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 我們為何而站
CP 我們為何而站
簡文怡 文 2017/12/24
偶像文化風靡以來,形成了特有的配對現象,男男女女不用分性別,只要有愛就能湊對。演藝圈中被視為「禁忌的」同性戀愛話題,在偶像團體的包裝下,成為粉絲的「萌點」之一。甚至某些偶像團體官方一邊揮舞著「禁愛令」的大旗、一邊卻又推出團體內的情侶組合來吸引目光。看似矛盾、又令人著迷不已,CP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CP又會帶來怎麼樣的效益?

AKB48官推CP之一,岡田奈々與村山彩希的組合,暱稱為YuuNaa CP。(圖片來源/FLASHスペシャル影片截圖)
用愛發電 為何配對使人萌
CP為Couple的代稱,為情侶組合、配對之意,此一用語來自二次創作文化圈。二次創作為此文化圈將喜愛的文本(如影視作品、動漫、遊戲等)從中抽取「萌」的元素進行再創作,形成帶有原先文本部分特色之新作。在二創之中,粉絲經常會使用CP的形式,來詮釋「愛情」。
有一說法認為「愛情」是一種溝通符碼,社會學者尼可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在《愛情作為激情:論親密性的符碼化》一書中表示,「愛情是一種在文字上已經預先成形,且根本就已經規定好的感受。」人們透過各式各樣的羅曼史電影與愛情小說來理解「愛情」,因此愛情之於大眾並不陌生,以此來詮釋親密的行為也相對合理,並且能夠引起共鳴。使用CP的手法將愛情重新置入至原有的角色關係中,能夠使粉絲感受到戀愛的心動感,也能合理化角色互動時的親密行為,迷弟、迷妹們就在解讀與揣測人物關係之間尋找同好,形成站CP的行為。
另有不同的說法,則是藉由解讀性別之間的關係,打破某些「禁忌」、「刻板印象」來獲得滿足。以百合CP為例(女性與女性的配對稱為百合),動漫畫次文化觀察者楊若暉於《動漫社會學:別說得好像還有救》一書中提及,自認為是百合控的女性為男性的六倍,女性之所以喜愛百合作品,是因為它滿足了女性情感方面的需求。在此類作品中,女性存在的意義不再只是為了取悅、爭奪男性,也能夠跳脫出「女性特質」好比柔弱、含蓄、溫柔等形象,展現各式各樣的樣貌。在性別權力的關係中,同性CP翻轉了既有的印象,給予更多的妄想與解放。
當妄想與現實接合 官方默許炒CP
話題回到偶像團體,在日韓偶像團體盛行的風氣之下,組CP也成了喜愛偶像的方式之一。粉絲將特定CP的互動剪輯成影片,與相同愛好者在社群網站或論壇中組成「CP樓」共享偶像的資源,並以繪畫與小說等多樣形式進行二次創作。御宅評論社團Socotaku成員Kimball在《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一書中表示,二次創作反映了多數迷群的初衷──對原作品的愛,除了羨慕、崇拜心態,「還想消費更多故事」也成為創作的原動力,二次創作門檻也隨著科技的發達而降低,創作者能輕易地使用多元的創作方式,如電腦繪圖、影片剪輯等,並將作品上傳網路平台、與同好分享。就這一點來說,偶像迷與動漫二創迷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藉由詮釋與再創作抒發對於偶像、作品的熱愛。

