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君 數位閱讀最前線
專訪樂天Kobo內容部部長胡惠君,了解她是如何披荊斬棘,走在數位閱讀最前線。
胡惠君 數位閱讀最前線
戴淨妍 報導 2018/06/03
如專題系列文章《電子書真的是趨勢?》中所述,台灣的電子書產業因重重阻礙而發展遲滯,但總算在近年取得一些成果。而從事電子書工作近十年的胡惠君,目前擔任樂天Kobo的內容部部長,一路走來披荊斬棘,是業界無人不知的靈魂人物。

胡惠君目前擔任樂天Kobo的內容部部長。(圖片來源/戴淨妍攝)
經驗積累與學習不輟
留著一頭短髮,戴著黑框眼鏡,胡惠君就如同她的打扮一般精明幹練,渾身散發著自信、樂觀的正面能量。大學就讀大眾傳播相關科系,雖然工作內容與頭銜不斷在轉變,卻始終不曾遠離雜誌、書籍的範疇。擁有無數經驗且樂於分享的她,是上司、部下與出版社眼中值得信任的夥伴,同行競爭者也認為她是可敬的對手。
「出版社裡面的工作應該只有財務我沒有真的做過。」胡惠君回憶踏入職場起的每一個工作,內容包含了紙書的編輯、印務、版權合約......等,工作內容相當廣泛,直到2009年因緣際會接觸電子書,從此一腳踏入這個產業。她的工作態度嚴謹,總會注意到枝微末節的事物。她生動地描述著種種工作事蹟,「過去我摸這個紙我就可以知道這個紙幾磅、幾條,大概是哪一家的紙,神經病到這種地步!」說著這段話時,她的語氣、動作充滿對工作的熱誠。
胡惠君也樂於學習新事物、不斷提出問題,「我喜歡這樣的工作方式,大家忙一頓之後,都獲得長進。」舉一段小插曲為例,當她發現書籍《暮光之城》的印刷材質十分特別時,便拿著書籍詢問印刷廠是如何印出來的,印刷廠的業務也為此四處尋找解答,最終雙方都學到新的知識。
也因為勇於嘗試,讓她接觸到電子書的製作,開啟了職涯的另一扇門。「那時候覺得用別人家的工具做出來的電子書太醜了,身為編輯的自己受不了,所以就自己下去學HTML。」她將學習的過程當作練功,努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建立自己的方法,時機到了,自然有人主動找上她。訪談過程中,她不斷重複提到自己是「幸運」的,「雖然我也很努力,但很幸運就是一路上都遇到好的老闆,然後大家也都會很願意被我說服一起走這條路。」
對電子書的理想與執著
同篇專題的資訊圖表《閱讀新潮流:電子書的二三事》中提及,台灣消費者購買電子書的意願不高。對此現象,胡惠君表示,公司曾經針對台灣人對電子書的認識程度做市場調查,發現結果十分兩極化。有些人在好幾年前就開始涉入,對電子書十分了解,另一部分的人則是完全不認識電子書,更別說購買意願了。「書籍賣不好的時候其實會很傷心,你的小孩長得這麼棒,為什麼沒人喜歡?」胡惠君很感嘆。
胡惠君認為,電子書和網路文章、新聞最大的差異在於,它是經過專業人士的編輯,成為一本本有脈絡可循的知識系統,而非單純的資訊,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這一點尤其有價值。而2016年進入樂天Kobo工作後,胡惠君更加深刻的理解到,當電子書展示在國際平台上,它便不再只是單純的檔案,因為電子書不像紙本書,受到物流成本的約束,因而影響流通性,一旦在平台上架,就有機會被全世界看見。「現在全世界就只有台灣在做繁體書,所以我們更有責任來做繁體電子書的銷售。」
訪談一開始,胡惠君便笑著說:「我覺得我蠻低調的,通常都是業內人才會知道我。」比起個人價值的彰顯,她在乎的是電子書產業的提升,如何讓文本有更強力的生命或是不同的面貌。這些年,她不斷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初衷。「講的好像自己很偉大,但我真的是這樣!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不然這活不下去!」講到這裡,她哈哈大笑了起來。胡惠君的語調時而認真嚴肅、時而幽默率真,但話題全都離不開她對電子書理想的執著。
角色與成就感來源的轉變
胡惠君的角色不停在改變,從剛開始的新手雜誌編輯,直到今天成為主管,除了工作內容的改變與經驗的累積,心態上也有很大的轉變。過去她完成老闆給她的使命,或是完成一本書的製作,會獲得個人的成就感;但現在,她的成就感來自於看著自己的組員,完成她所指派的困難工作,而當超越她的預期時,便會打從心底感到高興。
胡惠君提到,小時候父母對她採取放任的教育方式,相信她能夠自我管理。但每當她向父母求助,他們一定會想盡辦法幫助她,而她現在就是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她的組員,她會分派給組員們一個很有難度的目標,但內心都相信他們能夠完成,並適時的給予支援。「妳不覺得像我這樣的上司很好嗎?我一直出難題給妳!」胡惠君開完笑地問向一旁的組員,可以看出團隊氣氛相當融洽。
談及業餘愛好,胡惠君相當喜愛一級方程式賽車(F1),F1是一項結合了金錢、人體極限以及團隊精神的運動,而隱藏在光鮮亮麗的賽事背後,但卻同樣重要的人物是車隊經理,他的職責是讓三者串聯在一起,並找到能夠駕馭賽車的最合適選手。胡惠君認為電子書的製作與F1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都需要金錢與軟、硬體設備與團隊精神,而合適的內容則像合適的選手,都需要被車隊經理,也就是編輯發掘。
工作之餘,胡惠君正在一邊攻讀交通大學的博士學位,「我巴不得自己能和妙麗一樣,有48小時可以用,讓工作和學習都能很享受。」雖然十分忙碌,但她發現工作之後再回去唸書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因為可以將學習到的理論應用在工作上,並且分享給工作夥伴,讓大家都能有所成長。
「印刷書籍有兩百多年的歷史,而電子書只有幾年的時間,所以我們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胡惠君如此總結電子書產業,並期待自己能不忘最初的理想與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