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之路從襪子開始 楊慧淳
設計師之路從襪子開始 楊慧淳
汪彥彤 報導 2018/11/25
擺在衣櫃裡那不起眼的襪子竟可以製成這麼精緻可愛的娃娃?這是在看過楊慧淳的作品後你會有的驚訝反應。現是一名手作設計師的她,當初辭去待了十年的幼教老師一職後,義無反顧地埋首於襪子堆中創作,儘管一開始身邊長輩大多不看好,最後她仍以熱情與毅力擦亮自己的品牌。
結下與襪子的緣
當時就讀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的楊慧淳,發現襪子顏色繽紛且取材容易,另外,材質彈性所以方便塑型,因此她決定在教具設計比賽中利用襪子製作獨樹一格的教具,因為從來沒有人這麼做過,所以令評審眼睛為之一亮,最後贏得好名次。誰會想到,那時候的一個小事件,成為一顆種子,在她的人生旅途裡漸漸萌芽。

襪子從大學開始在楊慧淳的生命裡扮演重要角色。(圖片來源/汪彥彤攝)
畢業後很順利地進入公立幼稚園教書,而工作之餘的時間都拿來創作,她喜歡用襪子做娃娃,做完後拍照上傳部落格並分享自己的心情札記。偶然一位網友留言想買她的作品,當下,楊慧淳被考倒了,從來沒想過有人願意買自己的東西,更沒想過要賣多少錢,於是決定把娃娃寄給對方請他自行評估價格。後來陸續有人向她購買,直至某天,另一位網友將部落格上的內容分享給出版社主編,「就這樣誤打誤撞的,我在教職期間出了三本襪子娃娃的書,作品的收入和版稅都捐給了公益團體,這樣的力量或許不夠,但我會繼續堅持。」楊慧淳給了一個溫暖的微笑。
而在幼稚園教書時,因為希望學生更能投入課程之中,所以親自設計各式各樣的教具。在看到不斷推陳出新的創意後,學生一句「老師,我們也可以來做嗎?」如醍醐灌頂似的點醒了她,如果學生也能一起玩手作,那豈不是更有意義?於是她著手研發孩子也可以做的娃娃,就算不用針線也能完成的作品,「免縫娃娃」就此奠基。娃娃的身體由襪子裡塞棉花而成,接著以一種名為QQ線的彈性線代替針線收口固定,最後剪貼不織布製成五官及裝飾,這樣的設計讓孩子更好了解與操作。

楊慧淳解說免縫娃娃的製作技巧。(圖片來源/汪彥彤攝)
孩子 為作品帶來多元風貌
孩子的出生是楊慧淳人生的轉捩點,長輩希望把孩子留在家鄉彰化照顧,但楊慧淳卻在北部就業。她不想與孩子分開所以毅然決然放棄穩定工作。「生活省吃儉用就好,換到陪孩子一起成長比較重要。」她堅定地說。雖然辭掉工作時身邊親戚多有微詞,認為她輕易丟了鐵飯碗,但,因為有母親和老公的鼓勵與支持,她得以在創業初期擁有滿滿的勇氣與能量。
「孩子漸漸長大後,我的創作就跟著她有不同的走向。」仔細去看楊慧淳的作品,會發現主題很迥異,花椰菜娃娃就是一有趣的例子。女兒因為討厭吃花椰菜,所以決定帶著她一起做這款娃娃,試著改變她的想法。當然,不單單只有手作這個環節,她們母女倆一起上網找相關的知識性資料,接著到市場認識花椰菜,最後才動手玩創意。因為有幼教老師的經歷,她總希望手作不僅僅是把作品完成就好,必須有知識以及生活經驗的融合才能使得整個過程更有意義且更完整。很神奇的,女兒把做好的花椰菜娃娃送給同學並說:「這是我最愛的蔬菜。」孩子的需求成為她創作的一大動力,在身兼母職後,楊慧淳才真正意識到親子互動是可以好好發展的一個方向,因此將手作娃娃設計成親子可以同樂的課程。
楊慧淳開的課遍布全台,在講解親子手作時,她總跟家長說:「創作的過程中去聽聽孩子的想法,了解為什麼他那樣剪那樣黏。」在親子的這段互動過程裡,希望帶給他們一段更親密更抒壓的時光。創業中的這些教學經驗彷彿帶她回到幼稚園教室,唯一不同的是,從前面對的是學生,現在是客戶。轉職初期她有點後悔,想回學校教書,認為當時與學生朝夕相處很幸福,看著他們從無到有的成長、進步很有成就感,然而面對客戶只有那一、兩個小時,還沒來得及把名字記住就成為過客,兩種模式落差很大。「後來我調整心情,覺得我有辦法讓她們親子藉由手作而感情變好,那目的就達成了。」她發現藉由自己的設計,孩子和父母親的距離更近了,看見親子互動變多的那一刻,她深知自己的決定以及努力的方向是對的。
「兩樣不同東西湊在一起就是創意。」
今年十二月,台中國家歌劇院邀請楊慧淳進駐教授手作課程。雖然平時就有接洽學校、公司行號或公家機關這類比較大型的案子,但能夠成為第一個在歌劇院上手作課的品牌,興奮與期待在她臉上表露無遺。然而,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會發現這一切並非一蹴可躋。很多人好奇為什麼用了十餘年的品牌名稱「卡哇伊襪娃娃」要在近年改為「好時光玩手作」,她娓娓道來:「襪子娃娃再怎麼變都差不多那樣,人家邀約一兩次就不邀了,那時候覺得很可惜,於是把襪娃娃結合不同素材變成各式手作。」這樣的轉型是很大的里程碑,原本的娃娃結合LED燈後變成聖誕佳節裡閃耀的花圈或夜燈,結合清水模後製成可愛簡約的植栽,娃娃除了可愛療癒外,也多了幾分實用性。自然而然的,來自不同領域的邀約漸漸增加,人氣也在轉型後慢慢累積。
能夠轉型成功,關鍵在於楊慧淳不間斷地學習,她強調:「我每年都會找一樣新東西去進修,一開始並不會設限要把它發展成怎樣,因為得把它學精了才能想到新點子去結合娃娃。」這時的楊慧淳像極了一名求知慾旺盛的學生,吸收內化後絞盡腦汁讓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同時把艱難的技術化簡成孩子也能上手的手作體驗,將品牌不斷進化,符合市場需求。

楊慧淳不斷將娃娃款式創新。(圖片來源/楊慧淳提供)
慢下來 用心體會創作
「很多東西是需要慢下來用心體會並享受的。」楊慧淳秉持這個信念去經營人生。被忙碌的工作追著跑時,她會找一個空檔運動或者放空,慢下來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以致激發更多靈感。做過市場調查後,她發現其實襪子娃娃至今在國外並沒有很常見,因此有其發展空間,至於是否要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她揚起嘴角羞羞地答:「目前我正一點一滴地累積能量,先把台灣的部分做好,接著就等待好的機會。」她不疾不徐,只想把品牌的品質顧好,能夠讓更多人看見當然是一直以來的目標,但更重要的是,她期盼著,人們在體驗課程後能在心裡埋下一顆創意的種子,以生命來澆灌它,為生活帶來愉悅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