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期

讓夢轉動 街頭藝人楊元慶

「原來我的超能力叫做溜溜球」,一窺街頭藝術家楊元慶精彩的表演人生。

讓夢轉動 街頭藝人楊元慶

陳希妍 報導  2018/11/04

「我是楊元慶,來自台南,我是一名街頭藝人。」

一陣歡呼伴隨此起彼落的掌聲,第一階段表演結束後,人們紛紛上前打賞。我像個小粉絲一樣,在人群中尋找偶像。十月底,飄起秋風的台北華山街頭,已有一股寒意,楊元慶坐在台階上享受片刻的休息時間。穿著短袖的他滿身大汗,如經歷一番激烈賽事的運動員。這就是楊元慶的生活,每個禮拜,無一例外,竭盡全力帶給觀眾一場場的溜溜球盛宴。

在街頭這個戰場上,小小的溜溜球就是楊元慶的必殺技。(圖片來源/陳希妍攝)

傾注十年歲月 實踐幼時夢想

自書香家庭長大的楊元慶,有個從事教職的爸爸及擔任書法老師的媽媽。「我第一顆溜溜球是用一張一百分的考卷跟我爸爸交換的。」身為長子的他,從小父親便為他畫好人生藍圖,台南一中到台大醫科,成為一名醫師。然而,因一個念頭,楊元慶走向了另一條路。

國中時期,楊元慶沉迷於卡通《超速YOYO》,溜溜球在他眼中是個極其神奇的小玩意,驅使這顆球不停旋轉的神祕力量深深吸引著他。當時網路並不普及,只能靠著研讀所謂的溜溜球秘笈——玩具背後的說明書。楊元慶笑說自己很「中二」,總想透過這些分解圖、教學玩法,模仿卡通裡的招式。

熱愛溜溜球的楊元慶,蒐集超過200顆球。(圖片來源/楊元慶提供)

面臨多次課業、考試的挫敗,楊元慶和大部分學生一樣,時常感到前途迷惘,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我真的有那麼不好嗎?」他這樣問自己。直到升國三的暑假,偶然看到一部日本溜溜球大賽的影片。

「原來卡通畫的都是真的,而且卡通畫的都是最基礎的招式,還有更難的。」此刻的溜溜球,在他心目中不再只是個玩具,而是代表楊元慶與眾不同、無可取代的象徵。他瞞著父親偷偷從台南搭火車到台北參加溜溜球交流會,且靠自己的努力拿到台灣溜溜球比賽冠軍。然而,他的人生卻未因「冠軍」兩個字改變。加上了這個頭銜,在父親眼中,他仍是一位「不務正業」的學生。

「今天晚上要不要跟我去愛河?」一位溜溜球前輩問他。就在這個大學聯考迫在眉睫的時間點,17歲的楊元慶在高雄愛河踏上街頭表演生涯的第一步。時光一轉,今年,正是27歲的楊元慶街頭表演十週年,他邀請這位最感謝的人吃飯,「十年兩個字,我們用了好久的時間才把他走完。」說到這他不禁哽咽,雙眼直視著前方,似乎是回想起那個美好又雋永的夜晚,感動地說不出話來。鬆手,放線,楊元慶的溜溜球一轉就轉了一輩子。

相隔異地 手中的線依然牽繫著

考上台藝大戲劇系,楊元慶隻身一人到台北生活,同時持續他的街頭表演旅程。畢業後,父親還是難掩心中的擔心,常常寄送學校教程、高普考簡章,希望他平日有份穩定的工作,假日再當街頭藝人。然而,怕壓縮練習的時間,楊元慶依舊堅持做「全職」的街頭藝人。手臂上的傷痕是辛勤練習的證據,他強調「每天」很重要,有時甚至一天練習七、八個小時以上,一睜開眼就是溜溜球。

