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旅換宿 外國人的好選擇?
青旅換宿 外國人的好選擇?
記者 陳子與 2018/09/23
Working Holiday顧名思義就是揉合工作和度假的旅遊方式,除了能體驗異國風土民情之外,也能提供經濟上的紓困。工作度假的型態可以分為兩種:支薪或不支薪,不支薪則以其他報酬,如食宿來交換。在台灣,部分青年旅館就選擇雇用願意打工換宿的人,來運作日常事務,如此旅館方能夠省去部分人力成本,且旅客也有免費住宿,看起來達到了雙贏局面。
認識青年旅館
商業的住宿型態有許多種,如溫馨的民宿、包含吃食和住宿的飯店、僅供住宿的旅館、主打設施及服務的星級酒店等,各有其特點。而因應預算有限的自助背包客增加,現在台灣青年旅館的數量扶搖直上。
青年旅館收費較低廉,鼓勵旅客自己為自己服務,房型上也多採用共用房間、上下舖的方式,且共用衛浴,將公共空間的比例提高,藉此促進旅客之間的交流。和其他商業住宿一樣,青年旅館也有前台服務人員及房務人員:前台的工作主要是接待客人、處理訂單、行政管理等,房務人員則像是幕後不露臉的幫手(helper),在清潔打掃、布巾更換的作業上,有不可或缺的功勞,青年旅館相較其他商業旅店,會比較歡迎外國人以短期打工型態擔任房務helper,所以常見旅館內若干外國面孔在退房後忙進忙出。

前台每天會安排該日的工作內容。(圖片來源/陳子與攝)

正式上工前會先細數今天的工作量。(圖片來源/陳子與攝)
helper的工作
來自香港,現在在台灣讀書的張嘉瑩,因為預算問題而選擇在青年旅館打工換宿,問起工作的內容,他回答:「第一天會教怎麼做,然後就可以馬上自己做了,很簡單。」這是因為打工的特性為時間較彈性,對於雇主來說,不太能交付過於龐雜的工作內容,而青年旅館內的每日例行事務,就是清潔打掃、更換布巾等好上手的工作,適合短期打工人員。

備品室有一大批乾淨的布巾。(圖片來源/陳子與攝)
再來是工作時間。旅館的退房、進房時間大同小異,多是早上10點至11之間退房、下午3點至4點進房,所以中間的時段便是打掃時間;不過有些人可能是在大多旅客就寢後的半夜,做公共空間、浴廁的打掃工作,端看旅館方的需求。但按照各旅館和helper簽訂的合約不同,會給予一定的休假日數,張嘉瑩便是七天為一個週期,會有五天工作天及兩天休假,由旅館排班,「我覺得工作量和休假很剛好,不會太累。」張嘉瑩開心地回答。
換宿和外宿的比較
以交通樞紐的台北車站附近為例,青年旅館每床平均價位落在400至700左右,若按照張嘉瑩的說法,等於每個月要支付的住宿費用動輒破萬。而自租套房的話,租金7、8千,再加上水電費及管理費、網路費等雜支,平均一個月的住宿開銷也一樣1萬左右,但和房東簽約通常至少數月,並須事先付押金,所以這個選項對外國背包客來說,並不友善。
以從加拿大來台灣擔任短期美語營教師的Vanessa Liscio為例,主辦單位會提供住宿,但營隊結束後,他還想留在台灣觀光,因此透過朋友介紹來青年旅館打工。Vanessa Liscio和張嘉瑩都提到:「住在這裡可以遇見許多人,真的很有趣。」所以除了省去住宿費以外,得到與許多人互動的機會,是他們認為最值得的。
遊走灰色地帶
儘管打工換宿是個經濟的考量,但其實在台灣上沒有一個專法管理。若依照勞動基準法第22條:「工資之給付,應以法定通用貨幣為之。但基於習慣或業務性質,得於勞動契約內訂明一部以實物給付之。」、「但法令另有規定或勞雇雙方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由此可見,將報酬直接換成免費住宿,並不符合法定貨幣的支付原則;但以實際的免費住宿作為給薪,又符合以實物給付之,且這也正是換宿者需要的,所以若發生糾紛,還是要參照勞雇雙方所簽訂的合約。
實際上,許多外國人持旅遊簽證來台,本來就不允許打工,只要有人檢舉,就會被裁罰。若雇主想合法聘僱外國人打工換宿,要申請居留證及工作簽證,手續繁雜且另需花費,通常不會有旅館願意大費周章。想當然耳,這些換宿外國人也沒有勞動保險,萬一工作中發生意外,將要自己承擔所有傷害。對於沒有勞工保險,來自英國的Eugene Nyunt一派輕鬆地表示:「這個工作(整理床鋪)很安全,沒有保險也無妨,而且如果在英國要事先買相關(旅遊)保險的話,至少要300英鎊。」

Eugene熟練地在床鋪間穿梭,將一張一張的床鋪恢復整潔。(圖片來源/陳子與攝)
旅館的考量
站在經營者的角度,房務人員是極為重要的角色,因為房間的整潔度直接和顧客接觸,若是出現瑕疵,前台人員再懂得安撫也將於事無補,但為了成本考量,除了固定的支薪清潔人員,床鋪的打掃希望交由不支薪的helper負責,目前任職於青年旅館的張洺肴認為:「(工讀)人事成本當然是可以少就盡量少,這樣才能給正職人員更多薪水。」「而且旅館住房率不會每天都100%,所以床位空著還不如給helper。」而且給打工者的住宿費會算比較低,所以這樣換宿他覺得蠻合理的。
而若是helper有特殊專長,可為旅館帶來利益,則促成了專長換宿的可能性,假設一外國人會流利中文,能夠成為前台的助力,就可緩解正職人員事項繁雜的壓力;或某些青年旅館接受短期的表演換宿,就不一定侷限於房務打掃了。

會說中文的張嘉瑩,比起待在前台,還是選擇簡單的打掃工作。(圖片來源/陳子與攝)
打工換宿 換來了雙贏嗎
近年來打工度假的門檻降低,讓許多懷抱異國夢的人拖著一卡皮箱就能走天下,在追求夢想的同時,還是要訴諸理性為自己著想:在旅館內的工作通常非高危險性,但仍有一定程度的風險,若是雇主沒有提供保險,換宿者理應自行投保旅遊平安險或醫療保險,並和雇主充分討論契約內容,評估身心狀況後再出發。若遇到加班,應詳實記錄自己額外的工作時間,要求旅館以金錢支薪或協議其他支付方案。
未來,選擇打工換宿的旅客勢必越來越多,政府若能提高對換宿者的保障,如輔導旅館為換宿者保險,或和其他國家簽定相關合作法案,讓換宿者更容易申請工作簽證,應可有效減少遊走法律邊緣的勞工及雇主。在換宿者有保障、旅館減少成本、政府促進外交的條件下,三方互助互惠,友善的環境便能造就全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