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spreading 女權還是仇男?
Manspreading 女權還是仇男?
李庭安 文 2018/10/14
想像你在一班人擠人的列車上,一整天的工作讓你疲憊不堪,好不容易有位子坐了,旁邊的男性卻將雙腿張得不必要的開,超出個人位子,擠壓你的使用空間。出於無心、有心,這種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你的心情和權益,可是你曾否想過,也許這種行為不單純是禮數不佳?有一群人解讀出你我都身處而不自知的深層性別與社會含義。

Manspreading示意圖。(圖片來源/李庭安製)
「Manspreading(開腿族)」一詞最先出現於2013年的Tumbler(社群網站)上,特別指稱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將腿張得過開,佔據到他人位置、干擾他人的行為。此詞出現後,隔年又陸續在歐美各國引起關注、掀起爭議以及反對運動;然而最近這個話題又重新引起大家注意。
基進女權者 以漂白水懲罰開腿
今年9月俄羅斯一名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運動份子安娜(Anna Dovgalyuk)和她的團隊,在地鐵上以1比5稀釋漂白水潑向他們認為雙腿張太開男性的胯下,並拍下影片放在她個人的頻道上,藉此向社會喊出他們的主張,他們認為男性雙腿張太開的坐姿是一種「性別侵略」,是對女性的藐視與不尊重,他們在影片中表示:「我們留下辨識性的痕跡,這樣大家都可以瞬間明白這些男人是用什麼部位來控制他們的行為。」漂白水會讓那些男性的褲子胯部出現褪色的痕跡,藉此行為傳達他們的抗議理念。

向「Manspreader」胯部潑漂白水的行動。(圖片來源/YouTube影片截圖)
可想而知,這樣激進的抗議行為已經嚴重傷害到被潑水者,並影響同車的其他乘客,引起很多對「女權運動」不滿的聲音,影片被檢舉、下架。但以結果論來說,這樣的行為雖過於激進,卻成功引起一陣新的討論,也算是達成目的。看到他們這樣的行為,初次思考時無非認為過於瘋狂,但要理解一個瘋狂行為表層下的錯綜複雜,首先我們應該換位思考,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想,而他們又從其中解讀出什麼含義。
又Man又Spread 解讀父權
以「Man(男人)」和「Spreading(開腿)」作組合,顧名思義就是專指男性的行為,其實Manspreading 這個詞在最開始就受到一些不滿的聲浪。有人認為是一種專對男性的歧視,而後又出現「Shebagging(放包族)」一詞作為反擊,抗議女性把包包霸佔在隔壁座位。其實很顯然,不只男性會開腿坐,也不只女性會將包包放在座位上,但這兩個詞的發明,在性別對立和嘲諷的展現卻可稱為標誌性案例。不管是Manspreading 還是Shebagging ,各種行為背後都有其存在的原因,可從多種思考脈絡進行解釋,如性別角度,社會、歷史角度來思考詮釋等。然而,若只將目光聚焦於單一面向,容易產生不必要的仇恨和誤解。
Johnson, A. G.在《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一書中提到:「『父權意識型態』是種男性尊優中心、女性卑劣附屬的價值觀。」然而在這樣的體制下,女性卻甘於身處弱勢角色。最可怕莫過於身處不平等而不自知,傳統社會培養出的性別框架教育我們男性就是要強勢、陽剛,女性就是要順服、陰柔。
基進女性主義者(Radical Feminism)解讀Manspreading 為一種「父權意識形態壓迫」的性別表現,男性開腿的坐姿是在表現男性的性別權力,並且藉此行為壓迫、騷擾、不尊重周遭女性,認定此行為不單單是影響身邊的人,還帶有父權自我中心的沙文態度。基進女性主義者認為自己跳脫了框架,發覺自己身處不公義,然而,雖初衷是在為女權發聲,實則矯枉過正,陷入「仇男的死胡同」。
請不要侵犯我的個人空間
但需為「Manspreading」澄清,並不是「開腿」坐姿的男性就該被譴責,而是指開腿的幅度足以影響到隔壁乘客的行為才是。

美國MTA(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的宣導海報。(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單就開腿坐姿,男性在生理構造而言,因為外生殖器和骨盆構造都與女性不同,因此雙腿閉緊會比女性更不舒適,適度地張開雙腿坐是合情合理。在文化層面,無可否認的,大部分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都曾被要求過坐姿要雙腿併攏、「坐有坐相」,對於男性則相對沒那麼嚴謹。有人說既然反對男人開腿坐,女性若不甘願當然也可開腿坐,但以女性角度而言,開腿坐不但是「受譴責的」,也是「不安全的」,這和生理結構有些許關聯,然而不管生理構造差異還是社會性別期待,都不是將腿開到霸佔多個座位的正當原因。
任何人都不該在擁有自制力的狀況下,對其他人做出不必要的干擾行為。Manspreading 最初就是因為侵犯到他人空間而引起討論,而漂白水行動的影片中,遭到漂白水「洗禮」的男性,卻有好一些人周遭都尚有空位,甚至車廂近乎全空,並沒有影響到他人。就當下環境而言,不影響他人和自身權益的狀況下,要求他人的坐姿就有點超出合理勸導範圍了,並且在未事先勸導的狀況下就向他們潑漂白水,無非是侵犯到那些男性乘客的空間、自由和人權,也讓原本為「女權發聲」變單純具攻擊性的「仇男行為」。
尊重你我她 平等不遠方
漂白水事件打著女性主義的名號,讓一些社會大眾對女性主義產生誤解以及不好的觀感,認為女性主義根本都是「仇男」、「被害妄想症」。隨著時代推移,社群媒體興起,現今還衍伸出「女權自助餐」一詞,意指享受女權所帶來的好處,卻不願意擔負其中的責任,但其實女權主義(Feminism)有多至二十個派別,各自有堅持的主張和立場,如追求法律和形式平等的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又或是批判父權體制的基進女性主義等等,大團體中固然會有行為偏激者,但這不代表女權行動都是不理智的鑽牛角尖者。任何社會運動,即便面對不合理的體制和待遇,也該嘗試先以理性溝通,目標在理解與尊重的基礎下達成新的共識。
女權主義包含許多愛、理解、平等和正義的聲張,從19世紀末到現在都有人不斷在努力,從女性投票權、勞工權益到反社群媒體上的性別羞辱等,不只是為女性,也為男性。在協調和溝通中求進步,跳脫框架,回歸人與人之間該有的平等和尊重,而非加深彼此的仇恨和不理解,一同為人類文明打造更美好的理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