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期

青年不喝茶了?淺談社會焦慮

【大家一起來找茶!】專題

自古以來茶總是跟中國人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關係,然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年輕人還會喝茶嗎?而這樣不同以往的喝茶習慣,是否又帶出了這一個世代新的文化樣貌?

青年不喝茶了?淺談社會焦慮

許家芸 文  2019/04/07

中國有句流傳已久的俗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由此看來,便可輕易地看出中國人飲茶的普遍性,甚至可說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性。茶除了名列古人七樣生活必需品之一,其實也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及其文化深度,像是「酸甜苦澀調太和,掌握持速量適中」的中庸之道,「奉茶為禮尊長者,備茶濃意表情誼」的明倫之禮等深度意涵。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化的社會,讓大家的生活選擇變得多樣,似乎茶對現在的年輕人也不似以往那般重要,而這樣的現象僅僅代表了現代社會的生活樣貌不同?還是其實這是代表著某種新文化在默默的形成?

茶在台灣的發展

雖說茶葉在中國的發展,早已流傳千年,不過若說其在台灣的發展,也頂多數百年而已。雖然在台灣當地的歷史,不似在中國那般長久,但是由於台灣的氣候溫暖潮濕、雨量平均,非常適合茶樹的生長,因此產量高,品質好,甚至當時跟蔗糖和樟腦成為本地外銷世界的主力,並列台灣三寶,風光一時,同時也影響著民間產業的發展,牽動著台灣文化走向。

現今台灣所製造的包種茶及烏龍茶,皆由來自福建一帶的先民引進。再傳進台灣後,經歷過多次對茶進行研發和改革,從一開始最單純的烏龍茶茶苗,而後轉變出包花茶,接下來研製出包種茶,最後外銷揚名國際。在過去的年代,茶屬於高單價的商品,一般人民是喝不起的,不過到了1970年代後,隨著人民經濟日漸富足,民眾得以負擔喝茶的費用,也因此茶的產業漸漸開始轉為內銷為主,外銷為輔的形式,再加上有所謂的罐裝茶和茶包等樣式的出現,更讓茶一步步地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現今年輕人到底喝茶不?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對於茶相關的年度報表,我們可以發現,茶園面積和年收穫量,跟過往相比,確實是有下降的趨勢,現在傳統的茶管裡頭,也鮮少出現年輕人的蹤跡,然而這樣的現象就意味著現代的年輕人都不再喝茶了嗎?

其實答案並不盡然是肯定的。在筆者製作的簡易調查中發現,15歲到25歲的年輕人中仍有57%的人有著喝茶的習慣,只是這個習慣跟過往的認知大不相同。現在年輕人喝茶的形式大多是來自買手搖杯,或者買茶包自己泡茶。根據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指出,台灣茶產業總產值約1,500億,而餐飲業和手搖飲料約佔了其中的67%。由上述數據我們可知,現在年輕人喝茶的型態,大多已轉變為能快速取得的手搖杯,同時此方式更為茶業帶來極大的利益收穫。因此,我們不應該說年輕人不喝茶,更仔細地說,青年們只是不再喜愛用傳統的方法喝茶。

速食文化中的焦慮

所謂傳統的方式,即是一般大家所認知的喝工夫茶,而要喝正統的工夫茶,既費時又繁瑣,從開始的燒水,到備器、沖茶、倒茶,無一不講究,其中蘊藏的文化內涵,也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探討完畢。不過卻也可以顯示出先民的智慧與緩慢、沉著的生活步調。反觀這個手搖杯充斥的年代,我們可以發現,現代人要的就是快,一杯手搖杯,從點餐到取得飲料的過程,不過區區幾分鐘的時間。

要喝正統的工夫茶,就得拿出茶壺來泡,跟手搖杯一次性的使用大茶桶泡茶,大不相同。(圖片來源/許家芸攝)

從這個飲食的小動作,我們便可推斷出整個大時代的社會樣貌。某種層面上,它也呈現出了現代人所追求的速食文化。速食文化的出現,當然跟麥當勞、肯德基這類的「速食」出現密不可分,不過當這樣的「速食」現象出現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問題就不單只有「速食」本身這麼簡單。

如今這樣的「速食」早已擴散到現代人的生活裡,我們總是要求網路要快,產製東西要快,長篇文章的內容也不再吸引人,在凡事求快的過程裡,或許凸顯出的是這個世代的焦慮與壓抑,人們囫圇吞棗,失去耐心,心浮氣躁,而在求快的同時,也代表著外在環境時時刻刻處在一個變動的狀態,這樣的生活型態,也讓現今年輕人的生活充滿風險和壓力。

喪茶與負能量奶茶的出現

前陣子在中國造成轟動的喪茶,或者是台灣Moonleaf月葉和插畫家消極男子共同推出的負能量奶茶,兩個品牌,都各自在飲料杯上印上負面標語或是品項名稱,例如:「加班不止,加薪無望綠茶」、「我們這種人不自拍誰要幫我們拍啊?」,吸引了大批民眾前往購買,如此的自嘲與反諷,雖然可以說是年輕人的一種生活發洩,非常的獨特和新鮮,但在獨特新奇的背後,更是點出了90年代後青年的焦慮,而這樣的焦慮可能來自於對現實生活中的絕望和無力感,同時展示出了喪文化的形成(喪文化指的是,90年代後的青年,在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進而變得頹喪)。在上一代正值經濟起飛的時代,「愛拚才會贏」是每個青年堅信的信仰,然而到了這個世代,資訊的快速流通,人跟人之間的比較更為激烈,「愛拚,但不一定會贏」,才是真正的生活寫照。

負面的標語,吸引大量年輕人前往購買。(圖片來源/截圖自Facebook

這樣充滿壓力、瞬息萬變的時代裡,傳統那種慢條斯理地喝茶步調,注定不再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為了適應現代的生活節奏,現在青年要的是創新和快速。過去在喝茶裡所乘載的文化記憶,漸漸的不被人所知,取而代之的是新文化意涵的結合,可能這個意義不再侷限於茶本身,而更趨近整個大環境背後的生活文化。時間本就如大河般的奔騰,文化也非一成不變,或許傳統的喝茶技藝不再被現代人重視,卻也透過融入人們的生活,帶出屬於這一世代的歷史軌跡。

縮圖來源:許家芸攝

記者 許家芸
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
編輯 蔡佳妤
努力成為自己的樣子 希望能有一個恣意地笑著的人生
記者 許家芸
編輯 蔡佳妤