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自由的人生 斜槓青年
更自由的人生 斜槓青年
范晨星 文 2017/12/31
距離學測僅剩22天,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最後衝刺與複習的同時,考生們一定也常常被問一個問題:「你要選什麼科系,以後要做什麼?」
小明在高中以前的座右銘是「選對自己的舞台,發揮自己獨特的才能」,他從小就在各學科中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舞台,也期望能在這個舞台上發光發熱。直到高三要選填志願時,他突然覺得很恐慌,這個時代變遷得那麼快,現在覺得好的科系可能很快就退燒,冷門的專業卻可能一夕竄起,萬一選錯了,是不是一輩子就毀了?
相信這樣的情景讀者都不陌生,這種焦慮感反映出思維被「一個人只能有一個專業」限制住了,事實上,個人能力的培養就是一種投資,講究多元化,也就是所謂的「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培養多元化的專長,即可降低面臨經濟衰退、產業變動甚至政策修惡的傷害,應對瞬息萬變的社會,這是「斜槓青年」的一大優勢。
什麼是斜槓?為什麼斜槓?
2017下半年,「斜槓」一詞隨著Susan Kuang所著的《斜槓青年》暢銷再度翻紅。斜槓「/」(Slash),又稱作斜線號,可表示「或(or)」及「和(and)」之意,《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Marci Alboher)在2007年的著作中將它引申,用來指一個人兼具多重職業的現象。她的文章甫面世即引起一股新潮流,瞬間成為許多上班族的目標,直到如今。
那麼,經過了十年,大家對「斜槓」的理解是否發生變化?
如果把斜槓青年和多重職業直接劃上等號,容易產生一個疑惑:一次打多份工(加油站/便利超商/速食店)的兼職者也是斜槓青年嗎?在《斜槓青年》一書中作者針對這一點做了釐清:「 不是身兼很多種賺錢的方式,而是擁有許多真正熱愛的事物。」表面上多重職業的確會帶來多重收入,然而成為斜槓青年的出發點不是因為一份工作不足以養活自己,而是因為不願意放棄許多熱愛的事物,目標是追求更豐富、圓滿的自我。這已經上升到人生理念的層面,從自我探索出發,要求人生橫向、跨域的平衡,達到一種滿足、快樂的生活狀態。
每一個上過小學的台灣人都寫過一個作文題目——「我的志願」,常見的選項有:太空人、總統、老師……,從這些文章中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未來的想像,其實常常是對某一職業的想像,並不是一個全面、立體的「未來」。事實上,我們的思考方向不該被局限於「我想從事的行業」,而該擴大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
當人們做一件事單純因為「我想做」的時候,做這件事本身就會為自己帶來滿足感,例如打電動或看韓劇。心理學中有一個「心流理論」,是指全神貫注、整個人完全投入某種活動的高度意識狀態,心流的產生往往伴隨著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所以興趣=專長=工作是最理想的狀況,這也是斜槓青年所追求的,「斜槓」與其說是一種工作型態,不如說是一種讓自己更快樂、覺得有意義和動力的生活方式。
誰是斜槓青年?
很多明星藝人都是斜槓青年。范瑋琪除了演藝事業,也經營服裝品牌;吳建豪設計過多款聯名服飾及鞋款;女演員楊冪跨界當歌手、製片人,更入股傳媒公司歡瑞世紀成為股東,並成立工作室從事經紀工作。
廣為大眾所熟悉的YouTuber和部落客也大多是斜槓青年,除了拍照、寫作、剪輯影片之外還有其他工作。如台灣知名YouTuber白癡公主,就同時身兼影片製作人、後製剪接師及演員等身分,而經營料理頻道「曼食慢語」的美食工作者Amanda,除了固定在YouTube和優酷上傳影片,也經營微博自媒體,擁有近三百萬粉絲。
香港歌手曹震豪新歌〈斜槓青年〉。(影片來源/DUMB Youth)
成為一個斜槓青年的過程,可大致分為兩個路線:第一,同一種專業跨平台使用,先在一個領域縱向發展到一定程度,再用現有資源突破產業壁壘。例如一個藥學系畢業的大學生,取得藥師執照之後進入製藥公司的品質保證部門(Quality Assurance)工作,從基層做起,慢慢累積經驗,成為業內資深專家之後開始擔任藥師公會的講師和另一個公司的顧問,到退休前他的身分就同時是藥師/品質保證部門主管/講師/顧問。第二,為了理想的生活刻意練習不同技能,慢慢變成跨領域的專業人才。這個路線的工作通常彼此較不相關,例如醫生/作家侯文詠,或韓國室內設計師/健身教練/瘦身書籍作家鄭多燕。
其實斜槓現象自古就有,只是現在的世界讓這件事更可能發生。首先,網路搜尋引擎讓知識的獲取變容易了,我們可以利用網路自主學習以前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接觸到的知識,同時,無論要找合作夥伴、投資者、供應商都不再像以前那麼困難,網路生態遠端工作方式的發展也將越來越符合斜槓青年的需求。

網際網路以及社群的發達,降低了跨領域、跨平台的門檻。(圖片來源/i黑馬網)
核心價值:自由
斜槓令許多年輕人心生嚮往的關鍵,是其核心價值:自由,因為斜槓青年掌握了「自己的生活要怎麼過」的決定權,具備多項技能使他們受行業的限制的程度大幅降低。他們不用在工作日被老闆壓榨之後,等待假日再從事娛樂活動放鬆,也不用等退休之後再思考環遊世界的可能性,他們「現在」就可以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同時創造出足以維持生活的收入。
斜槓青年的生活看起來很美好,但這背後是數倍時間、努力的付出。身兼作家/音樂製作人/節目主持人等跨領域身分的劉軒,曾在演講中指出:「絕對的自律,才有絕對的自由。」斜槓青年不是隨興趣蜻蜓點水、走馬看花,他們的生涯規劃同樣需要小心謹慎、全心投入,衡量想從事的這些職業需要哪些事前投資。比起一般上班族,斜槓青年需要有強烈的自發性和熱情,善用時間有目的的刻意培養各種技能,同時具備良好的社交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曾說:「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的時候,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無論選擇當一個上班族還是斜槓青年,做好行業評估並有效率的鍛鍊自己,都是必備的態度。
所以即將升上大學,或畢業進入職場的人們,不妨打開心胸,用斜槓思維想一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現在就開始投資自己吧!多一項技能,人生就多一種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