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期

「粉推」偶像 已成固定模式

2018年夏天,中國的音樂偶像養成節目《明日之子》迎來了第二季,卻被不少網友譏笑為「粉推之子」。一個音樂類選秀節目,運用日、韓培育偶像團體的模式,仰賴選舉投票才能選出最後的偶像。此現象是否已成為選秀節目的常態?

「粉推」偶像 已成固定模式

記者 黃齡萱 文  2018/09/23

2018年夏天,中國的音樂偶像養成節目《明日之子》迎來了第二季,本該是一場純粹的歌唱比賽,卻被網友譏笑為「粉推之子」。「粉推」是指由粉絲進行投票,選擇自己喜歡的偶像,推舉喜愛的偶像出道。而此節目會引起謾罵,是因為參賽者的淘汰順序與投票排名結果有強烈的「負相關」。排名最末的,就是下期節目的淘汰人選,讓真心支持、欣賞參賽者實力的粉絲或觀眾不滿。如果排名靠前的參賽者,歌唱實力不如排名較後的,更容易引起不服。如果沒有投票制度,選手就不能被看見嗎?有實力卻被淘汰的不合理現象,觀眾卻買單。利用人氣創造買氣的模式,才能讓節目運作成功,是否已經變成選秀節目的常態?

粉絲投票如同收視率

近年在諸多偶像團體養成類節目,如韓國的《PRODUCE 101》、《PRODUCE 48》;中國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皆運用粉絲投票的比賽模式,選出最後的出道人選。但是,《明日之子》並不如上述節目,專門培養唱跳偶像團體,而是主打以音樂為比賽的籌碼,以個人歌手方式出道。雖然比賽中產出不少好的原創作品,選手的演唱曲目也有引起話題。但因商業導向,外加音樂以外的決勝關鍵,粉絲能在一場比賽中決定一個選手的去留,讓比賽變得不純粹。回顧《超級偶像》、《超級星光大道》,皆是台灣著名的歌唱選秀節目,選出許多讓大眾心服口服、有實力的歌唱新人,不少人也成為歌壇中的新星,如楊宗緯、徐佳瑩等。由專業的評審老師掌握選手的生殺大權,以實力、好作品來面對音樂市場。這樣的比賽模式,如今為何不能繼續?反而依賴粉絲投票制度呢?

韓國節目《PRODUCE 101》中,粉絲投票排名較前的選手。(圖片來源∕Mwave官方網站

「網路」的蓬勃發展,成了演變的關鍵。它讓明星不再遙遠,不再只是傳統電視機裡的人,而是只要在有網路的地方,隨時可以接觸到的人。透過社群媒體直播,民眾也能與明星直接互動。現在粉絲傾向的是:彷彿在身邊的偶像。網路使投票制度更為方便,加速了「粉推」的形成。再者,經紀公司透過節目討論度,與選手的「點讚排行」可更快、更直接地看出哪個練習生更能在市場生存。

偶像養成的節目,以真人實境秀的方式,讓粉絲與偶像一起成長、一起度過練習的時光,用自己手中的一票,陪伴偶像出道。如此模式不但可以快速累積人氣,也增加了粉絲的忠誠度。因為見證過他最樸素的時刻,再看著他成長,粉絲更願意花錢透過各種管道,在節目中增加投票機會。後續出道推出單曲、專輯也容易被粉絲買單。所以「粉推」擁有無限的商機,如同傳統的電視收視率,哪個選手吸引的觀眾最多,最有價值。

