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期

單側聽損 該納入身障資格嗎?

台灣有一群人,外表看似與一般人無異,卻有著不為人知的缺陷與痛苦,他們是「單側聽損者」。

單側聽損 該納入身障資格嗎?

吳佩芸 報導  2017/12/24

(為了保護單側聽損者的身份,文中部分受訪者採用化名。)

2017年11月23日,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出現一則「將單側聽損者納入身心障礙資格」的提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此提案已獲得5000人附議並持續增加中。事實上,此訴求已不只一次被提出,然而似乎直至今日才被廣大的社會民眾所看見。單側聽損者爭取的究竟是什麼?為何此訴求不斷被提出,卻遲遲沒有進展?

近期「將單側聽損者納入身心障礙資格」的提案備受關注。(圖片來源/HealthfactsNG

單側聽損者 一群被遺忘的人們

單側聽損」全稱為單側性聽力損失(unilateral hearing loss,UHL),意味著這樣的人有一側的耳朵聽力是受損的,而另一側卻是正常的(優於40分貝)。單側聽損的程度根據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嚴重的甚至可能單耳全聾,其成因大多未明,且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層,主要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造成,與此相關的病因包含細菌感染、病毒感染、耳硬化症、腫瘤、循環/代謝性疾病、美尼爾氏症與創傷等。

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聽語障礙科學研究所許致偉與陳岱靈的研究指出,單側聽損者的最常遇到的困難包含「無法正確地分辨聲音來源」、「劣耳(聽力較差的一耳)無法聽見語音或聲音」以及「在吵雜或餘響的環境下較不易明確的辨識出語音」。妻子為單側聽損者的沈楠杰說道:「他們在生活與工作上會有些不便,比如走在路上沒辦法憑藉聲音辨別汽車來向,工作有時也會因為沒聽到同事說的話被誤會等等。」而在單側聽損兒童方面,除了上述情形以外,也可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學業與人際關係上的問題。

根據《語音學與聽力學期刊》的研究數據顯示,每2000個新生兒中即有1人為單側聽損者,且隨著年齡增長人數會不斷增加,而每年,一百萬名成年人口中就會有200個新案例產生。若以此方式進行計算,可推知2016年台灣人口中約有104名新生兒與3911名成年人口為單側聽損者,長期而言,人數非常可觀。然而,這個看似龐大的群體,台灣卻並未有相關的數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表示,這部分的人口屬於身障以外,沒有進行統計。

單側聽損者 為何要爭取身障資格?

單側聽損者小雅(化名)表示,提到自己是單側聽損者時,多數人都建議她去申請身心障礙手冊,但其實單側聽損者並不符合法規所訂定的資格。

《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中,聽覺功能的障礙程度達到「雙耳整體障礙比率50.0%以上或優耳(聽力較好的一耳)聽力損失55分貝以上」,可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然而,對於單側聽損者來說,這卻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劣耳120分貝(只能聽到飛機起降的聲音)的單側聽損者何心婕說道:「如果真的要達到政府規定的話,我(優耳)會聽不到你講話,那我這邊(劣耳)更慘,那才叫輕度(障礙)的。」

聽覺功能的障礙程度分級。(圖片來源/吳佩芸重製)資料來源:全國法規資料庫

除了身障門檻以外,單側聽損者在職場上的處境也是提案的原因之一。本次提案人同時也是單側聽損者的Hank(化名)表示,工作上企業會錄取一定比例的身障人士,但單側聽損者並不包含在內,而在正常人中,企業自然不會優先考慮單側聽損者,導致他們的工作權被剝奪。

「我們就介在這中間,我們是『邊緣人』。」何心婕說。

在教育方面,調頻系統是提供給聽障學生使用的輔具。透過老師配戴發射器、學生配戴接收器的方式,即使間隔數公尺遠,聽者仍可清楚聽到說話者的聲音。單側聽損兒童的家長林明慧表示,有些老師其實不願意配合使用,認為說話的聲音夠大學生就一定聽的到,但其實周遭的些許噪音都會干擾他們接收老師的聲音。

調頻系統的運作方式。(圖片來源/台中市立啟聰學校

大環境的阻力與內部困境

談到「將單側聽損者納入身心障礙資格」的訴求被提出多次,卻遲遲沒有進展的箇中原由,曾在2010年站出來發聲的何心婕表示,社會對單側聽損的認知並不夠,也不清楚他們是一個什麼樣的群體,同時還要面臨一些外部阻力,包括耳鼻喉科醫師與身心障礙團體,所以推行起來十分不易,加上許多單側聽損者本身各自擁有自己的家庭與工作,沒有人專職在做這一塊,使得一切更加艱難。

針對此次提案的看法,某匿名A醫師說道:「有少數的耳鼻喉科醫師跟我持相同觀點,認為政府應該要給他們身心障礙資格。」然而,他也提到,一般人的刻板印象,通常只看到單側聽損者外表正常,並沒有了解他們的難處。

近年來,身障人數逐年攀升,身障團體之一的新竹市聲暉協會理事長黃琦雯則表示,此次提案的立意很好,但有感於這兩年社會福利的經費越來越不足,如果增加很多身障人口的話,到最後可能反而無法照顧到那些比較嚴重的人,「應該要有個先決條件,當兩耳都有障礙,只是一耳並沒有達到現行的障礙標準時,這樣的人需要進行協助。」

從2006年到2016年,身心障礙人數從981,015人上升到1,170,199人。(圖片來源/吳佩芸製)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落實社會福利 仍有進步空間

這次的提案究竟能否成功,還需等待政府的回應。Hank表示,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注重的是藉由這次機會讓更多一般民眾了解我們的訴求。」

談及政府的回應若不樂觀,該如何改善單側聽損者的處境,Hank與何心婕不約而同的提出「保障就學、就業權利」是最基本的,也是當務之急。A醫師則認為,在教育層面,從學齡兒童開始提供他們調頻系統的補助,「這個部分比較容易爭取。」

目前針對單側聽損這一塊,台灣在社會福利上需要更加完善,進而給予最適切的幫助。單側聽損者在生活與工作上所面臨的困難,仍待社會大眾一一釐清,他們也要勇於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只有這樣,才有機會改善自身的處境。

記者 吳佩芸
對美食毫無抵抗力,熱愛旅行、體驗各地文化。
編輯 賴昀君
長期在雪屋休養中的人類搜可史 最近煩人的事真多 呵呵
記者 吳佩芸
編輯 賴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