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期

又愛又怕? 恐怖電影大解惑

【恐怖電影】專題

為什麼有人愛看恐怖電影?睡前看恐怖電影比較驚悚嗎?本文將透過心理學,分析觀眾對於恐怖電影的矛盾情結。

又愛又怕? 恐怖電影大解惑

甘愷璇 文  2018/04/22

恐怖電影一直是能吸金的電影類型,是歷久不衰的片商寵兒,從貞子到安娜貝爾,為什麼觀眾怕得要死卻仍趨之若鶩?愛看恐怖片的人心理比較扭曲嗎?本文將帶你透過心理學角度,一窺觀眾和恐怖電影的愛恨糾葛。

恐怖電影向來是吸睛的類型,1999年日本電影《七夜怪談》在台創下極佳票房,成為日本恐怖片的不敗經典。(圖片來源/影劇圈圈

明明是假的 你在怕什麼?

先來談談一個最簡單也最矛盾的問題,俗話說「演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觀眾明明知道恐怖電影是假的,為什麼還是會感到恐懼?《吸睛的科學》一書中,作者吉姆‧戴維斯(Jim Davies)認為其實人的大腦分成新、舊兩區,舊大腦靠近腦幹上方及後腦杓,新大腦則位於大腦前方。舊大腦是人類祖先較早演化出來的部分,與人類的本能有關,新大腦則負責掌管人類學習的能力,同時控制舊大腦產生的慾望,是人類經年累月演化的結果。

新、舊大腦的對立有點像精神分析中的本我與超我,當你的舊大腦慫恿你想吃薯條時,新大腦就會跳出來阻止,提醒你薯條對人體有害。我們通常傾向遵循新大腦的決斷,因此看恐怖電影時,我們明明很清楚那些劇情「都是假的」,但書中引用哲學家塔瑪爾.詹德勒(Tamar Szabó Gendler)的說法,其實我們腦部必定有一部份相信那是真的,才會感到害怕。

新大腦使人類確信恐怖電影不是真實內容,但人類仍無法抵抗舊大腦的認知本能,因此感到恐懼。(圖片來源/甘愷璇重製)資料來源:pixabay

此外,交通大學開設心理學課程的助理教授羅仕宇認為,知道恐怖電影是假的卻還是會害怕的現象,可以用心理學的「同理心」理論解釋。同理心其實與人類的演化息息相關,今天人們看到他人在痛苦時,會產生同情或感同身受。這不僅是一種美德,其實更有助於演化。「人可以演化到今天高等智能動物,跟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有關,因為我們可以彼此幫忙。」羅仕宇說。同理心趨使我們對他人伸出援手,我族始得以留存。因此,當人們觀看恐怖電影時,儘管自己不是電影主角,卻也會忍不住為主角捏一把冷汗,感受到主角的恐懼。

這麼恐怖 你在愛什麼?

既然恐怖電影帶給人不安焦慮的情緒,為什麼依有這麼多人趨之若鶩?根據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研究所的林姿君與陶振超副教授的論文〈恐怖電影的享樂感:混合情緒的觀點〉,儘管有關恐怖電影如何引發人類快感的推測很多,卻始終沒有妥切的解釋,造成這樣結果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恐怖電影的模糊定義,過去相關研究常將引發人類恐懼的影片視作恐怖電影,但是引起恐懼的影片多而雜,導致不同研究的恐怖電影類型可能天差地遠,難以產生一套嚴謹的理論與系統。

雖然專家對於人們愛看恐怖電影的原因仍是霧裡看花,羅仕宇試圖引用了一個心理學的觀點解釋,「人體不只體溫跟營養需要恆定,痛苦也是需要恆定的,當我們在經歷痛苦,同時間其實內在有另一套止痛機制也會出現。」痛苦其實存在兩種機制,一種是痛苦系統,造成人類痛苦的反應;有一套是止痛系統,為人類製造愉悅。

當觀眾在觀看恐怖電影時,除了感到恐懼不適,止痛系統也會產生腦啡肽,帶給觀眾愉悅的感受,也就是說,其實恐怖電影同時為我們帶來了痛苦與愉悅。此外,羅仕宇亦補充,有說法認為,痛苦系統的運作來得快去得也快,止痛系統卻較為漫長。人在觀看恐怖電影後,會有一段時間是痛苦系統已經消退,但止痛系統卻還在運作,持續製造出愉悅感,這就是為什麼人們會從恐怖電影中獲得一種享樂快感。

