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第303期
- 織繡、布匹與夢 「布博」
織繡、布匹與夢 「布博」
2018年11月10號至11號,布博(nunohaku)於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展,在色彩、織繡與布之間,裁紉出創作者的夢。
每個攤位都會製作自己藝術風格的小熊,上面有代表攤位編號。(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參展者精心擺設、展出,吸引民眾參觀選購。(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部分攤位有體驗工作坊,讓民眾在體驗中學習。多隻手合力將絲網板壓穩。(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由小朋友繪製圖案,與創作者共同完成印刷作品。(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布博」提供創作者和大眾直接的對話空間,能親自介紹作品和理念。(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不少攤位會擺放製作流程卡,介紹傳統工藝、技術。(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創作者福山みき(Miki Fukuyama)用「絲網印刷」技術創作色彩鮮豔,熱鬧、慶典風格的作品。(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朝武雅裕(Masahiro Tomotake)與妻子運用傳統「泥染」技術,以日常所見為靈感創作。(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除了印花布料創作,還有許多手工藝品、飾品。(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羊毛氈工作坊。創作者緒方伶香(Reka Ogata)(右)示範羊毛氈製作。(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台灣黑熊作品展示。伶香選用瀕危動物作主題,希望集聚大眾對議題的關注。「雖然這些動物都笑者,但十幾年後可能再也看不到了。」(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布博」展場分成兩個空間,活動接近尾聲仍有不少人。(圖片來源/李庭安攝)
Previous
Next
織繡、布匹與夢 「布博」
李庭安 報導 2018/11/25
「布博」於11月10號至11號在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開展,共有三十四個攤位,三十二組來自日本、兩組來自台灣。除了創作者的作品販售,現場還有如「絲網印刷」、羊毛氈製作的體驗活動。
在各攤位美麗的工藝品下,也承載著一層意義。雖攤位多為日本創作者,但透過放置有著生硬中文的介紹卡,又或是個攤位翻譯比手畫腳的介紹等,創作者展出不只作品,還有傳統工藝技術的保留精神,想傳達的理念訊息,集結成對未來的夢。
縮圖來源:李庭安攝
 |
記者 李庭安
8點後盡量不要進食,如果可以我想要23點前睡覺。
|
編輯 翁邦晏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喀報的無盡的輪迴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趕稿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