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主播也是一位母親—廣播電台主持人謝美芳
她是一位主播也是一位母親—廣播電台主持人謝美芳
記者 楊秀蓁 報導 2019/01/01
於人生中途轉換跑道,離開高薪公司一腳踏進新興廣播電台,並成為電台內唯一的記者,曾訪問過無數大大小小的人物,口袋滿溢著各種資訊及有喜有悲的故事。即使工作繁忙,採訪、寫稿、錄製等事項接二連三地湧來,但IC之音廣播電台主持人謝美芳仍舊享受於由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唯一的遺憾是因為對於事業的熱衷,而忽略了需要她的家庭。
從高薪公關轉行至電台主持人的決心
畢業於傳播相關科系數餘年之後,謝美芳為了婚姻來到新竹,本想持續在台北的工作繼續當雜誌社的記者,但由於沒有職缺,只好屈就於現實層面,考取了需要記者背景人才的工研院科技公關,一做就是10幾年。
在產下第三胎孩子後,謝美芳毅然決然轉業至成立不久的IC之音廣播電台,謝美芳笑說:「也許只是覺得,人生的發展階段到了這個時候正好,是時候該去為自己圓夢了。」之後,她成為了電台記者及節目主持人,一直到今日。

受訪過程中侃侃而談的謝美芳。(照片來源/胡書瑜攝)
若要不被取代 只能不停精進自己
在廣播這行業當中,謝美芳其實算是個新手,她說:「剛入行那時,寫出來的廣播稿總是力求用文字表達,就像記者在寫一篇報導一樣,不夠口語化、不夠淺顯易懂。」,但在謝美芳持續的精進自我並在實做中學習下,她習得了如何用「言語」就清楚表達想法,更了解到在不同的環境專訪時,要利用不同肢體和語言的表演藝術,讓受訪者進入議題及情境,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訊息。
謝美芳說:「在這個時代,年輕的記者很容易取代資深記者。他們文章出產量高,且相同的資金下,可以請來的年輕記者數量必定比後者還要多。」想要成為一位不會被取代的人,謝美芳認為,「一定要於某一處專精,培養專業,且報導領域要寬、要廣,時事隨時都在發身變化,要主動去挖掘背後的秘辛,態度要保持積極並且主動。」
聲音被聽見的感動
在某次的商業聚會上,謝美芳正與友人交談,卻突然被旁邊的陌生人問到:「你是不是謝美芳?」,她才驚然發覺,原來有人靠著聲音可以認出她來。一直以來都是在錄音室內獨自做著節目,沒辦法接觸聽眾,也沒辦法得到回應,但那一刻,她卻扎實的感受到聽眾需要她,她說:「就算不知道聽眾是誰,但一定有人在聽我的報導,他們將習慣的感情放進去,我的聲音確實的存在於他們的記憶裡。」
藉由廣播為大眾發聲
因為職業的影響力,謝美芳總認為既然社會給予了她這樣的地位,她總要對此做出貢獻,所以她採訪市井人物、科技龍頭、弱勢族群等,為他們發聲、散播他們的故事與情感,不論聽眾是聽過即忘,或是因此採取某些行動,她總歸讓大眾更多的理解這個社會的面貌。
當然,她本人也透過採訪也獲得了許多。她說:「採訪於我而言最直接的受益,是透過受訪者得到了趨勢的掌握,也就是說,是一種知識歷練的成長,而間接的受益則是人脈,為以後可能會需要得到的幫助打下基礎。」

謝美芳於清大台達館訪問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主任賴尚宏關於深度學習成果發表會的情況。(照片來源/簡禎富的臉書)
事業與家庭之間的平衡
對事業的責任心使得謝美芳常常置身於工作時,便忽略了家庭的經營,謝美芳剛轉行至廣播業時,因為不熟悉電台的操作,常常為了節目奔波取材、花較多的時間撰寫廣播稿及悶在錄音室內錄製節目,身為職業婦女忙得不可開交的她,某次忘記去幼稚園接女兒們,她們哭著打電話求救,之後,她只好選擇聘請印尼外籍勞工來照顧孩子。
有一天,她在與孩子互動時,卻發現大女兒說話的語氣變了,用著不同於台灣人的聲調說了一句謝謝你。謝美芳說:「那一瞬間好像有什麼就要來不及了。我的孩子跟看護在一起那麼久了,他們的童年不是我的陪伴,是被她所取代,總感覺孩子失去了些什麼,我對他們覺得很抱歉。」
好在謝美芳及時醒悟,不再讓工作占據了她所有的精力,她將空閒的時間都拿來陪伴孩子,與他們交流或踏青,試圖去彌補孩子們缺乏媽媽關愛的那段時光,「如果時間可以再來一次的話,我一定會分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給家人,在把自己份內事情處理的情況下,他們是比自己更重要的存在。」她帶者無奈的笑容說。

謝美芳夫婦與雙胞胎女兒幼時的合照。(照片來源/楊婕提供)。
廣播電台的未來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網路串聯了大量的知識與資訊,似乎不再看到有人拿著收音機聽取當日的新聞或是音樂的分享,畢竟點點手機幾秒就能了解的事,何必苦苦守在收音機前等待節目的撥放?
因應時代的改變,廣播電台必須轉型,ic之音翻轉廣播傳統的形象,創立數位廣播平台。以前收聽廣播只能被動接收當下撥放的節目,錯過了就聽不到,但ic之音數位廣播平台將聲音數位化,將廣播節目給留了下來,隨時隨地打開網頁即可收聽廣播,自由選擇想聽的節目,節目皆被保存於雲端,就算是上個月的廣播節目,都有辦法收聽。
謝美芳認為,就算電台會減少,但它一定不會消失。她說,電台24小時日復一日放送節目,在寂靜深夜裡,從耳機裡流出的溫柔嗓音,撫慰著被塵世繁雜一天的心靈,人只要活著,就必然需要陪伴,這樣的「交談」是很多人重要的依靠。
因應時代的改變,廣播電台必須轉型,ic之音翻轉廣播傳統的形象,創立數位廣播平台。以前收聽廣播只能被動接收當下撥放的節目,錯過了就聽不到,但ic之音數位廣播平台將聲音數位化,將廣播節目給留了下來,隨時隨地打開網頁即可收聽廣播,自由選擇想聽的節目,節目皆被保存於雲端,就算是上個月的廣播節目,都有辦法收聽。
![]() |
記者 楊秀蓁
喀報常常陪我看日出,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