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期

照片的故事 我的故事

照片、拍照之前和之後的大小事,還有我的故事。

照片的故事 我的故事

唐承安  2018/11/04

喀嚓響聲 瞬間成畫

大一的時候,我對我的父母說:「班上好多同學都有一台相機,我也可以有一台嗎?」
大二的時候,我對我的前一屆社團幹部説:「我有相機,你要讓我來拍嗎?」
幾個月前,我的拍照夥伴(也是這篇文章的編輯)對我說:「要不要一起找人練拍人像?」
於是,拍著拍著就到現在了。

還記得我小時候是喜歡畫畫的(這裡指的小時候是高中以前)。不過我嫌它太慢,而且看不見結果。但是拍照就不一樣了,拍照很快,喀擦喀擦地轉眼間幾十張幾百張就咻咻地存進記憶卡裡。創作當下,我不必太在意自己的筆法是不是正確的,因為所有的景物都呈現在眼前。我所要做的,就只是在觀景窗裡選擇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這種迅速的創作模式讓我很快地投入了拍照的懷中。當然,我還是需要調整光圈快門感光那些設定,後製的時候也還是需要注意很多不同的參數。不過,照片還是在那裡,做錯了有回復的快捷鍵,不喜歡還可以重來。這些對我來說,都是畫畫無法達到的。

我的作品 留給你

在已經歇業的市場發現一盞尚未熄滅的鎢絲燈。室內的溫暖與室外的冰冷呈現了強烈的對比。(圖片來源/唐承安攝)

這一組照片是在台北萬華區(整個台北我最喜歡的地方)所拍攝的。我從很久之前就很想要拍這種有復古感的作品。那時正值暑假與開學的交界,子與(照片中的模特)也剛好在台北打工換宿,於是就非常隨興地約了一起逛街兼拍照。子與有大眼睛和深得像海溝的雙眼皮,還有跳脫的思維,在我看來很適合這樣的主題。我們也嘗試了很多像上圖一樣匪夷所思的Pose。

新竹千甲里附近的運動公園在夏秋之際長滿了比人還高的芒草,搭配著新竹的狂風,很適合拍照。(圖片來源/唐承安攝)

十月十三號,正是新竹的風開始發狂的時候。老大(照片中的模特,本名劉翊安)約了另外一個學長、我同學和我一起拍照。那天我不用煩惱任何事情(除了在去程帶錯路之外),因為學長和老大都太強了,我就只負責瘋狂按快門還有試圖跟上老大千變萬化的各種Pose。經過簡單的後製,就得到了這些美美的照片了。順帶一提,在相機中的白平衡設定中使用相機預設的「閃光燈」模式,可以為照片增加一點粉嫩、溫暖的感覺喔。

夜裡的富錦街,散發著「電影感」的氛圍。(圖片來源/唐承安攝)

星期六,很不空閒的星期六。是我擔任喀報總編輯那一週的星期六,大三生活忙碌的步調似乎到達了巔峰。原本的富錦街應該是悠閒的,但是我的照片好像映照出我的心情,變得有點哀傷,有點寂寞。但是就算如此,彥彤(照片中的模特)還是很好地詮釋了我所想要的樣子。

這些作品都帶著我的感情,還有我最近的遭遇。但我仍相信羅蘭巴特所說:「作者已死」。它們帶給你什麼樣的感受,那就是那個樣子了吧,我也管不著了。

後記

每一次拍攝前要準備的工作其實很多,探查地點、擬定主題、畫草圖、準備道具...等,沒有任何一件事是有趣的,特別是在拍攝前尋找合適的地點,前一天從早到晚像個怪人徘徊在同一個街口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另外,在拍攝時,幫自己準備50到100張不同動作的相片,除了讓自己安心之外,也能讓模特更好地進入狀況。

拍攝前探查當地的街景是很必要的。(圖片來源/唐承安攝)

每次拍攝前所繪製的草圖。(圖片來源/唐承安)

事前觀摩其他攝影師的作品可以確保拍攝過程更加順暢。(圖片來源/截圖自Pinterest

當拍攝完成,就會進入後製階段。雖然在規劃時都已經想好照片的風格,不過要真正完成理想中的樣子,還是需要不斷嘗試。

照片原本的樣子與後製後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圖片來源/唐承安攝)

照片都是在這個學期還有暑假慢慢完成的。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創作理念,單純地記錄下自己除了忙碌的課業之外,仍持續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最後,感謝劉翊安學姊(老大)、汪彥彤和陳子與。他們分別是照片中出現的三位美美的模特。

縮圖來源:唐承安攝

記者 唐承安
可不可以就讓我靜靜的拍照
編輯 洪蜜禪
喜歡貓咪,希望成為自由自在的人類。
記者 唐承安
編輯 洪蜜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