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期

《攻其不備》 化解黑白對立

《攻其不備》對於這個題材的描述表現出無力解決現況的無奈感,即使我們一再的將這些社會問題提出來討論,討論其原因解決辦法,但實際上的改變卻是微乎其微。即使現實狀況令人充滿無力感,事實是,我們無法改變全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攻其不備》 化解黑白對立

記者 陳羽涵 報導  2010/10/17

在台灣的街頭地下道 ,看到緩步跛行而來的街友遊民 ,你會有什麼反應?!是厭惡地閃躲身體、悲憐地眼神投射,抑或又是反射性低頭快步,上述的種種反應在台灣社會的型塑下看來合理且無心,但是在《攻其不備》裡蓮安.杜希親身實踐地告訴我們,我們可以做的不只這些!

蓮安.杜希在創造麥可.奧赫價值的同時也創造了自己的價值!(圖片來源/奇摩電影)

 

惻隱之心 成就足球明星

《攻其不備》改編自麥可路易斯撰寫的同名原著《The Blind Side: Evolution of a Game》,為真實故事改編,內容描述美式足球明星麥可奧赫的真實故事,從小生長在有13個兄弟姊妹的大家庭,卻因母親吸毒問題而被迫分離,輾轉流離於不同的寄宿家庭,然而,在冬季街頭上遇上杜希一家人,杜希家的女主人蓮安看到在天寒地凍的夜裡僅穿著短衣短褲的麥可,即使兩人互不相識,蓮安仍是邀請麥可到家中過夜 ; 即使兩人的背景身分南轅北轍,蓮安仍是深深地被麥可的單純打動。杜希一家不僅在現實生活中接納麥可成為他們的一份子,也幫助麥可在橄欖球上發揮自然的天賦,杜希一家人也因麥可的加入對人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

擁有近百家的連鎖速食餐廳和做為室內設計師的白人夫婦遇上來自貧窮落後地區的黑人麥可,會譜出什麼樣的生命樂曲?!一般而言,大眾會認為杜希夫婦將麥可從深不見底的深淵裡拉了上來,教育他、提拔他,給予他不一樣的人生,事實上也確實是如此,然而更激勵人心的是,對杜希一家來說,麥可的加入也為他們的生命添上了一道彩虹,麥可用自己的單純和美好告訴世人,黑加白可以為自己的生命畫上更美麗的色彩。蓮安面對同處於上流社會好友的質疑和疑惑,以一句〝Shame on you.〞回應一切的紛擾;即使是處於青春年華的白人少女柯琳絲也不懼同儕間的蜚語,勇於接受自己的黑人哥哥,而S.J.更是將自己對於美式足球的熱情全然傳遞給麥可,陪伴他,給予他自己所認知的美好,西恩則是在過程中為善不欲人知,默默地用行動將麥可納入自己的羽翼底下,與其說蓮安的善良感染了全家人,到不如說是家裡的人原本就有同蓮安一般的惻隱之心,家庭的教育影響之深,在電影中完全表現出來,如果沒有蓮安成功的家庭教育,那麼在蓮安將麥可收留在家裡時,家中的成員早就會一個一個的表達他們的抗議,因為蓮安愛她的家人,一旦家裡人堅決反對,麥可也就沒有機會可以住在他們家。

杜希一家用行動實踐跨越種族與血緣的關懷。(圖片來源/奇摩電影)

 

描繪真實 不流於庸俗

現代電影多半強調聲勢磅礡的場面浩大,而像《攻其不備》溫馨勵志的電影許多也多半流於庸俗濫情,然而《攻其不備》整部電影所散發出來的卻是全然真摯的情感,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改編自真實故事,正因為是事實,所以令看的人更覺得不可思議,在今天社會充斥著冷漠人人自危的氛圍下,竟然還有像蓮安這樣的人,願意以全然無私的心胸,將一個跟自己完全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視同家人一般對待。蓮安內心擁有的部分,正是我們今日大家所缺乏的,不禁令人捫心自問,自己可以做到這樣嗎?!然而,這是一個沒有對錯的選擇,蓮安的行為在現今社會而言有其相對的危險性,只是其危險性被電影包裝所淡化了。

而另一真實的原因則是劇中對於現實社會的描繪十分寫實,雖然在蓮安的跨越種族的關懷部分著墨許多,但也藉由蓮安的上流好友道出現今仍有白人種族意識,在他們的眼中,荒謬的『白人的原罪』仍存留在他們心中,而麥可的親生母親即使嗑藥成癮,過著荒謬的生活,然而在內心深處仍保有對麥可的關懷,保護他免於接觸醜陋的事物。在《攻其不備》中的角色不僅只有著單一的特質面向,他們向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一樣多采多姿,沒有絕對的錯與對,十分的振奮人心。

 麥可的人生面臨許多無法抉擇的無奈,是社會上多數黑人的縮影!(圖片來源/奇摩電影)

 

根深蒂固的種族主義

生活在一個種族主義長期作祟的世界,時常會不禁將許多看似單純的美好將種族主義聯想在一起!即使是改編自真人故事,但導演仍有站在傳播善行的立場美化這部影片,在片中還是可以嗅到些許種族主義的味道,片中的黑人族群除了麥可以外幾乎多以負面形象呈現在世人眼前,母親嗑藥、黑人地痞,表現出社會中對於黑人根深蒂固的偏見,美國社會中對於黑人的偏見,是電影中常用到的題材,這是一種很無奈的心情,因為不管人們在怎麼呼籲平等的觀念,偏見和歧視仍然存在於社會上的角落,《攻其不備》對於這個題材的描述表現出無力解決現況的無奈感,即使我們一再的將這些社會問題提出來討論,討論其原因解決辦法,但實際上的改變卻是微乎其微。即使現實狀況令人充滿無力感,事實是,我們無法改變全世界,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記者 陳羽涵
  我是陳羽涵 可以叫我大牌 喜歡享受美食和旅行 站在異國的角落默默的觀察人群是我的興趣 最近呢 則是熱衷於減肥和購物 希望我可以平安地修完電子報    
記者 陳羽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