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期

衛生紙該不該丟入馬桶?

2017年7月1日台灣開始實施衛生紙丟入馬桶的政策。幾年前,因為汙水處理管道的老舊和產生廢棄物問題,這項政策還未開始執行,許多人也並不瞭解,究竟台灣適不適合這項政策,我們又該如何去了解、適應它。

衛生紙該不該丟入馬桶?

蔡佳妤 報導  2018/12/16

對於可以在馬桶中丟入衛生紙這件事有越來越多人知道,可是民眾對於這項政策的實施卻並不是那麼了解。為什麼衛生紙可以丟入馬桶,到底這個政策對於台灣來說合不合適?實施之後,對台灣的環境帶來什麼益處?或是有什麼樣疑慮?

材質比一比

衛生紙為何可以丟入馬桶,其中的一個原因便是它本身的材質和結構,不同於衛生紙,面紙和紙巾或是其他紙類,是不能丟進馬桶裡的,因為它可能會無法「溶解」而造成阻塞。

在構造方面,衛生紙的纖維是屬於短纖維,外表有印花;而除了衛生紙外,大家最常使用的面紙則是長纖維,以加強紙的結構和柔軟度,另外會加入一些「濕強劑」,使面紙遇水時不像衛生紙一樣能被破壞。

因此,當我們將物品丟入馬桶中時,衛生紙因為纖維短,結構較不堅固,所以會被溶解;而面紙、頭髮和其他不會腐壞的用品則是無法溶解,所以要特別注意自己丟進的物品,只有衛生紙能丟入馬桶。

提升環境衛生 減少垃圾量

有鑑於歐美及日本等國家早已可以將衛生紙丟入馬桶,環保署於2017年3月開始推動「衛生紙丟入馬桶」。在正式實施之前,當局也請各方專家,像是造紙業、公共廁所(簡稱:公廁)管理單位、衛浴業者和建築師公會及清理業者等單位進行評估,達成彼此的共識,共同致力於推動政策。另外,環保署在網路上也推出徵求設計Logo(識別標誌)的活動,增加這項決策的曝光度,讓大眾知道這個新的如廁觀念。

政府在公廁中推廣的Logo。(圖片來源/蔡佳妤攝)

對於國家的環境和衛生來說,這項決策可能會帶來很好的改變,行政院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環境營造科科長蔡坤龍表示,它不僅可以改善廁所產生異味及蚊蠅孳生問題、降低細菌滋生以降低產生感染疾病,例如:霍亂、傷寒、痢疾、A肝、寄生蟲等疾病的風險,還可以簡化清潔人員清掃過程,避免受到感染。

除了逐年改善公廁品質可以保障民眾的健康以及優化環境外,廁所常常是外國遊客對於一個國家的第一印象,像是許多外國遊客來到台灣時,會因為如廁環境而有所退縮,對此,蔡坤龍也提到這項政策可以促進觀光發展,讓乾淨整潔的廁所成為觀光客願意再次來遊玩的原因。

此外,將衛生紙丟入馬桶內,它會被排進汙水下水道,可以減少垃圾量。不僅垃圾桶不會有過多的紙類需要焚燒,也可以降低對環境的負面衝擊,進而減輕買專用垃圾袋的花費。國立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和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蘇銘千就表示:「衛生紙丟馬桶的好處,可減輕焚化或掩埋造成的能源消耗、空氣品質影響及土地利用的負面衝擊。」

推動路上的阻礙

自2017年7月開始,政策實施至今已經1年多,蔡坤龍表示現今公廁配合的比率為55%。這個數值代表著台灣還有努力的空間。

根據內政部營建署最新的資料,台灣在今年10月的整體汙水處理率是57.75%,有些城市如新北市和台北市的處理率高達八成以上,有些城市像是台東縣只有一成,嘉義縣、嘉義市和澎湖縣都只有約兩成的處理率。由此可見,台灣目前汙水的處理率仍然不足,各地水準參差不齊,有許多老舊管道的問題,甚至有些地區沒有汙水下水道。

對此,新竹縣環保局表示,在有限人力及經費上,只能以宣導的方式,來達成衛生紙丟入馬桶的目標。這也顯示,各地方政府仍然需要政府給予補助以及協助動員人力,像國立交通大學住宿服務組就指出,沒有收到政府政策的公文,也沒有相關補助的經費,且學校的宿舍因為管道老舊,現在仍無法在馬桶中丟入衛生紙。

在民眾對此項政策的認知方面,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與台灣衛浴文化協會於2017年7月19日到8月1日的調查問卷顯示,民眾大部分都知道面紙不能丟進馬桶,少數會不知道衛生紙丟棄在開放的垃圾桶裡,沒有立刻清除會滋生細菌。居住在台北的陳小姐說道:「如果廁所裡有標示的話,我就會把衛生紙丟進馬桶,但是如果沒有貼的話,就會選擇丟進垃圾桶。」對於衛生紙可以丟進馬桶這件事,有些人會認為定義模糊不清,只會針對有貼宣導標誌的地點跟著做。

在衛生紙上可丟入馬桶(左圖)及不可丟入馬桶(右圖)的標示。(圖片來源/蔡佳妤製)

另外,大眾對於衛生紙外包裝上會有「可以丟進馬桶」的標示並不了解,陳小姐也講道,自己並不知道衛生紙的包裝上會有這個標示。此問卷調查也顯示約50%的人認為「衛生紙」的名稱標示並不清楚,造成挑選上的影響。因此,衛生紙名稱不明確,以及民眾不知道外包裝上有「可以丟進馬桶」的標示,造成了許多困擾,也阻礙了民眾理解的權益。

我們該如何去面對?

面對這些阻礙,像是汙水下水道未全面普及化以及管線老舊,蔡坤龍提到:「本署自108年至113年編列經費補助公部門公廁,進行新建、修繕,以配合衛生紙丟馬桶政策。」未來會有更多完善的公廁,供民眾和遊客使用。另外,造紙廠商在衛生紙上的標示也需改得更加清楚明瞭,減少大眾在購買時會產生的疑惑。

環保署的宣傳影片。(影片來源/YouTube

民眾對於這個政策的認知則是最需要去改善的部分,如若能將「衛生紙丟進馬桶」這件事持續地推廣給大眾,進而使之成為習慣,成效一定可以大大提升,且人民是政策推動最重要的關鍵角色,在接受新資訊的同時,也該試著去適應並且實踐,例如:購買衛生紙時,看外包裝的標示做選擇、在外的公廁時,多確認環保署的宣導標誌和在家時,確認自家的廁所是否可以丟入衛生紙後,將家中的垃圾桶收起來,嘗試丟入馬桶等。不僅大眾在長期累積之下養成好的習慣,也增加對於政策的接受度,有利於政策順利推行。

縮圖來源:蔡佳妤製

記者 蔡佳妤
努力成為自己的樣子 希望能有一個恣意地笑著的人生
編輯 許可晴
努力感受喀報的美好
記者 蔡佳妤
編輯 許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