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第289期
- 睡美人的垃圾枕頭
睡美人的垃圾枕頭
【海之島:潛水天堂還是生態葬地?】專題
「睡美人與哈巴狗」是綠島環島公路上的特色地形景點之一。但觀光客不知道的是,在這個看似浪漫命名的地形後方,正是綠島垃圾掩埋場所在之處。每年上千噸的垃圾都需集中於此,為土地和鄰近海洋生態帶來不可逆的危機。
綠島「睡美人與哈巴狗」的特色景點。在此處後方,正是垃圾掩埋場的所在地。(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面積不到0.01平方公里的垃圾掩埋場,每年需處理900噸的垃圾與300噸的回收。(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此掩埋場於2003年興建,2012年時,因掩埋場飽和,開始由環保局介入委外轉運,目前綠島的垃圾皆需藉由海上轉運的方式,至高雄仁武廠處理。(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清潔隊人員指出,目前掩埋場最大的問題在於擋土牆的高度不夠。由於綠島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會將垃圾吹落至海,因此增高擋土牆為當務之急,但因離島工程不易,從2017年開始,環保局至今已招標了七次,卻次次流標。(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部分因強風吹襲越過擋土牆,散落至外圍的垃圾。人造的塑膠垃圾在藍色大海面前產生視覺上的衝突。(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目前每天的垃圾都會使用太空包(噸袋)散裝起來,避免強風將垃圾吹落至海中。在堆積至一定的數量後,委外廠商便會來收取。(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每天運進垃圾掩埋場的垃圾都會過磅,以利統計數據。根據清潔隊人員計算,2018年4月清明連假期間,綠島總垃圾量高達20噸左右。(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鄉公所資源回收車滿載的皆是民生回收物品。清潔隊表示,垃圾能藉由轉運處理,但回收類卻相對執行困難,因利潤低,委外廠商多數不願意承接。(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所有的回收類中,塑膠是最難處理的。由於綠島在地並沒有垃圾壓縮機,因此塑膠寶特瓶回收後相當佔容量。(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每年所處理的垃圾量為官方統計數字,但實際上沒有確實回收、亂丟的大型垃圾,對島上而言更是一大處理困境。(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島上多數民生物資需透過船班運輸,因觀光發展需求高,物資量也越趨增加。垃圾易進難出的現象,成為小島沉重的生態負擔。(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鄉公所清潔隊目前總人數僅有十人,卻需處理全鄉的環境問題,包含收垃圾、掃馬路、清水溝、除草。若遇風災、油汙等環境災害事件發生,也必須支援,人力實在不足。(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離島垃圾處理不易,小小的塑膠袋都可能成為環境殺手。唯有改變觀光消費習慣,離島生態才能永續發展。(照片來源/王沛軒攝)
Previous
Next
睡美人的垃圾枕頭
王沛軒 報導 2018/05/13
臺灣海洋觀光聖地綠島,每年能吸引將近35萬名遊客入島觀光。沿著環島公路走一圈,就能賞遍所有的綠島景緻,而「睡美人與哈巴狗」是熱門的攝影景點之一。但多數遊客不知道的是,隱藏於此景點的後方,正是島上唯一的一座垃圾掩埋場。這座垃圾場於2003年興建,在使用近十年後,因土地掩埋達飽和而不敷使用,從2012年開始依靠環保局介入的委外招標,將島上的垃圾以海運的方式運送出去。
雖此掩埋場已不再就地掩埋垃圾,但每年運輸垃圾的高成本皆需由環保局和鄉公所共同承擔。且因海島觀光持續發展,在夏季的旅遊旺季湧入大量遊客,除了帶來滿滿的商機,同時也製造了上千噸的垃圾量。過量的觀光人潮,使得離島垃圾處理負荷加重,而清潔隊的人力空缺,更增添了垃圾處理的難度。唯有改變觀光消費習慣,離島生態才能永續發展。
編輯 謝宛蓁
如果可以,我也想到達那個我永遠到不了的海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