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花 被宣傳拖累的一部電影
煙花 被宣傳拖累的一部電影
記者 翁邦晏 文 2018/09/23
2016年八月新海誠的動畫電影《你的名字》上映,總票房收益達到502萬美元,打破了宮崎駿紀錄後,許多日本動漫便趁著《你的名字》風潮未退之際,也順勢地推出了劇場版,希望能再接續這股氣勢。搭上這波風潮,加上打著《你的名字》的名號,《煙花》也確實打出了不錯的票房,但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平均卻只有5.1分,這是為什麼呢?
與《你的名字》掛鉤 讓人產生過度期待
在電影宣傳期間,預告片便以「《你的名字》原班製作發行團隊,再造票房神話!」、「繼《你的名字》之後的新作」來宣傳這部片,使得看過《你的名字》的觀眾對於《煙花》抱有極高度的期待,同時預告片以華美的畫風搭配日本現下著名的作曲人米津玄師所做《打上花火》,都再再的讓影迷對這部作品產生高度的興趣,因而在上映首日便有1.7億日圓的票房。
然而,與《你的名字》過度掛鉤,不免使觀眾對兩部電影做比較。首先,兩部片都是以愛情作為主線,《你的名字》的故事性較強,其中的隱喻較多,相較之下,《煙花》以開放式結局作結,卻在收尾時,讓人不解結局真正的意涵,且在內容劇情方面,畫面以及台詞的高重複性導致存在既似感。
再者,主角聲優的演出使得某些片段的戲劇張力較難以呈現。在故事性已經相對鬆散的狀況下,情緒波折的地方又無法完整地傳達給觀眾,是造成在電影上映後幾日內便有大量負評的主因,可說情感流露不足成為該作的致命傷。
另外,劇情有許多不合理的畫面。例如:主角典道在看診時,醫生不僅沒看一眼,更在診間內打高爾夫球、女主角在成功約出典道後竟就決定私奔;時間的設定也是個造成疑惑的因素。全劇雖然以時間的不斷重複來表現平行世界,或稱男主角所創造的世界,但在一天的時間軸上,劇中就已經放了暑假、女主角辦理完轉學事宜,接著就到傍晚的煙花祭,最後開學男主角和女主角分離。迅速的跳轉時間線,讓本來結構上就較為鬆散的劇情顯得更不合理,也令觀眾對劇中人物在某些事物的執著感到不解,因此對本作稍有負評。
此外,在新海誠推出《你的名字》之前,就已經有多部以畫風優美的原創作品存在,而反觀《煙花》則是改編的電影,其導演新房昭之的畫風則需要和觀眾有相同的「電波」,加上改編電影的創作自由度並不如原創電影高,部分觀眾也可能因為觀看過原著漫畫或是其電視劇,而造成期待與最終結果有落差。

《煙花》宣傳照(圖片來源/《煙花》官方Twitter)
《煙花》 如果的世界
《煙花》雖然在《爛番茄》上評價不高,但撇除《你的名字》造成的期待落差,仍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故事雖然是以一對年輕少年少女的單純愛情觀作為主線,但更重要的是由一顆玻璃珠串起來,一個如果的世界。
本作將人們後悔時思索的「如果」具象化,並表達了如果不做任何改變,那結果只會回到原點上,而無法解決任何問題。在原著漫畫中如此寫道,「所謂的『如果』,是由我來選擇的啊,不然的話,都將無法前進。」在本劇中,雖然沒有如此直截了當的點題,卻透過車站名稱等彩蛋的方式,將這樣的資訊帶入,而最後酒醉的煙花師將珠子送上天際,所有人都還是在原點上看著散落的無數「如果」,也同樣的讓所有故事回到原點上。劇情開端的「煙花該從下面看?還是從側面看?」變得不再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下次我們將會在哪個世界相遇?也就是接受了改變後,未來將變得如何,這才是該期待的。
「如果」這東西有無數個存在,即使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已經發生,世界也不會因此而終結。在原著漫畫中,以這樣的概念收尾,並且寫下了「這次的『如果』,要由我自己找出來」,相對的,電影則以開放性結局作為引導,以新學期開始時典道並沒有出現作結,讓觀眾留下更多「如果」的想像空間。

《煙花》宣傳照(圖片來源/《煙花》官方Twitter)
名人撐起的一片天 無法挽救風評的頹勢
本齣電影從導演有「原作粉碎機」之稱的新房昭之,乃至配音團隊有櫻井孝宏和花澤香菜等人、主題曲由米津玄師製作,而原著則是由岩井俊二所畫,每一位在其領域都是相當知名的人士,也都具有一些相當出色的作品,因此組合在一起時,確實讓各自的粉絲們十分期待,然而,最終的結果僅以13.2億票房作收,與新房昭之的動畫點影前作《魔法少女小圓劇場版 [新篇] 叛逆的物語》19億票房相比,差了一大截,而同樣與《你的名字》作掛鉤的《聲之形》所創造票房就有23億,更遑論與250億票房《你的名字》作比較。
若從藝術的角度來看,畫面確實十分細緻,然而,正是因為宣傳期與同樣畫風細緻的《你的名字》有連結,導致不論是畫面上、劇情上都與《你的名字》有一定程度類似的《煙花》,最終被《你的名字》響亮的名聲壓了下去,因此可以說是因為媒體影響,導致這部片評價不高,但是,如果從一個單純欣賞畫面,以及了解那種青少年單純「就這一天,我想一整天和你在一起」愛情的角度來評價本片,必定會有不同風味。

《煙花》宣傳照(圖片來源/《煙花》官方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