用的預算雖然不同,但如果這個項目納入生活費的考量之中,勢必會產生許多的家庭問題。
穿著不僅展現了每個大學生的獨特風格,同時也考驗大學生精打細算的能力。對於經濟尚未獨立的大學生而言,生活費的運用是嚴酷的磨練,但是平時的穿衣風格卻也是一筆不可忽略的生活開銷。大學生畢業後,在經濟環境嚴苛的未來,更重要的是琢磨規劃以及理財的能力,除了衣著消費之外,經濟自主的社會新鮮人將遇到更多除了飲食之外的開銷,其中的比例該如何拿捏,不是學校教育會教的事情,而是經由實踐而進一步的學習。對於一個仍需仰賴家庭的大學生而言,追求流行所必須面對的是經濟能力的現實與殘酷之處,即便脫離了學校,社會新鮮人所必須面對的依然是在條件限制之下,經由刺激而成長,以及在現實的衝擊之中,學習到如何取捨,才能在社會中站穩腳步。
![]() |
記者 余建良
我是個愛唱反調的人,就是不喜歡像別人說的那樣 就算被唱衰也會全力以赴,用行動叫人閉嘴 鬥志高昂的時候,什麼事情都做的出來 但是身陷在MSN和BBS的時候,就無三小路用了(多半時間如此) 神經有點大條,應該說多半時間是不喜歡用大腦,其實心思細膩 基本上就是個需要鬥志,不然就懶散起來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