而亦有一說認為,恐怖電影的愛好者之所以可以從中獲得快感是因為人性的黑暗,因為他們享受看到電影角色害怕或遭凌虐,所以醉心於恐怖電影。然而,羅仕宇認為,享受觀賞他人痛苦,其實同樣是因為心理學的同理心與痛苦/止痛機制,當觀眾看到電影角色受苦,同理心使他們內心痛苦,同時止痛系統也會產生,關鍵是,觀眾其實知道電影是虛構故事,所以痛苦系統的反應會較低,取而代之的是止痛系統帶來的歡愉感。「如果他們今天看到他人真實被凌遲的樣子,我想他們應該不會享受。」羅仕宇表示。因此,當你因為電影角色痛苦而感到有些興奮,那是因為你知道那是假的。

睡前看鬼片好怕怕

有一個笑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一個人睡感到孤單的話就看部鬼片,這樣睡覺時就會覺得有很多「好兄弟」在陪你。睡前看鬼片真的會特別「有感」嗎?根據泛科學報導美國麻州大學的研究指出,睡眠會強化人類的負面情感記憶。實驗將受試者劃分為兩組,第一組受試者在早上觀看一系列照片,評價他們觀看照片時的感受,12小時後,受試者重新觀看順序經過打亂的照片,判斷他們是否還記得照片並再次做出評價。

第二組受試者則是在當天稍晚進行第一次照片觀看,睡一晚後,隔日早上再進行第二次照片觀看。研究結果顯示,第二組受試者對於負面照片的記憶與不適感,較第一組來得強烈。這個結論打破了大眾以往認為睡眠能舒緩情緒的觀念,相反地,睡眠反而保留了人類對於負面圖像的恐懼與不適。以此推之,看完恐怖電影後睡覺可能會更強化負面情緒,對於駭人畫面的記憶也較深刻,保持清醒反而有助於緩解不適,因此,看完恐怖電影後睡不著也許是件好事。

羅仕宇表示,在心理學中,大腦穩固記憶的確是發生在睡眠的時候。因此經過睡眠的受試者,較會記得負面的情感。但他也提醒,其實這個實驗有一個混淆變項,那就是第二組受試者「當天稍晚」第一次觀看照片,我們難以確信造成第二組受試者保留其負面情緒是因為睡眠,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們第一次觀看時是在晚上,若在那個時間點觀看恐怖照片,印象自然較為深刻。如同睡前看恐怖電影,事後對電影的恐懼感較白天觀看來得深刻,不一定是睡眠導致,也許只是因為晚上氛圍比較恐怖,加深了負面記憶。

人類在睡眠時會鞏固記憶,其中也包含了負面情感的記憶。(圖片來源/pixabay

膽小鬼看越多恐怖電影會變大膽嗎?

對於恐怖電影愛好者而言,越可怕的恐怖電影越能激起他們的興奮。反之,個性膽小的人則是避之唯恐不及。如果膽小者看越多恐怖電影,是會產生更多心理陰影變得更加膽小,或是訓練有素變得更加大膽呢?喀報〈恐懼解密 為什麼人這麼怕蟑螂〉曾針對恐懼議題進行探討,克服恐懼的心理治療有兩種,一是洪水法,將當事者置於充斥其恐懼事物的環境中,使其麻木進而不再感到害怕;二是系統減敏法,逐步將當事者恐懼的事物依程度不同(從照片到實體)呈現於其眼前。羅仕宇認為,這亦適用於膽小者觀看恐怖電影,不論是使其大量觀看,或是循序漸進地觀看恐怖電影,都有助於培養膽小者的膽量。

透過心理學,我們得以一窺觀眾與恐怖電影兩者的矛盾關係。恐怖電影不僅只是帶給人類恐懼感,它背後的學問更牽涉到同理心與止痛機制的奧妙。當你下次觀看恐怖電影時,不妨感受一下自己未曾察覺過的愉悅感。

記者 甘愷璇
想隱居深山
編輯 朱珈漪
台中人,奉懶字為最高圭臬,喜歡吃鹽水雞,理組思想文組心。
記者 甘愷璇
編輯 朱珈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