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飲」力無法擋 手搖杯秘辛
您常喝手搖飲料嗎?您知道手搖飲其實有許多「眉角」值得注意嗎?
吸「飲」力無法擋 手搖杯秘辛
朱珈漪 文 2018/05/13
手搖飲料,指的是可以經過客製化即時調製後放入密封容器,供顧客立即飲用的一種飲料,因為其快速和便利性,使得手搖飲料受到台灣民眾的歡迎。
炎炎夏日,又到了人手一杯手搖杯的季節。台灣的手搖杯飲料聞名全球,不少外國人都知道,名聞遐邇的「珍珠奶茶」的發源地就是台灣。近幾年手搖飲料產業在台灣的成長更是扶搖直上,大大小小的飲料店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各家廠商也不斷地推陳出新,加上深耕品牌、積極展店,讓手搖飲料產業的營業額年年攀升。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2017年全台灣飲料店的總營業額達500億,商機龐大程度可見一斑,甚至連超商也紛紛推出相關產品,就是為了搶佔這驚人的市場大餅。
隨著市場的增長,手搖飲料也變化出不少花樣,其功能不再單純只是解渴用。除了口味以及配料不斷創新,越來越多店家甚至把腦筋動到「視覺」上,看準社群媒體的影響力,從店面到飲料包裝都經過精心設計,讓消費者在拿到飲料後忍不住拍照上傳到社群媒體,間接幫助店家宣傳;也有店家引進機械手臂,讓機器人幫顧客製作茶飲,話題性十足。平凡的手搖杯於是搖身一變,成為許多年輕一族爭相朝聖的潮流之一。

在社群軟體Instagram上搜尋手搖杯等關鍵字,便可以看到各式各樣、充滿特色的手搖飲料。(圖片來源/Instagram)
飲不安心?細節中的魔鬼
然而,手搖飲料卻暗藏了許多值得注意的細節。首先就是健康問題,大部分人在購買手搖飲料時都還是會選擇加糖。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6年時就提出「游離糖(精製糖)消費,包括含糖飲料產品的消費,是造成全球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人數上升的一項重大因素。」世界衛生組織甚至表示各國政府應提出政策,將含糖飲料零售價提高至少20%,以降低消費者購買量,顯示飲料中過量的糖分已經深深危害到人們的健康。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就曾分析手搖飲料的營養成分,以大家最熟悉的珍珠奶茶為例,一杯700毫升、去冰半糖的珍珠奶茶,其總熱量高達588大卡,含糖量更是相當於9顆方糖,喝下一杯的熱量就等同於吃下兩碗白飯。
另一項風險則是農藥殘留,2015年台灣就曾爆發手搖飲料茶葉農藥殘留超標風波,不少知名連鎖飲料店紛紛中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恐慌。雖然這些在茶葉驗出的農藥殘留量微乎其微,對健康不會有立即危害,但長久累積下來對人體以及環境還是會有不良的影響。無論是糖類或是農藥,政府都必須為消費者把關,因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2015年推行「手搖飲料原料產地標示政策」,要求飲料店業者必須清楚標示茶葉的原產地,以及飲料的含糖量。
飲料製作的衛生也不得馬虎,目前政府對於手搖飲料的衛生規範主要著重在生菌數以及大腸桿菌:生菌數代表著食材新鮮與否,而大腸桿菌則是判斷食材有沒有受到汙染的重要指標。從店家的環境整潔狀況,到製作冷飲不可或缺的水源與冰塊,都是有可能成為細菌的溫床。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衛生統計年報顯示,2016年稽查的1427家位於台北市的飲料店中,有224家因衛生條件不合格遭衛生局飭令改善。生菌數或大腸桿菌超標的手搖飲料可能會引起腹痛、噁心、發燒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喪命,其危險性不容忽視。
除了飲料本身,用來盛裝飲料的杯子也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之一。市面上店家所使用的杯子材質主要有三種:保麗龍杯、塑膠杯與塑膠淋膜紙杯。近年來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不易被大自然所分解的保麗龍杯漸漸式微,部分縣市甚至明文禁止使用。但塑膠和塑膠淋膜,以及用來密封飲料杯的封口膜,都曾被質疑有因高溫或酸鹼而溶出有毒物質,如塑化劑或雙酚A的風險。雖然最終許多專家都澄清只是謠言,卻仍導致不少消費者存有疑慮。

市面上流通的飲料杯材質一覽圖。(圖片來源/食力)
環保危機 「搖」身成為商機
上一段提到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也意外地促成另一種商機崛起。台灣人每年都喝掉數量驚人的手搖飲料,延伸出來的垃圾,如飲料杯、吸管和飲料提袋也就多得嚇人,而這些塑膠製品往往都是用完即丟,幾乎不會重複使用。尤其是細長的吸管,難以回收也容易因為體積小而被忽略,經常導致動物誤食,成為環境的一大殺手。
許多環保團體推崇「減塑」運動,製造大量塑膠垃圾的手搖飲產業便成為改善目標之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從2010年便開始推動自備環保杯折扣優惠的政策,目的就是希望能鼓勵消費者使用重覆性容器;到了今年1月,更進一步將飲料店納入「不得提供免費塑膠袋」的管制對象中,並計畫在2030年全面禁用包含塑膠吸管在內的所有免洗餐具。
在「限塑」政策的推動,以及越來越普及的環保觀念影響下,相關的商品便應運而生:不鏽鋼、玻璃製的環保吸管與環保飲料提袋,成為許多賣場的熱門關鍵字,其中飲料提袋更是發展出新興商機,各式花樣、琳瑯滿目的飲料提袋,吸引年輕族群購買,儼然成為另類的時尚單品。然而,也有另一派聲音認為,製作這些環保產品所消耗的能源,對地球環境的破壞其實不亞於塑膠製品,成效有沒有符合其「環保」之名,還有待商榷。

樣式花俏的飲料提袋,開創了另類商機。(圖片來源/Pinkoi)
天天一杯手搖杯飲料,其中卻有著那麼多細節。下次在購買手搖飲料前,不妨想想看以上幾點手搖杯潛藏的風險,再決定是否要購買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