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期

卡帶復興?真假!?

原本在十多年前已經被淘汰的卡式錄音帶在2017年再次引起風潮,當中是甚麼原因呢?本文將為大家一一介紹。

卡帶復興?真假!?

嚴銘浩 文  2017/12/24

隨著前幾年開始捲土重來的黑膠風潮,另外一種被時代遺忘的科技產物——卡式錄音帶又得以復興。根據美國的權威音樂雜誌《告示牌》的百大單曲榜(Billboard Hot 100),2016年美國的卡式錄音帶銷售量為129,000卷,跟2015年的74,000卷相比,增長了74%!如此這麼強大的增長率,到底是卡帶的文化再次復興,還是怎麼一回事?

歷史回顧 卡帶盛衰

「卡帶」是卡式錄音帶的簡稱,原理是以當中的磁帶進行聲音的記錄。雖然這種技術在上世紀50年代末已被發明,但經過多年來在硬體上的改良:尺吋以及磁帶的物料,以及軟體上的改良:加入杜比降噪系統才漸漸的成為音樂的發行工具。不像當年的另外一種音樂儲存媒介黑膠唱片,需要透過唱盤及擴音機進行播放。卡帶在使用上的簡便性以及收藏上的方便性,都比黑膠唱片好,加上1979年後,索尼推出了隨身聽(Walkman),讓聽音樂變成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活動,配合流行音樂的風潮,以及錄音、外語學習等需求,八、九十年代就成為了「卡帶」的黃金時期。

八、九十年代引起卡帶風潮的「隨身聽」。圖為第一代機種。(圖片來源​/​​THE VERE

隨著科技的進步,數位化的科技也讓我們可以更方便地不受時間、地域限制來聽音樂。九十年代中後期,雷射唱片的興起,讓消費者得到更方便、品質更好的音樂體驗。雖然卡式錄音帶在這個時期有做出改良,讓音質可以提升到雷射唱片的水平,但因為成本上的考量,「卡帶」這一種利用類比訊號作儲存的媒介難以有更大的突破。2000年後,利用數位媒介作儲存的MP3隨身聽成為了新一代的聽音樂模式,「卡帶」可以說是「氣數已盡」。其後的數位專輯及串流音樂的興起,更讓實體專輯變成「石器時代」的產品,完全改變了音樂產業的結構。

1973—2012各種音樂媒介銷售情況。(圖片來源/​華盛頓郵報

再受著重 並非偶然

2010年後,黑膠唱片因為音質及難以盜版的關係,重新受到消費者的關注,詳細情況可閱讀《喀報》在2016年的報導。雖然「卡帶」並沒有黑膠唱片的優勢,但它有著黑膠唱片沒有的低製造成本。根據《富比士》在2016年的相關報導,卡式錄音帶的製造成本為2塊美金,是黑膠唱片成本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另外,製造卡帶的時間成本只需要一週,但製造黑膠唱片卻需要半年的時間。因此「卡帶」的價格可以比「黑膠」更加平民化。

對於現今的消費者來說,卡帶有甚麼特點?台灣目前唯一的卡式錄音帶專賣店——感傷唱片行的游店長就表示,因為「卡帶」是一樣曾經流行過的音樂媒體,因此有聽過卡式錄音帶的消費者還是占大多數。目前,在將近二十年沒有新卡帶發行的情況下,民眾看到卡帶時,都好像看到老朋友一樣。

以二十幾歲的民眾來說,他們小時候都很有可能用過卡帶來聽兒歌,或者是聽童話故事。對於老一輩的民眾來說,卡帶甚至是他們以前的潮流,除了在娛樂上會用卡帶來聽音樂、到唱片行買新專輯;在工作上,可能會用到卡帶來錄音;學習上,也會使用卡帶來學習外語。游店長說:「因此卡帶對於很多人來說,除了本身是一個音樂的載體,也是他們的回憶、情感。」所以卡帶之於這一群消費者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懷。

游店長也補充道,對於年輕的朋友說,因為他們小時候聽音樂的媒介就已經是數位化的,像CD、MP3。卡式錄音帶是一樣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新事物,而且會有復古、懷舊的感覺,因此,卡式錄音帶到了這個年頭也不會被時代的流水完全地沖走,因為卡帶對於多數人來講,還是一件有價值、有義意的物品。

復興之路 並不平坦

雖然卡帶在最近有復興的現象,像是梁詠琪就在2016年以卡帶方式推出20週年專輯《BeSIDE Me》,2017年S.H.E也以卡帶的方式推出她們的成團十六周年專輯《小時帶 S.H.E's in style》。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卡帶也難再次成為主流。首先,它現在的發行數量已經大不如前,雖說目前的銷售量是逆市增長,但一年129,000卷的成績以全球的市場來說絕對是冰山一角。再者,是播放機器的限制,雖然卡帶器在從前是一樣非常普及的東西,但現在已不如既往,所以梁詠琪跟S.H.E的新專輯中,都會附上卡帶機。

S.H.E成團十六周年專輯《小時帶 S.H.E's in style》及內容。(圖片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其次,很多歌手在推出新專輯時,第一個考慮的發行管道都不會是卡帶,而是串流音樂、CD,而黑膠唱片作備選,因此以卡帶推出新專輯的情況都是比較特別的。根據香港《明報》報導,梁詠琪在2016年推出的卡帶專輯的原因是因為要紀念出道20週年,而當年她的第一首單曲專輯就是以卡帶的方式推出,加上這張專輯是以限量的方式在網絡販售,因此可以推論卡帶在目前的情況下難成氣候。

卡帶雖然在主流音樂界並沒有很流行,但有不少獨立樂團卻執意發行卡帶專輯。游店長指出,以營運成本來說,因為卡帶在訂造時並沒有數量的限制,因此成本容易控制。加上發行CD難以獲取利潤,因此就會以卡帶方式發行,並在包裝上加入數位檔下載的PIN碼,方便粉絲以數位裝置欣賞。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卡帶雖然在主流音樂媒體上消失了一段時間,觸及率也大不如前,卡帶機也買少見少,但其實它還沒絕種!在主流音樂的發行下,它能否在主流音樂界中再次負起發行的重任,還是很依靠歌手和唱片公司的決定。根據《告示牌》的報導,2016年卡帶銷售增長主要是來自比較有名的歌手:Justin Bieber、The Weeknd以及重新推出並附上網絡下載版的舊專輯。在非主流音樂界上,它或許是比較重要,但由於發行量太少,也無法帶動潮流。

因此,卡式錄音帶縱使還沒絕跡,長江後浪推前浪,老科技始終沒辦法再次成為潮流,只能成為少數消費者的玩意,就像黑膠唱片、底片相機一樣。

記者 嚴銘浩
讓洋紫荊永遠盛放,永遠是原狀,香港!
編輯 游允彤
想不到吧~~~~~~ 大四還在改自介:D:D:D  
記者 嚴銘浩
編輯 游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