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第304期
- 火箭升空 射出台灣太空夢
火箭升空 射出台灣太空夢
「我們的夢想,在平流層之上!」以太空為目標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RRC)於今年(2018)12月1日發射火箭,目標高度為一千公尺。
正式發射一個月前,需要多次前往寶山試射場進行引擎性能測試。(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由於裝載高濃度雙氧水的火箭引擎非常危險,需要以繩子固定於車廂內。(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前端人員負責架設引擎與測量儀器。(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後端人員透過電腦監控引擎推力、壓力,並蒐集數據以便後續調整改良。(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正式發射前兩周,進行火箭箭身的組裝。(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必須檢查火箭每一節內部結構的狀況。(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把火箭固定於支架上立起,完成正式發射前的室內組裝。(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正式發射當天,工作人員把火箭載到預定發射場──新竹香山濕地。(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乘坐蚵車前往溼地中央架設火箭。(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工作人員齊心協力進行發射準備工作。(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吳宗信(左)在一旁監看並指導操作流程。(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此時,岸邊聚集了大批民眾一同來見證火箭升空的那一刻。(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有不少共襄盛舉的民眾於留言板留下姓名,並給予團隊鼓勵。(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火箭進入最終確認程序,並陸續進行人員撤離。(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發射結束,撿回落地的火箭身進行清理。(圖片來源/呂奕廷攝)
Previous
Next
火箭升空 射出台灣太空夢
呂奕廷 報導 2018/12/02
由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吳宗信等人成立的前瞻火箭研究中心(Advanced Rocket Research Center, ARRC),在這六年來致力於研發以射入太空為目標的火箭,並期望透過台灣自製火箭帶動高科技技術的研發,改善以低薪代工為主的產業現況。
事實上,每一次的正式發射背後都需要投入龐大的時間與精力,不斷地測試引擎效能、改善各部位的參數,以期望在正式發射時將錯誤率降到最低。這次的發射過程十分順利,但是回收部分卻不盡理想,原本應該要在空中撐開降落傘的回收段太晚分離,導致直接摔落地面,而且整體發射高度也不及原本預期的一半。雖然不一定每次發射都能成功,但透過不斷地修正改進,相信總有一天台灣的太空夢一定會實現。
 |
記者 呂奕廷
喜歡吃牛肉麵,但是吃不起只能吃沒肉的湯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