粉絲投票不是第一次

日本著名的偶像女子團體AKB48,從2009年開始,以每年一次總選舉的方式,由歌迷投票選擇單曲作品的演唱者,其中票選的第一名成為演唱的中心成員 (Center),在表演中站在團體的最前面或中心位置,為最受矚目的焦點。AKB48的選舉制度打開了偶像養成的新市場,而在韓國則有練習生制度,各家經紀公司推出訓練多年的練習生,結合選舉養成,利用實境型態拍攝成綜藝選秀節目。2016年,韓國公司CJ Mnet媒體公司,推出上述的偶像養成節目《PRODUCE 101》,不同經紀公司的練習生曝光在大眾面前,透過人氣投票選出最後出道的團體成員,成功風靡亞洲。其實早在2015年,JYP娛樂就與Mnet合作,推出女子音樂團體選拔及生存實境節目《SIXTEEN》。練習生們在節目中訓練、進行歌唱與舞蹈選拔比賽,練習生人數雖然不多,但也推出成功的案例──女子團體「TWICE」,出道後成為家喻戶曉的韓國女團。看著偶像從訓練到出道,漸漸成為選秀節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中國的影視公司也在網路平台中悄悄布局,如浙江衛視的《燃燒吧少年》、安徽衛視的《星動亞洲》。隨著韓國節目的成功,《明日之子第一季》等節目也開始效仿日、韓的投票模式。而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甚至直接移植韓國的節目,來創造本土偶像團體。騰訊視頻推出的《明日之子第一季》,在2017年成功引領話題,有別於傳統歌唱類比賽型節目,以「養成」的方式進行音樂偶像選秀比賽,粉絲參與度極為重要,人氣相關數據成為左右比賽的關鍵。不過,近兩年偶像真人秀在媒體市場中如雨後春筍,觀眾對節目要求越來越高,對於不合理的淘汰制度也感到反感,所以隔年的第二季並沒有第一季推出時的轟動與熱度。

《明日之子第二季》中的視頻點讚排行狀況,排名最高者可獲得額外獎勵。(圖片來源/騰訊視頻明日之子官方微博

網路與粉推模式的愛恨情仇

「粉推」模式能帶來商業利益,成功造成熱度,同時改變了偶像與粉絲之間的互動關係。想在選秀節目濫觴的時代脫穎而出,不免得結合網路的便利性與隨手可得性。在人們注意力碎片化的時代,要迅速讓素人成為明星,靠的是節目吸引流量,且從出道前就先培養粉絲忠誠度,用最快的方式走入粉絲的生活。觀眾已經沒有耐心等待選手的導師、評審,慢慢訓練出實力堅強的明星了。加上同質化的偶像團體不斷浮出檯面,個人歌手或偶像要如何抓住觀眾眼睛,是一大難題。像是《明日之子第二季》的冠軍蔡維澤,憑著獨有的音樂風格與人格特質,從默默無聞的台灣獨立樂團主唱,變為微博人數破100萬的明星。在「粉推」浪潮中,以實力、個人魅力被市場接納。

如今,人們大量仰賴網路得知資訊,透過社群媒體追求流行,節目只好打出「粉推」這張牌,運用投票拉攏粉絲,或甚至預設劇本,讓排名後段的選手突飛猛進,想辦法登上「微博熱搜排行榜」,才有機會讓觀眾看見。如此一來,選手的「續航力」更為重要,即使粉絲把偶像推向了市場,在快速淘汰的娛樂圈中,如何站穩腳步不被淹沒,好的作品是恆古不變的利器。在人人都能「紅」的時代,要不停推出新作品以維持稍縱即逝的熱度,才能避免被網路上其他的話題轉移注意力。如果因為人氣高漲而出道,卻無法滿足觀眾對歌唱實力的要求,節目可能會因為推出了「半成品」而失去信譽。

我們無法知道「粉推」模式能持續多久,但它能說是目前眾多選秀節目的必備「良藥」。只是,不管什麼藥,胡亂地服用、大量濫用,都會造成反效果,未來選秀節目該如何拿捏與運用粉絲投票制度,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記者 黃齡萱
我喜歡龍貓、喜歡喝奶茶、喜歡認真的人
編輯 李欣秝
最喜歡的東西是獨角獸
記者 黃齡萱
編輯 李欣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