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散、退團頻傳 台團難長存
從專題的另一篇文章〈台灣沒偶像團?2017年台團分析〉中發現了去年一整年出作品的團體中,出現了「出道年數不長」以及「團體未處於穩定狀態」兩大現象。而當拿這兩大現象檢視過去的團體後,發現台灣團體其實長久以來都面臨著出道不久就解散與成員退團的命運。
解散、退團頻傳 台團難長存
巫尹文 文 2018/04/01
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台灣曾經出現過許多紅極一時的偶像團體,雖然當時有著大批歌迷的支持,卻也在成團幾年後就走向解散之路。
5566成團約六年後解散,飛輪海五年解散,女團的壽命更短,Sweety四年解散,4 in love更僅成團兩年就各自單飛。曾經紅透半片天的小虎隊,也只成團七年就解散,期間還曾碰到成員當兵問題,暫停團體活動兩年。僅有S.H.E.以成團16年的資歷遠遠勝過其他團體,而且目前尚未解散,是少數撐過十年的台灣偶像團體。
這些過去在樂壇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團體,最終會解散的原因,不外乎是成員對於未來規劃不同、內鬨,所以在約滿後就分道揚鑣,或是正當紅的時候,成員和經紀公司發生衝突因此退團,嚴重影響團體聲勢,進而團體開始走下坡,終至解散。
合約結束 成員分道揚鑣
合約結束是最常導致團體解散的原因,有些是對公司有怨言,因此不願繼續簽約,有些是因為人生規劃不同,選擇走不同的路,有些則是跟著經紀人一同出走。不再簽約的理由五花八門,卻都導致了成員們分道揚鑣。如2006年因為節目《模范棒棒堂》成軍的六人團體Lollipop棒棒堂,就因為合約而有多次人員上的變動。
當年Lollipop棒棒堂在歌迷快速累積下,於2006年成團,2008年就站上小巨蛋,成為了第一支僅發行了一張專輯就站上小巨蛋的新人偶像團體。2009年,又連續兩天站上香港紅磡體育館。然而,在這最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在2009年年底與經紀公司「星空傳媒」合約到期而分家。
當時捧紅他們的經紀人張世明自立門戶,成立了「傳奇星娛樂」,成員小傑(現藝名為小杰)、王子簽入旗下,與毛弟(現藝名為邱宇辰)組成JPM,另外四名成員敖犬、小煜、威廉、阿緯,則簽入原本的唱片公司「金牌大風」,並改名為Lollipop F,從此一團分為兩團。
Lollipop F簽進「金牌大風」發行兩張唱片後,就遇上了公司改組,19個月左右沒有發片,直到約滿,四人一同簽入「分工合作社」,並再度改名為Lollipop@F。而JPM則在2015年約滿後,因為成員們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王子、毛弟簽進「華研唱片」,小傑則留在「傳奇星娛樂」,各自單飛。
合約期間 單一成員解約退團
單一個成員離開團體,不會直接造成團體解散,卻經常造成團體開始走下坡。當成員退團,除了會少了只喜歡退團成員的粉絲外,也有些喜歡一整個團體的粉絲,也會因爲團體不再完整而漸漸不喜歡,進而造成整團的聲勢走下坡。
已經增加過三次成員的SpeXial,在2014年增加了第二期成員Evan、Teddy、晨翔(已退團)三位成員後,聲勢大漲,在2015年、2016年連兩年獲得了HITO流行音樂獎中的最受歡迎團體,可惜隨著團長宏正在2016年底受傷,暫停演藝事業,晨翔在2017年1月退團,SpeXial聲勢漸漸下滑,解散的傳聞也層出不窮。
但究竟為什麼要退團呢?以剛剛提到的SpeXial前成員晨翔為例,當初晨翔在臉書粉絲專頁提到他曾向公司指出一些問題,但兩個多月的溝通以來,卻沒有得到正面的答案,因此決定走上法律的管道,並且離開團體。新聞中也提到晨翔文中所講述的問題是指經紀公司的帳目不清。
同樣問題也出現在Lollipop@F身上,還間接導致此團解散。當年Lollipop@F全團四人簽進「分工合作社」,前團長敖犬卻在發行一張迷你專輯後,就認為經紀公司「以不當的方式,私吞佣金」,因而提出解約,從此Lollipop@F沒有再發行新作品,其他三人約滿後,也沒有續約,目前雖然偶爾會有三人合體活動,但經紀約已經分屬在不同的公司。
無法維持生計 未等到時機即解散
雖然無法評斷藝人與公司之間的對錯,但偶像團體事業無法維持生計,無疑是個經常出現的問題。SpeXial在最當紅的時候,仍然多次爆出低薪的狀況,團長宏正曾表示一個月收入不到22k,成員中更只有一人超過10萬元存款。
會出現低薪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團體人數眾多,再加上台灣電視節目通告一次僅有1350元,因此分到的錢非常少,也造就許多偶像團體成員必須靠拍戲、主持等個人活動賺取收入。SpeXial還算是發展較好,並且跨界戲劇、主持的團體,其他許多人氣不高的團體,若事業一直沒有起色,成員們在合約到期之後,就會想要離開公司或者直接退出演藝圈。
如果加上合約期間短,經常就會發生團體僅出一兩張專輯就解散的狀況,往往還未累積人氣,就已經面臨解散命運。當年,經歷分家後的JPM,人氣明顯下滑,到解散時都還沒有累績很高的人氣,然而近一年來,前JPM成員王子在戲劇上有著不錯的成績,新聞還指出他即將舉行的生日音樂會千張門票秒殺,這是當年JPM不曾有過的人氣。如果當年成員未各自單飛,必定能因此拉抬團體的聲勢,可惜還未等到這一天,JPM早在兩年前就已經解散了。
暌違多年 合體再創高峰
近年來,很多已經解散的團體紛紛在私下、正式場合合體,如小虎隊在2010年合體登上中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簡稱春晚)。另外,F4同樣在2013年江蘇衛視的「春晚」中合體,今年年初4 in Love也成功在楊丞琳的演唱會上合體。
而合體最成功的莫過於在2002年成團,2008年單飛的5566。2014年,樂團五月天在演唱會邀請5566合體,睽違約六年,四人再次聚首,之後又在2016年於金鐘獎合體演出,並於10月,成員孫協志、王仁甫、許孟哲開始合體主持節目《飢餓遊戲》至今,並在去年入圍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獎」,收視率也長期維持在1以上,目前最高收視率則落在2017年7月30日,四歲以上收視率高達2.05(總收視人口達116.6萬)。

《飢餓遊戲》中雖然少了5566成員王少偉,但過去因為受傷退團的前成員彭康育(小刀)卻已經兩次上節目合體。(圖片來源/飢餓遊戲臉書粉絲專頁)
歌迷們終究不希望團體解散,且只有不解散、成員不輕易退團的團體才有機會長紅,而一些還沒有起色的團體,也才有機會等待到人氣高漲的一天。然而在這之前,還是得仰賴台灣人更加支持台灣自己的團體,才能讓他們有足夠的收入維持生計,繼續團體事業。
另外,公司還必須在帳目、事業規劃上更加為成員們著想,並且成員們有著「團體事業為根基,個人事業是為了讓團體更加壯大」的想法,才有可能不解散、退團,進而讓團體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