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服務學習
大學生的服務學習
記者 葉曉昀 文 2008/12/21
大學生除了課業和休閒、娛樂性質的活動之外,越來越多人選擇利用課餘時間參與各項服務性質的活動。各種類型像是辦理中小學生的營隊、偏遠地區醫療看診、深入部落關懷原住民等,除了可以幫助到不同人群,更能從中獲得許多課堂中無法體會的經驗。
交大山服社暑假出隊,到部落課輔與小居民和小孩相處。 圖源/葉曉昀
由於台灣的升學制度,使得學生在國中、高中的求學階段,將大多數時間專注於讀書、考試等課內事務上,課後時間只能利用短暫的休閒活動來放鬆心情,更多的課餘時間必須去補習,幾乎沒有多餘的時間參與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進入大學之後,課程安排彈性高,屬於自己的時間相對較多,因此多了許多機會接觸課堂外的事物,於是許多大學生會選擇分配時間和精力投入服務性質的活動。
大學服務性社團 種類齊全活動多
多數大學生進入服務學習的管道來自於校內社團,各大專院校幾乎都至少有兩、三個服務性社團,一般如基層文化服務社,多為舉辦營隊給中、小學生或是在課後幫他們課後輔導。其餘也有漁村服務社,到台灣各鄉鎮服務;原住民山地服務社,進入部落關懷居民、孩童;醫療服務團,前往偏遠地區為居民義診。各類社會服務團、慈幼社、志工社等社團,雖名稱不同,但社團內活動也多相近。這些種類齊全的服務性社團,除了著重關懷的項目或是對象不同外,主旨都是為了服務人群而成立。
就校內來說,各種服務性社團定期舉辦不同的服務活動,而近年越來越多學校開始安排服務學習課程供大家選修。以政大為例,校內各科系會自行開設服務課程,項目種類繁多,如清河流、撿垃圾、幫學校帶活動、山地服務等各種課程,提供學生服務學習的各種管道,雖算是半強迫學生參與,但也有同學因此發覺自己對服務的熱情,政大企管系大三翁千雯參加學校服務學習,寒暑假到部落體驗一星期的服務學習,「當初會上山是因為這堂課很有趣,但後來越來越多人就算課修完了還是會跟大家一起上山」,因為開始喜歡山上的環境也跟小朋友產生了感情,所以現在只要有機會還會想往山上跑。她也提到:「現在山服人數爆增,大家都想上山和小朋友玩。」學校課程安排讓大家都能擁有服務經驗,讓被動的學生也有機會發現服務學習有趣的一面。
聖誕節返回部落,與孩童一起製作薑餅屋。 圖源/黃琳群
接觸服務學習的動機各有不同,一般在一開始會積極且明確想投入服務性活動的人並不多,許多人都不是進入大學就決定參加這類服務性社團,交大外文系大三學生石念寧說到:「當初會加入山服社是因為跟著同學一起揍熱鬧,再加上宣傳影片的內容讓我很感動,所以就選擇留在這個社團了。」社團積極宣傳和同學間呼朋引伴是多數人接觸服務性社團的最大原因,也有情形是因為學長姐推薦,基於人情壓力,被說服參與社團活動。多數學生都屬於被動的參與,就算有心覺得自己能做些什麼,也不排斥這類服務性質的活動,可是不會主動尋找實際可行的管道。另一方面,仍有自動積極的同學,師大山服社現任團長周幸儀提到加入山服社的原因:「上大學本來就想參加服務性的社團,應該就是覺得自己可以做一些什麼不一樣的事。」這類主動的同學比較有想法,除了自身投入服務,也會想辦法吸引更多人的加入,或者離開學校往社會機構找尋更多元的服務目標。
服務社會累積經驗 親身體驗意義深遠
社會上有機構專門計畫並招募志工,耕莘文教基金會所辦理的耕莘青年山地學習工作團就成功吸引願意進入部落的青年,從上山前的一切訓練到真正進入部落體驗原住民的生活,這整個過程會讓參與深入的人更能思考,對服務更有想法。另外,也有同學選擇在社區擔任志工,養老院、育幼院、盲人重建會等,跨出校園之外的區域仍有許多提供服務學習的場所,甚至,選擇出國擔任國際志工。國際志工不同於國內的服務活動,在國內擔任志工或是參與服務學習活動主要以出力為主,但是國際志工除了出人力還必須自己負擔一筆費用,雖然不同於出國玩樂所需花費的金額,但仍是一筆不小的數目。現今也越來越多人選擇擔任國際志工,到不同國家,一方面將自己能提供的資源帶到國外,另一方面也想藉由這種特別經驗看看更多事物,充實自我。
通常參與深入的人因為體驗各種經驗,會有比較多想法。翁千雯表示:「剛開始會覺得我們只是來幫助他們的人,是過客,但久了,當你知道你被他們重視時,會很感動而且很有成就感。」由於參加服務會接觸到很多人,會開始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這些所謂的弱勢團體,深入參與之後會發現,服務不只是付出,從對方身上得到的更多。很多長時間投入服務的人都是因為和服務對象或是服務地點有感情,認識更多人,看得更多,與服務之間的牽絆更深。周幸儀也提到:「我們是長時間在那裡經營我們的感情,認識很不一樣的生活和人。」
越來越多人願意花時間從事服務活動,有人認為「服務」是一般人主觀認為對弱勢的幫助,所以不喜歡使用「服務」的字眼來表示自己從事的活動。但少了對字面上的鑽研,服務只是一個形容,這個過程是一種互惠,是能相互獲得些什麼。社會人士想投入服務的時間比起學生時期少了很多,雖然多數學生屬於被動型參與,但經由學校課程安排和同學間的相互影響,學生參與服務活動的比例越來越高。趁大學時期,利用課餘時間體驗不同經驗,不但對學習更有幫助,也讓大學生活更有意義。
![]() |
記者 葉曉昀
我想 自我介紹 總是說不出什麼真實的自我 可以說我喜歡電影 因為可以幻想進入劇情裡體驗多種人生 可以說我喜歡旅遊 因為世界這麼大 我想看更多和我周圍不一樣的事物 可以說我喜歡聊天 因為總是可以從別人口中得到些什麼 可以告訴大家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但也都只是當下屬於我的一小部份 思想隨時在變 有時其實也不懂自己 一直認為自己不是一個能獨自表達所有感覺的人 偏偏電子報就像是寫作文一樣 只能我告訴你 沒辦法即時的你來我往對話著 不能一邊溝通一邊報導 對我是始終是挑戰 我說了喜歡聊天喜歡對話 要了解我還是來跟我對話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