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期

社會亂源? 重機汙名化

【被壓抑的野獸 重機族群的困境】專題

本篇講述重機族群汙名化的現象、原因和他們正在面對的法規爭議。

社會亂源? 重機汙名化

蔡翔宇 文  2018/05/06

在廣闊的道路上,駕馭著人類現代機械工業產出的野獸,乘著風、挑戰速度極限,令人熱血沸騰,是許多人的夢想。引擎深沉低吼、霸氣銳利的外型,重機總是能輕易地抓住旁人的目光,但就像公眾人物一般,受到關注也容易招致批評。本篇文章帶您了解重機族群在台灣的困境。

霸氣的外型讓重機總是能輕易地抓住旁人的目光。(圖片來源/Pixabay

負面報導多 被誤解的野獸

大型重型機車(以下簡稱重機)在台灣時常受到不友善的眼光,原因不外乎是認為重機騎士就是飆車份子、喜歡在車陣中穿梭或造成許多噪音等加上媒體喜好用誇大的字眼和不尋常的篇幅報導,導致重機時常以負面樣貌呈現於社會,加深民眾對重機族群的誤解,甚至是仇視。漸漸地,重機也就成了叛逆的代名詞之一。

有關重機的負面新聞比例遠高於正面新聞。(圖片來源/Google新聞搜尋結果截圖

面對誇大、不成比例的負面報導,重機族群大喊冤枉,同時也將矛頭指向其他用路人,認為不論是汽車、機車、腳踏車甚至是行人,也有許多不守規矩而造成危險的「老鼠屎」,針對重機族群實在不公平。各方互相指責叫罵,使台灣的道路彷彿一刻都不得安寧。

是汽車還是機車? 傻傻分不清楚

依照《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以汽缸總排氣量分類,排氣量50cm³以下稱為「普通輕型機車」,車牌為綠底白字;50cm³以上、250cm³以下稱為「普通重型機車」,車牌為白底黑字,路上最常見的白牌摩托車大多屬此類型;排氣量繼續往上升還可以細分為逾250cm³,550cm³以下,車牌為黃底黑字的黃牌車種及550cm³以上,車牌為紅底白字的紅牌車種,共四種級距。

機車汽缸排氣量分類表。(圖片來源/蔡翔宇製)資料來源: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交通部公路總局

而一般民眾認知中的「重機」,通常指的是黃、紅牌級距的「大型重型機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規定這種級距以上的重機,路權皆是比照小型車,但由於其二輪的外型,在一般民眾眼中經常被統一歸類為機車,造成一些因誤會而起的糾紛。

在一般平面道路中,黃牌級距以上的重機可以行駛於內線快速車道不需二段式左轉,但在實際路況中,重機行駛於內線道或是等待左轉時經常被汽車搶道、超車,若轉而行駛於機慢車專用道更是違法的行為,這樣夾在汽車與白牌摩托車中間的景象相當尷尬,卻是台灣重機騎士的日常。

法規爭議 造成對立

每每提到重機相關的法規爭議,必定會引起激烈的討論,最後淪為非理性的互相謾罵其中,吵得最激烈的便重機是否能上國道」。支持方主張重機停車收費與稅金都比照小型車,卻不能行駛於高速公路重機跟汽車一樣,都是交通工具,不應該被妖魔化。反對方認為重機事故率高,不管對重機騎士本身,或其他汽車駕駛都容易造成危險,尤其強調重機騎士喜歡「鑽車縫」的行為,故重機不宜使用高速公路。事實上,紅牌級距的重機是可以上國道的,《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同意550 cm³以上大型重型機車「得」依交通部公告規定的路段及時段,行駛高速公路。但除了國道三甲線,其他國道都遲遲開放。重機團體認為政府根本無積極作為,因此採取激烈手段來爭取權益。

重機團體集結上國道表示抗議。(圖片來源/94要上國道粉專

然而就在去年情勢有了轉變,2017年七月交通部開始試辦重機上國道,透過三大指標:安全指標、秩序指標以及行為指標來審核重機上國道的可行性,卻在2018年三月因審核結果不通過,造成此計畫暫時喊卡,此舉當然造成重機團體極力抗議,也引來一番網路激戰。

重機能否上國道總是能造成網路激戰。(圖片來源/批踢踢實業坊

除了上國道的爭議外,還有許多令重機騎士頭痛的問題,例如繳納高額稅金卻沒有相對的路權、難以遵循改裝車子法規以及該停哪種停車格。首先,目前尚未完全開放重機上國道,然而諷刺的是,紅牌級距的重機必須繳納幾乎與自小客車相同的稅金,黃牌級距重機的稅金也不是小數目。再,重機騎士難免想替愛車好好地「升級」,以追求更好的騎乘體驗,但現行的重型機車改裝取締缺乏完善的規範再加上浮濫取締,一不小心就會吃上罰單。最後黃紅牌級距的重機要停路邊的停車格不容易,依規定須停放於汽車停車格,並汽車停車格的計價方式收費。市區停車格一位難求,重機停放於汽車停車格相當浪費空間,而一般汽車駕駛人若看見重機停放在汽車停車格,大多充滿疑惑、不解,經常擅自移走重機,更過分者甚至刻意將重機放倒。

停在汽車格的重機,遭到惡意放倒。(圖片來源/U-car

無法汽車同上國道,稅金繳得一樣多,停車還必須比照辦理,讓台灣的重機騎士滿是無奈。以上種種法規爭議,不僅影響到重機族群的權益,加深了重機族群與其他用路人的誤會,長期累積,慢慢形成仇恨與對立,使得重機族群有越來越不認同的趨勢。

互相尊重 消弭仇視

重機團體使用激烈手段來爭取權益,也許是情勢所逼、為了讓聲音被聽見所採取的策略,但看在外人眼裡似乎只有自私、胡鬧,即使認為自己是合理地爭取也失去了正當性,非但無法獲得應有的權益,甚至加深分裂。因此,懂得互相尊重才能實現真正的道路平權,去除重機的汙名並毫無可能。

現階段,法規無法立時更改,仇視重機的文化也無法即刻消散。儘管如此,不論是重機騎士、一般機車騎士或汽車駕駛,皆有能力義務相互尊重,駕駛人的素質提高,道路衝突與事故自然減少。說到底政府制定法規僅是最後一道防線,即使再縝密,駕駛人不遵守也是枉然。

記者 蔡翔宇
騎著一台經典車款,聽著90年代的嘻哈音樂,奔馳在鄉間小路之中。 這才是人生啊,酷吧,冰塊庫巴。
編輯 簡梵軒
無貓不歡,無繪畫不歡,無芭樂不歡。  
記者 蔡翔宇
編輯 簡梵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