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潔玫 快樂童年的製作人
方潔玫 快樂童年的製作人
郭玟妤 報導 2018/12/16
我是從喜兒幼兒園畢業的學生。自從離開幼兒園後,已經好一段時日沒和那裡的師長聯繫,這次回去探望其實已和上次見面相隔九年。儘管許久不見,潔玫老師仍舊如從前一般,堆滿笑容地敞開幼兒園大門,迎接我的到來。
歲月沒什麼在潔玫老師的臉上留下痕跡,那雙眼睛依然炯炯有神;幾年前,院子裡剛完工的樹屋只能攀爬繩梯進入,如今已經多了木製走廊和溜滑梯作為對外聯絡的要道。重新回到這裡時,時空似乎靜止了,然而景物的改變卻提醒著我:喜兒也隨著時間不斷地在成長、進化。

喜兒幼兒園創辦人方潔玫。(圖片來源/郭玟妤攝)
搬家促成了喜兒的成立
我和她在半開放式的會議空間坐定,簡單的寒喧之後,我們進入訪問主題,開始挖掘連我這個「資深喜兒學生」都不知道的故事。
方潔玫在成為母親前,曾擔任出版社編輯一職。透過工作,她接觸到許多童書、幼兒繪本,也為自己建立起獨特的育兒觀點;而後攜家帶眷至美國念書的幾年間,女兒於當地就讀的托兒所,其「尊重兒童、自然學習」的教育方式,也在她心中構築了「理想學前教育」的模樣。
約莫二十多年前,方潔玫自美回台後定居新北市,女兒也從美國「轉學」回台灣,和朋友的孩子結伴到佳美幼兒園上學。佳美是個主張以「遊戲學習」為教育方針的幼兒園,特殊的教育方式帶給她和朋友很大的啟發;兩人也透過園方舉辦的家長讀書會,認識了一些兒童的發展理論,進而更加確信學齡前的孩童,必須透過活動、遊戲來學習的理念。
這樣的信念也隨著兩人的遷徙,一起帶到了她們新的居住地──楊梅「陽光山林」社區。然而,儘管當地環境宜人,卻沒有合適的幼兒園供孩子就讀,兒女教育的延續成了一道難題,兩人「自己辦幼稚園」的念頭於焉誕生了。而後方潔玫又在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一位有多年幼教資歷的社區媽媽,教育理念相契合的三人,搭上了台灣410教改、實驗教育遍地開花的風潮,兩個門外漢就這樣跟著一位老師,一起踏入幼教的世界——三位媽媽決定在居住的社區合夥創辦「喜兒幼兒園」。
讓孩子在自然環境中成長
打從草創時期,喜兒便一直秉持著「遊戲學習、自然學習」的教學方式。在我的印象中,童年時期我常常和幼兒園同學一起去郊外散步、在教室捏陶、偶爾有簡單的烹飪課、每年幼兒園也都會舉辦親子運動會;晴天時在院子裡玩耍是小孩的「例行公事」,我們吊單槓、盪鞦韆、溜滑梯,還會去水溝旁抓蝌蚪。
在喜兒的日子總是很開心,課堂上沒有簿本、每天都進行著各式各樣的活動,就連注音符號都是在我大班快畢業,即將進入小學時才稍微學習了一下。這樣的課程規劃,用意是不希望太早讓孩子進入一板一眼的學習模式,而是透過自然教學、運動和遊戲,培養良好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生活習慣。

喜兒幼兒園有許多帶小朋友出外踏青的活動。(圖片來源/喜兒幼兒園提供)
儘管不以簿本作為教材,喜兒仍非常重視孩童的「閱讀習慣」。這樣的理念,源自於方潔玫在美國時,時常帶女兒去圖書館欣賞繪本的經歷。「一開始只是一種喜歡、喜歡這樣的作品、喜歡這樣和孩子分享,但是後來覺得這樣美好的經驗,其實可以複製在其他小朋友的身上。」方潔玫認為,大人有義務將好的故事分享給孩子。學齡前的閱讀,重視的是親子共讀的時光,而不是把繪本當作教具,給予孩子文字、數理方面的知識。喜兒每天午休前的故事時間,老師念故事給小朋友聽的活動,也是完整體現了理念其中的意涵。
注音教育如雙面刃
沒有語言教育,甚至是「沒有注音教育」也是喜兒教學上的一大特色,但這樣的特點卻如同雙面刃,在獲得許多家長青睞的同時,也流失了不少學生。
「該不該在學齡前教導注音」這件事其實從喜兒創立開始,就一直困擾著方潔玫。有些家長對喜兒「不教注音」存有疑慮,他們擔心孩子若沒有在學前接受預備課程,進入小學後會有適應困難、成績落後等等問題,孩子的自信心也可能因此受挫。這件事也在之後有段時間,成了喜兒招生不利的箭靶。「幼兒園剛搬家時,很多家長打來第一個就是詢問你教不教注音?那你有沒有英語教學?我當時就是回答『沒有』。那電話就會立刻掛掉,不會有下面。」
即使因為家長的擔憂,而做了些課程調整,方潔玫仍堅持不把注音教學當作幼兒園的「任務」。但事實上,這樣的信念曾一度動搖,直到有次回娘家時,她巧遇了自己的小學老師。「我把我的憂慮、朋友給我的提醒去問我的老師:『小孩子在幼稚園期間沒有學注音,以後會不會學不會呢?』」老師在聽完分享後,給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老師回答:自己有把握在11個星期內(注音教學期間),教會完全不懂注音的小朋友注音符號。反而是先學過注音的孩子,如果有一些錯誤觀念或壞習慣,需要花更多時間和心力加以矯正。
頓時,方潔玫放下心中的大石,對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起信心。之後她也經歷了女兒進入小學後,剛開始學習注音符號時的撞牆期,「前面七、八週都呈現很不熟悉的狀態,忘東忘西,但在快接近尾聲時突然全部記起來了。」方潔玫笑著說,學習注音符號的時間早晚,根本不是家長該擔心的事情。
單純的初衷變成了社會責任
問及經營幼兒園前後心境的轉折,方潔玫坦言當初創辦幼兒園,只是想為自己的孩子打造一個合適的環境,帶著小孩親近大自然、與同伴互動、從遊戲和體驗中學習。然而,隨著小朋友一屆屆畢業、展翅高飛,現今喜兒幼兒園的經營,已從單純的理想實踐,演變成一種社會責任。「現在有個壓力,就是學校感覺變成公共財,好像不再是你的了。」方潔玫認為,喜兒的存在肩負著社會責任,必須向更多的父母宣揚「遊戲學習」對小朋友智能發展的幫助,也鼓勵父母帶著孩子親近自然、跳脫制式框架,她正為著這個目標持續努力。

喜兒是孩童的快樂園地,同時也是肩負社會責任的存在。(圖片來源/喜兒幼兒園提供)
方潔玫為孩童打造的園地,是我、也是許多小朋友美好童年的泉源。從我幼兒園畢業當時算起,十幾年過去了,即使經歷些許起伏,仍秉持著她一貫的教育理念,帶領小朋友在最自然的環境中成長,也期望藉由喜兒「遊戲學習」教育的實踐,讓更多家長了解,學齡前孩童活動的重要性。在人人都想贏在起跑點的時代,方潔玫不怕喜兒的孩子程度落後,只希望他們能夠在快樂的環境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