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期

你有拖延症嗎?

每個人的人生幾乎都有拖延的情形發生,不管你是學生、上班族或是大老闆,大家都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不斷地在拖延,以下將探討拖延發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法。

你有拖延症嗎?

李欣秝 文  2018/11/25

你常常喊著要減肥卻總是一拖再拖?總是以自己忙碌為藉口,拖延養成運動的習慣?報告總是拖到截止日前才開始臨時抱佛腳嗎?如果你對上述情況感到熟悉的話,那你可能就有拖延症。拖延給人的感覺通常是因為懶惰、缺乏紀律。但其實真正造成拖延的原因並不單純,有些拖延身不由己,其實是你內心的恐懼在搗蛋!

是延後還是拖延?

拖延,英文「procrastinate」,定義是「暫緩、延後」,是由兩個拉丁字組成的:「pro」,意指「移向」;「crastinus」,意指「屬於明天」,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移到明天」,也就是改天再做的意思。大家常不知道如何區別真正的拖延和稍後處理。有時候我們只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所有的事。你一定有所有的事全部擠在一起的經驗,這時候我們就必須做出取捨,不可能每件事都準時完成。在這種情況下,生活中雖然有些許拖延,但是造成的影響卻微不足道。

真正的拖延是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拖延當下的快感,在截止期限到來時,取而代之的是痛苦,而且可能比你按時完成的痛苦還要加劇。在《拖延心理學: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還是身不由己?》一書中將這裡的痛苦分為兩種,一種是拖延者內心的煎熬,他們感到憤怒、後悔,甚至是強烈的自責。在旁人眼中,他們表面上看不出問題,但是實際上他們內心卻感到很挫敗,他們覺得自己無法完成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而無法原諒自己。

另一種是外在的後果,有些後果很輕微,比如你忘了在限定時間內繳停車費而被收取的小額罰款。不過很多拖延者往往因為拖延對他們的學業、家庭和事業造成嚴重的受創。拖延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計策,它讓你不用去面對自己不擅長的事物。雖然看似暫時給了你一個避風港,但是你卻必須在往後的生活中為此付出極高的代價。

拖延是人之常情。(圖片來源/李欣秝製)

拖延症患者的時間觀念

拖延週期。(圖片來源/李欣秝製)資料來源:《拖延心理學》

拖延者從開始行動到真正完成任務,這期間經歷一連串的想法和行為,稱為「拖延週期」。拿交報告來說,階段一,你通常自信滿滿,覺得這次一定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因此不急著開始。過了一段時間,報告進度還是零,你開始感到擔心,便進入到階段二。這時早點開始的時機已過,慢慢開始感到壓力,但離截止日還有一段時間,因此還抱著樂觀的態度。

階段三,隨著時間的流逝,取代樂觀的是不祥的預感,你開始想:如果我一直無法開始,會不會就來不及交了?階段四,雖然感到內疚,但還是抱著最後一絲希望,期望能有奇蹟發生。階段五,開始反省自己,是不是缺少了什麼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例如:自律、智慧等。階段六,你開始思考的是究竟要堅持把它做完,或是直接放棄呢?

階段七,在壓底線完成報告後對自己說:「我再也不拖延了!」。拖延週期在你立下絕不再犯的誓言下結束,但多數人往往不學乖,還是會再重蹈覆轍。

拖延 阻礙自我的煩人精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們總是被預期有亮眼的表現。背負著眾人的期望,巨大的壓力慢慢將你吞噬,因此拖延成了你最好的藉口。「如果我有足夠的時間,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拖延讓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比自己表現出來的還要好,所以只要拖延,就不用面對自己能力的極限。

另類的拖延也會影響你的社交生活和人際關係。假如每次分組報告,因為你的拖延讓小組的進度落後,在期限的壓迫下,大家只好幫你完成原本應該是你的工作。幾次後大家厭倦了幫你收拾爛攤子,漸漸的沒有人會想再和你同組,朋友們也因為你的壞習慣和你漸行漸遠。相同的道理也可以應用在職場上,這樣的人在公司裡是會被唾棄的,這個惡習讓你變得毫無競爭力可言。

你是如何變成拖延症患者的?

對很多人而言,拖延開始於求學階段。那時期是我們進入社會的跳板,我們被以成績區分好壞,而自我認同也在此時發展,老師、同儕對待你的方式影響著你。這是許多人長大後還是以兒時大家看待他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原因,儘管多年後你已經有所成長,你還是寧可一拖再拖,也不願冒著失敗而被看不起的風險。大家對你童年的既定印象讓你變得不敢展現自我,害怕自己不被接受,所以用拖延逃避這個世界、逃避自己。

另外家庭的態度也是拖延的成因。在《拖延心理學》一書中,也提到五種家庭傾向和造成拖延的恐懼心理有關,分別是施壓、懷疑、掌控、依附、疏遠。每個家庭多少都會有這些傾向。最常見的例子就是父母對孩子課業上的高度期待,「你這麼聰明,一定做得到!」在各種場合被父母誇大的讚美,小孩淪為父母炫耀的工具,而這時如果你達不到那個標準,便會讓你的父母丟臉。這樣的壓力壓得你喘不過氣,因為你知道自己並沒有那麼好,漸漸地你開始用拖延來當作你表現不如意的藉口。換句話說,不良的家庭關係可能會抑制孩子的自尊心發展,逼迫他們用拖延來躲避。

造成拖延的五大家庭傾向。(圖片來源/李欣秝製)資料來源:《拖延心理學》

五種拖延者類型 你是哪一型?

你是哪一型拖延者?(圖片來源/李欣秝製)資料來源:《拖延心理學》

你是哪一型拖延者?(圖片來源/李欣秝製)資料來源:《拖延心理學》

改善拖延 從克服內心恐懼開始

回想求學階段的你,是否在課業上有拖延呢?當你面對桌上一疊厚厚的書要讀,那些艱澀的字句或是抽象的數學符號是否讓你頭疼?這時候放下書本,轉攻一些不用費心理解的搞笑影片,是很多人的選擇。反正拖到最後再做好像也無傷大雅,甚至有時候你用很短時間趕出來的報告比你花費一整週的還要出色。因此你便始終抱持著這種心態,永無止境的重複拖延週期。

交通大學的黃同學表示,每次考試都會拖到最後才開始讀,往往沒辦法複習的很周全,但是因為最後都有在及格邊緣,週而復始也就變成一種習慣,每次成績低空飛過也算是一種另類的成就感。維持這樣的心態,或許你可以僥倖的度過每次的期中考,可是出社會後,是否每次都能這麼幸運呢?

在這嚴苛的社會,你的表現就等同於你的能力,因此你用拖延來掩飾你不如預期的表現,久而久之,拖延讓你沉浸在當下的快樂,你卻絲毫沒有發覺拖延已經變成一種自我阻礙。下次當你又想要拖延時,內心的恐懼可能又讓你遲遲無法動工。這時想辦法跨過那道門檻,你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管理拖延的十二項技巧。(圖片來源/李欣秝製)資料來源:《拖延心理學》

減少對拖延的依賴,用全新的觀點去看待不完美,才不會在拖延鑄成大錯後悔不當初。

記者 李欣秝
最喜歡的東西是獨角獸
編輯 蘇嘉薇
想當一隻每天睡20小時的無尾熊。
記者 李欣秝
編輯 蘇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