每個CP樓都有一套自己的規範,粉絲會在樓裡分享偶像的資訊、CP的二創作品。圖為韓國男子團體BIGBANG成員G-Dragon與勝利的CP樓,粉絲暱稱其為龍tory。(圖片來源/龍tory吧)
然而,不同於類似的創作與站CP行為,動漫、影視作品存在於虛擬的空間,其世界觀、人物設定已經被建構,即使粉絲進行詮釋、再創作也無法撼動作品的本質。偶像團體的活動則發生於現實,每個偶像皆承載著粉絲的崇拜與妄想,是有距離感的存在,因此許多公司會頒布「禁愛令」來限制偶像的戀愛自由,維持讓粉絲幻想的空間。令人感到訝異的是,在頒布禁愛令的同時,也有部分偶像團體官方推出了團內CP、或是默許團員間曖昧的互動,這樣的舉動不僅與演藝圈排斥「同性戀愛」的風氣牴觸,也與所謂的「禁愛」背道而馳。
日本偶像團體AKB48是操作官方、商業CP的代表之一,在2015年12月15日的節目「AKBINGO!」中,即推出了兩對團內CP,粉絲暱稱其為YuuNaa CP、mogion CP,官方亦會安排讓粉絲喜歡的CP於活動中的站位相鄰、有更多的互動。另一種手法則為「排列組合型態」,例如日本團體AAA的成員有男有女,藉由成員間不同配對來完成不同的歌曲、參加各式活動,照顧不同對CP粉對配對的妄想。韓國偶像團體多為純男團或是純女團,在操作CP上則沒有這樣刻意營造炒作,但團體中的人數不多,又經常以團體為單位參加綜藝活動,成員間親暱的動作與鏡頭片段便成為供粉絲妄想、配對的空間,官方也默認了這樣的行為,因此在韓團粉絲之中,常常會有同性CP的愛好者出現。

AAA的成員原為5男3女(現為5男1女),有多種CP組合,下圖即為成員末吉秀太與不同成員參加活動的配對。(簡文怡/製圖)資料來源:@SHUUTY_ss、伊藤千晃Blog、@steady_twjp
粉絲的心態也是CP現象中玩味的一點,不希望偶像「真實」地戀愛,卻又經常因喜愛的CP互動而感到愉悅。試著將情況類比成戀愛虛擬遊戲,戀愛遊戲資深玩家科科任在《動漫社會學:別說得好像還有救》一書中,提及遊玩戀愛遊戲時,有部分群眾奉行著「二次元安定」,這樣的玩家對現實的愛情不抱希望,將精力投注在虛擬的遊戲中,只要付出低成本,便可以收穫戀愛的喜悅感,亦不會受到現實的傷害。在偶像團體內的「戀愛」若將其視為一個虛擬的框架、一個可以任粉絲發揮妄想的空間,在觀看喜愛的偶像CP間「有愛」的互動時,就能在不付出太多成本之下,收穫詮釋的快感,粉絲心中知道這樣是「安全的」、「虛假的」,與現實生活中偶像真實戀愛做切割,也就不會因此感到受傷。
跟著官方有糖吃 炒作CP的商業價值
官方很明顯了解粉絲的需求,因此CP也漸漸成為偶像團體的賣點之一。當問及身邊的粉絲是否會對於官方炒作CP有排斥感、破壞其幻想的空間時,多數人皆表示,「只要萌就沒問題!如果有配到不太喜歡的CP,選擇性忽略就好。」官方掌握粉絲喜愛的萌點,刻意地增加受歡迎CP的互動,在剪輯上也給予更多的鏡頭,粉絲在接受官方發的「糖」後,對CP的討論度增加,同時也對該偶像團體的黏著度更高,這意味著他們有更多的素材可以去詮釋、解讀,與同好之間也有更多共同話題,讓該話題的熱度持續延燒。二次創作提供了緊密的參與感,讓粉絲無法輕易從中抽離,對於官方不失為一個擴大行銷的管道。
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現實與二創群體媒合的案例,如《瑯琊榜》即收錄了二創歌曲作為片中插曲、連續劇《偽裝者》因受到二創族群喜愛,官方便授權《偽》二創的知名繪師來繪製漫畫等。由此可見二創在演藝市場的發展性,官方的支持也能讓二次創作更加蓬勃發展、形成良好的互動迴圈。
動漫產業、影視作品等二次創作皆有相對穩定的行銷發展管道,每年都有針對不同主題的only場、同人場,供創作者販售二創的商品。然而對於偶像這一領域,經常只能在網路發酵,一方面因為偶像是現實存在的人物,粉絲擔心販售二創作品會影響偶像的生活、二來是目前並沒有偶像團體與二創群體進行合作的案例,因此偶像的二次創作很難在現實中發展。CP作為二創容易發揮的主題之一,能夠吸納大批粉絲,然而只見偶像官方刻意炒作CP,卻又不夠開放能夠與之媒合、妥善利用二創市場,或許未來在這一方面能夠有更多的討論空間,在現實與行銷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