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吧! 將炙熱的夢緊握
是否對世大運上,李智凱奪下鞍馬金牌的那一刻記憶猶新?讓我們從《翻滾吧!男人》複習起!
翻滾吧! 將炙熱的夢緊握
顏維萱 文 2018/04/22
體操,是一項孤獨的競技,直接面對的不是活生生的對手,而是冰冷堅硬的操練器具,除了體力與技藝的較量之外,更像是使用軀體創造極限的藝術。四十五秒鐘的翻滾,嚐盡了多少苦與甜,少年們壓抑著躁動的青春時光,只為再拚一個完美落地。橫跨十五年的翻滾之路,導演林育賢用《翻滾吧!男人》捕捉了體操國手李智凱、黃克強,以及教練林育信在面對實現夢想的機會時,所做的抉擇與面對的挑戰。
《翻滾》三部曲 獻給你我的成長軌跡
由林育賢執導的《翻滾吧!男孩》、《翻滾吧!阿信》以及《翻滾吧!男人》所組成的「翻滾三部曲」,以身為體操教練的哥哥林育信及他所帶領的男孩們為中心,訴說了這些體操選手們高潮迭起的人生。放棄體操轉行當起流氓的少年,在回頭之後成了國手並當起培育英才的教練;當年哭哭啼啼苦練體操基本動作的男孩,如今也已成長為代表台灣參加國際賽事的選手。他們都曾經在體操上失足落馬,卻也因為體操找回了自己不斷翻滾的理由。
林育賢曾在自傳《翻滾吧!男人,還有喵導》中比喻到,若說《翻滾吧!男孩》是所謂現在進行式,透過教練與男孩苦練體操的精神,鼓舞追夢的人;《翻滾吧!阿信》即是過去式,講述即便擁有不堪的曾經,也能憑藉著毅力翻身;而未來式就是《翻滾吧!男人》,希望目睹台灣體操闖進2020年東京奧運殿堂。「每個人都在翻滾中長大,然後找到自己的故事。」雖然當年七位翻滾男孩,如今只剩下李智凱、黃克強兩人仍專精於體操,但在這三部曲中,翻滾一詞已不再只是體操動作,而是在歷練中受挫再振奮的過程。

「翻滾三部曲」電影海報,見證男孩成長為男人的過程。(圖片來源/顏維萱重製)資料來源:文化部台灣文化工具箱、翻滾吧!男人Facebook粉絲專頁
從稚嫩到成熟 當夢想不再只是想像
隨著李智凱提前在 2016年取得里約奧運參賽資格,是睽違十六年來台灣體操選手再次入選奧運,《翻滾吧!男人》的拍攝也被迫提前執行。然而從男孩到男人的過程卻沒有想像中那樣順遂,李智凱先是在葡萄牙體操大獎賽中失利,奧運更因負傷上陣而落馬;另一方面,黃克強以第一之姿通過世大運選拔賽,卻在世大運前夕生了重病,被迫黯然取消參賽資格。雖然整部紀錄片中沒有任何人在畫面前掉過眼淚,卻更加渲染了辛酸與不甘的情緒。
當你必須為夢想負責時,才會知道那有多麼的沉重,但也因如此,才能持續對夢想保有執著。乘載著全台人民的冀望,李智凱拋開過去的挫敗,在去年世大運以近乎完美的「湯瑪士迴旋」摘下鞍馬金牌,似乎是宣告自己離奧運夢又更貼近了一點。短短四十五秒的精湛演出,卻以整段青春作陪,或許只有他才清楚在場上的每分每秒是多麼得來不易。
李智凱在去年世大運中奪得鞍馬金牌,展現體操的力與美。(影片來源/翻滾吧!男人Facebook粉絲專頁)
劣勢環境中 台灣體操該如何成長
想在台灣學習體操,那會是一個坎坷的選擇。台灣目前的體操教育系統並不完整,選手的選拔大多是教練親自挑選資質適合體操訓練的孩童,在成為國手前,訓練基地也以各級學校校隊為主,較不易量身規劃長遠的訓練方式與目標。再者,以台灣現階段的教育方針來看,要孩子在課業中分心,並全心投入另一項專業,更是難上加難,以《翻滾吧!男孩》中的七個選手為例,在他們升上國中後,教練提出讓男孩們從宜蘭搬遷至桃園的國立體育大學持續接受訓練,最終卻只有十四歲的李智凱隻身前往。
林育信曾在採訪中提到,若台灣的幼兒體操能學習美日採用「俱樂部」的方式招生,成果會比現行以學校作為單位來培訓選手的效果來的顯著,選手自願學習的動機強烈,也更容易推動個人體操技術的進步。俱樂部固然是一種增進孩童主動接觸體操的機會,但仍需要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共同配合,才是完整的幼兒體操培訓制度。
除了訓練系統需做改善外,體操比賽辦法的改良也是在《翻滾吧!男人》中所討論的議題。現行台灣體操競賽的評分標準,以操作成功動作套數多寡作為主要給分依據,但如此一來,選手為求高分便會傾向練習簡單、容易提升成功套數的動作。國家訓練中心日籍體操教練浜田貞雄在紀錄片中不斷強調,為了鼓勵選手挑戰更高難度的動作,應將動作的難度係數列入考量,越高難度的動作分數越高,讓選手有更多餘裕進行挑戰,而不會為了分數保守行事,錯失了精進能力的機會,這是現階段台灣體操發展最刻不容緩的環節。

李智凱在去年世大運中操作的「湯瑪士迴旋」為高難度的鞍馬動作,在難度分與完成分都獲得了很高的分數。(圖片來源/2017台北世大運官網)
然而想要一下推翻所有評分方法卻是難上加難,中華民國體操協會也在《翻滾吧!男人》中表示,比賽制度的改革僅能循序漸進,雖說教練提出的以難度分及完成分加總的評分方式是多數國家都在執行的,但裁判所受的評分訓練卻不是這種方法,再加上協會本身也面臨人力及經費吃緊等問題,與政府洽談相關事宜常常力不從心。理應要提供選手最無虞的訓練場域,卻因各種限制導致台灣體操環境的劣勢一直存在,讓選手們自由翻滾的機會更加渺茫。
拚一個完美落地
在這樣低迷的環境之中,台灣體操選手們依舊堅持用全力翻滾,為的只是讓場上那四十五秒鐘變得更有意義。除了緊握住夢想的影子,或許也是因為知道背後有個堅強的後盾得以信任才能如此奮不顧身地前進。林育信在《翻滾吧!男孩》中提到,「一個教練的最大目標就是帶好這一批,讓他能為國爭光,一個教練幾乎就是這樣而已,然後我們就得,凋謝了。」或許這就是教練之於選手的偉大之處,不在於自己多麼強大,而在於成就他人強大。與選手共同夢他所夢的,在成長的盡頭放手,或許對教練來說也是一種完美落地。
「人人皆有夢,能做的敢做的,都不如一直做的。」這是一個滿布荊棘但勵志的故事,在翻滾的路上跌跌撞撞,在迷惘之中盤旋,就像是一盤賭上青春的賭局,誰不是在拚一個完美落地。
亂彈阿翔為《翻滾吧!男人》所做的主題曲〈男人〉,道出了翻滾男孩一路翻滾成為男人的心聲。(影片來源/相信音樂Bin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