即使獲得多次比賽佳績、受邀中國達人秀,甚至創下金氏世界紀錄,楊元慶仍認為自己就是一個不能讓爸爸抬起頭的兒子。雖未強烈反對,但也沒有口頭或行動支持,這使他更加好奇,抱持著「默許」態度的父親內心的真實想法。直到在一次廣播節目上,主持人call out(連線)給父親,並讓他在旁戴上耳機偷聽。熟悉的聲音從耳機中傳來,卻說出不同於以往的話,「因為他到現在每個禮拜都去當街頭藝人」。原來,並非是那些榮譽,而是十年來的堅持與熱情打動了父親,他感慨地說道,其實爸爸一直默默地支持他。

每場表演結束,楊元慶會拿出一個貼著正方形四角春聯的箱子,上面的書法字體「美夢成真」是由媽媽親筆書寫,一撇一捺也化為他站上街頭的力量。(圖片來源/陳希妍攝)

「街頭」就是他的舞台

14歲的楊元慶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溜溜球高手,24歲時的他辦到了。現在楊元慶已擁有許多「溜溜球方程式」,但他並不想只展現那曇花一現的高難度動作,更希望利用另一種方式留住觀眾的目光。就如數學家,在學完所有公式後,接下來要去解自己想要的題目,去研究人類都沒有發現的一個謎。對他來說,這道未解的謎題便是「表演」,平時在公園練習,做出再厲害的花招也不會有小朋友歡呼喝采,但站上街頭一切都不一樣了。

「把人全部聚集在一起變成一個圈是一件超級有成就感的事情。」他感謝每個人願意停下腳步的觀眾,陪他一起完成表演。他謙虛地說,現階段自己只了解表演的冰山一角,很想探究它的全貌。例如:表演時楊元慶喜歡人們圍繞著自己,但有次政大在華山舉辦金旋獎音樂比賽,現場來了許多「文青」,他以「傲嬌」形容當時的觀眾,「叫他靠近就故意不靠近,那天真的是很黑暗。」類似的突發狀況,時時刻刻考驗著他。

楊元慶在表演中加入搞笑元素,當害羞的觀眾不敢拍手、尖叫時,他便由一本正經的表演者,轉為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訴者,甚至擁抱觀眾「討拍」。(圖片來源/陳希妍攝)

「每一天都想要放棄,心裡想我可不可以重來,為什麼跟我setting(預先設定)的不一樣?」他激動地說道,在街頭每分每秒都得繃緊神經,觀眾並不是買好票、坐著等表演,他們隨時都可能站起來回家。而每次演出都是在學習如何跟觀眾互動,累積「玩」表演的經驗。

翻轉環境 讓他的故事成為你的養分

正因為站在街頭才知道街頭的苦,楊元慶說街頭表演賺的都是「血汗錢」,節省的他會將90%的打賞都存起來。他也提到目前台灣街頭藝人的生態仍不完全,街頭藝術家在一般人的眼中或許只是「有才藝的乞丐」,這樣的社會價值觀可能使很多人卻步於在街頭實現自己的夢想。因此,他又為34歲的自己訂下一個新目標。

去年,楊元慶和其他街頭藝術家成立台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擔任副理事長的他致力於向政府發聲,爭取街頭藝人的權利。而該協會正推動「街頭作品實驗室計畫」,期望集結眾人的力量,在明年舉辦台灣自己的街頭藝術節,「我希望下一個十年能讓大家為台灣的街頭藝人感到驕傲」。

楊元慶至今已完成300多場演講,傳遞夢想的能量。(圖片來源/楊元慶提供)

走上街頭,楊元慶很感謝當初勇敢做出這項決定的自己。「現在表演已經不是為了我一個人,而是為了更多人。」他帶著溜溜球,走遍全台校園進行演講,以自身經歷鼓勵坐在台下曾和自己一樣對未來徬徨的孩子們。獲得眾多非凡殊榮的他,仍在小小的街頭,用最親近的姿態,告訴經過的人們夢想其實並不遙遠。

楊元慶,是一位街頭藝人,他用小小的溜溜球轉動遠大的夢。

記者 陳希妍
Too old to cry, too young to die.     —《 變了好多》
編輯 洪蜜禪
喜歡貓咪,希望成為自由自在的人類。
記者 陳希妍
編輯 洪蜜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