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隨遇而安才能走得長久:專訪設備工程師

上網搜尋「設備工程師」,得出的結果往往是「很操勞、工作單調、升遷不易」,因此這個行業人才缺乏,且人力流動快速。今年三十歲的台積電設備工程師胡智強,卻從以往的人生經驗中擷取隨遇而安的價值觀,輕輕適應了工作上所有的不易。

隨遇而安才能走得長久:專訪設備工程師

胡書瑜  2019/01/01

上網搜尋「設備工程師」,得出的結果往往是「很操勞、工作單調、升遷不易」,因此這個行業人才缺乏,且人力流動快速。今年三十歲的台積電設備工程師胡智強,卻從以往的人生經驗中擷取隨遇而安的價值觀,輕輕適應了工作上所有的不易。

胡智強正熱情分享人生經驗。(圖片來源/楊秀蓁攝)

求學階段:盡力了,無愧於自己就好

工廠要穩定運作,機台就是基礎,因此設備工程師的工作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壓力之大不難想見,許多人才入行就被淘汰。胡智強卻認為自己還能在這個行業走很長遠的路,難道壓力不大嗎?「我覺得還好耶,壓力當然還是有啦,但就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反而念書考試的時候壓力還比較大。」胡智強用輕鬆的口氣說道。高中就讀建國中學,大學畢業於清華大學動機系的他,身邊都是優秀的人才,胡智強從小就學會自我督促,但也沒有因此把自己逼得太緊,而失去自我。高中升大學時,學測結果不甚理想,經母親說服後,又多念了幾個月的書,轉戰指考,結果成績反而更差,但他也只是一笑而過,「盡力了,無愧於自己就好。」這樣豁達的心境,也帶他度過往後人生的每個轉折點。

意外經歷:讓每段經歷都有價值,不要害怕走偏了路

其實,設備工程師的人才供應算是穩定的,因為動機系、機械系畢業的學生有大半會踏入這行,只不過人才流失得更快。研究所畢業後,本該服完兵役就踏入職場的胡智強,卻因為服役單位-南庄國中有職缺,且老師極力挽留,而留下來代課教書;本來預計只教兩個月,最後卻待了一學期。許是這樣隨和的態度,當下想做、該做什麼就去做,使他得以從容面對同事來來去去的境況,不受他人影響。而在南庄國中,胡智強學到如何根據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調整教學方式,這也讓他在公司教導後輩時得心應手,並用不同的觀點看待問題,從多個角度尋求解決方法。隨和並非隨便,「讓每段經歷都有價值,不要害怕走偏了路」,正是胡智強一貫的信念。

發配替代役後所拍攝之大頭照。(照片來源/胡智強提供)

與南庄國中學生合影。(照片來源/胡智強提供)

職業艱苦:隨遇而安的背後

初次訪談時,當被問及在工作上遇過什麼困難,胡智強思考了良久後只說,因為需要配合排班,放假時間經常與朋友不同,讓自己變得「很難約」。或許胡智強在講述人生經驗的時候聽來一路順遂, 但看似毫不費力的背後,是他所揮灑過的汗水。二訪時,他終於說:「學東西需要經驗,沒碰過就是不會知道,沒自己弄過就無法熟練;但問題是遇到狀況的時候,學長處理得比較快,在一般情況下,還是會給學長弄,因為比較有效率。」在生產線上,機台若出了問題,影響的是整個工廠的製程,所以時間和效率非常重要,也因此,新進人員對於設備較不熟悉,處理問題的機會也比較少,若真心想要了解,得要自己積極的找機會摸索,且必須快速的吸收學習。

「隨遇而安」表面上是被動的詞彙,但是在「安」之前,是先經過努力與取捨的。

未來展望:隨時準備迎接新目標

在這個AI人工智慧席捲各大行業的時代,胡智強充滿自信的說:「設備工程師不容易被機器人取代,因為突發狀況有太多種,還是得靠人工現場判斷並修復。」由此見,設備工程師與其他行業比較起來,是相對安穩的。那麼胡智強未來的規劃是什麼?他說希望多在這個行業中累積經驗,先存錢,未來的事情交給未來的自己煩惱。

或許多數人認為,年輕氣盛時就該勇敢追夢,但對胡智強而言,不趕不急的人生才是最理想的。並非胸無大志,不去煩惱夢想做得不夠大,因為只要有心,隨時都能開始築夢;並非毫無規劃,只是現階段想要完成什麼就放手去做,不必在乎是否走岔了路,因為那些經驗終究會在往後的人生發揮最大的價值。

只是高級維修工人?談設備工程師為何「吃力不討好」

設備工程師,顧名思義就是「維護設備的工程師」,在生產線上維持機台正常運作或增加產品良率,常面臨許多突發狀況,除了相關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優秀的應變能力。一般來說,台灣的設備工程師多著重在維修、故障排解、良率提升,比較少有機會進行設備的開發,這其實對於大量優質理工人才來說是非常可惜且大材小用的,領得到錢,看不到未來,這也是許多設備工程師最後選擇離開或內轉其他職缺的主要原因。再者,有些人會覺得設備工程師每天都在維護機台,是小螺絲釘,是公司最底層的工程師,加上需要輪班,有些公司甚至要求隨時「on call」,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價值不高。雖然薪水待遇頗佳,但那都是用自己新鮮的肝換得的,也難怪許多人把設備工程師當跳板,一有機會便調轉其他部門。

不過,就像數學是所有科學的基礎,設備工程師是整個工廠最基礎卻重要的一環,影響每天的營運績效,也是公司競爭力的關鍵。台積電林錦坤副總說:「看大工作價值,成為最重要資源!」把事情做大、做精細,再小的專業,也能開創不平凡的價值。

資料來源:《台積晶園雜誌》

記者 胡書瑜
喀報,你是個成熟的網站了,該學會自己寫文章囉。
記者 胡書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