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音樂到閱讀 邱君豪的文化之路
從音樂到閱讀 邱君豪的文化之路
關子茵 報導 2017/12/24
很多人都想要進入文化產業,但是又有多少人可以堅持下去?從喜愛搖滾音樂到撰寫樂評,再到任職獨立書店店長,邱君豪當中有過憧憬、迷失,這一路上有過哪些抉擇?又是如何走來的呢?

邱君豪因熱愛音樂而進入文化產業,但後來卻在融入不同元素的獨立書店工作。(圖片來源/關子茵攝)
音樂的起點 與生活不可分割
邱君豪國中時,在哥哥與朋友的引導下開始接觸西洋音樂,也是他投入於藝文行業之路的啟發。認識到不同的音樂後,發覺自己鍾情於60年代的西洋搖滾樂。「跟很多練團的人一樣,我也是聽重金屬開始。」雖然當時聽不懂歌詞,也有關注不同種型的音樂,但會特別喜歡搖滾樂,是覺得它有打動到心裡的深處,能和自身有連結,就如閱讀或其他興趣一樣。
之所以這麼熱愛音樂,是因為他認為音樂與生活密不可分。人類生來就對知識有好奇心,因為神祕感而對於未知的事物有渴求,而無論是書本、音樂、影像都是知識的不同型態,所以聽音樂和閱讀這些興趣的養成都是與生俱來的。
他覺得音樂就像小說,能有很多的想像空間,每個人因為各自不同的解讀,能聯想到的畫面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很喜歡音樂這個載體。而提到實體唱片市場日漸萎縮,他覺得唱片還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因為專輯的製作是有主題性的,同時可以感受到歌手製作時期的心情、經歷,這都是數位音樂平台無法做到的,因為現今獲得音樂的途徑太容易,所以造成大家對於音樂的重視程度減低了,音樂帶給大眾的觸動也無法像以前那般深刻,這是他覺得很可惜的地方。
初心者 遇上迥然不同的生活
從大學開始就到台北打滾,畢業後到了與專業完全不相關的誠品書店唱片部工作,原因就是對音樂巨大的熱愛。因為能接觸到唱片的渠道只有五大唱片行和誠品書店,加上當時串流音樂平台並未盛行,在誠品的工作就成了他享受音樂的最佳去處。
那段時期令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為店內時常會舉辦活動,邀請很多音樂界人士,藉著這些機會就可以與這些平時鮮少和新人交流的人士互動,對於當時開始寫樂評的邱君豪有很大的幫助。另外,離開家裡到台北讀書、工作,在陌生的環境中可以遇到很多新鮮的事物,還有參加很多不同的活動,除了是為著自己的興趣外,他認為也可以從中了解一個城市,和它互動。
在誠品工作了五年後,他決定轉換工作,為小農的產品構思行銷企劃,有這樣的轉變是因為他想嘗試這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領域。後來到連鎖服飾店工作,發覺同事們的生活方式與自己完全不同,下班後的娛樂是去唱歌、看爆米花電影,「沒有說不好,只是和我周遭認識的人差異非常大」他說,對於這種大眾的生活方式,邱君豪覺得自己無法融入在裡面。
他試圖投入在事業發展上,不去多加理會,但久而久之發現這些周遭的事物對於自己的感受還是有所影響,不能真正接納這個環境,畢竟自己的興趣不是這個範疇,所以無法熱愛這份工作。他覺得和與自己氣息、頻率相近的人一起工作,才可以讓自己感到自然、舒服,希望每天上班不是害怕工作,而是迫不及待想趕快到公司,這樣才可實現自己的理想。
獨立書店 有著各種的希望
從不同的經驗中認識到什麼才是自己最熱愛的事情,於是在2017年和志同道合的團隊在新竹營運一間獨立書店。邱君豪因為在誠品書店的經驗,發覺到書店業人力的替換率很高,雖然是很多人憧憬的行業,但因為年輕人大部分都具有大學以上學歷,其他工作更能滿足生活需求,加上服務業的關係,所以流失率很高。但對於真正對文化事業熱愛的年輕人,現時似乎沒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因為大型連鎖書店很難學習許多文化相關事宜,而小型的獨立書店又不能負擔人事費用,所以他們介乎於大型和小型之間的中型獨立書店,令新世代可以進入文化行業。
書店融合了閱讀、飲食和展演,目的除了推廣閱讀外,也希望在這裡建立文化根基,把文化帶進讀者的生活。由於新竹是一個外來人口聚集的城市,大部分人到這裡都只為了糊口,所以他們想以一個外來人的角度,帶領大家重新認識新竹,愛上這片土地。對於閱讀方面,團隊成員都認為探索知識對於人類來說很重要,所以在選書上都選擇一些較有議題性或是社會上比較忽視的聲音,給予讀者們與主流不同的選擇和知識吸收的渠道。

邱君豪也有在書店舉辦音樂相關課程。(圖片來源/或者書店臉書專頁)
另外,書店也加入食農的教育手作課程,還有在書店外面設置農地,種植食材,希望能夠教導人們「取之土地,用於土地」,以及和當地居民互動,讓他們知道書店團隊對於在這裡經營和推廣的決心。書店裡面特別設置了一個區域,像唱片行試聽專輯方式,供讀者來聽音樂,不時也會有音樂課程和音樂會,把音樂以一個少見的方式帶進了書店,邱君豪也提到書店所推廣的友善對待土地,正也是在延伸搖滾樂的精神——「愛與和平」。

在書店中特意設置聽音樂的角落。(圖片來源/或者書店臉書專頁)
抱著熱愛 讓閱讀文化發芽
因為對音樂、書本的熱愛,令邱君豪在文化產業的路上一步一步的邁進,他提到當中有經歷過一些挫折,像是在不同領域上的發展不順,但他覺得對於一件事物有發自內心的的熱愛時,就可以不顧別人的眼光、阻礙,努力挖掘與興趣相關的事,也能夠承擔不同方面的後果。像是創立書店,他也不知道之後的發展會如何,到底能否成功,但是他覺得如果夠努力去經營,或許不能改變書店業的現況,但至少能為讀者心上放一顆喜愛閱讀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